一种野战训练用可折叠伤员转移担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16267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01: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野战训练用可折叠伤员转移担架,包括两个相互之间转动连接的担架单元,担架单元包括支撑架、担架板和传动机构,支撑架包括底框、连接板和顶架,担架板活动连接在底框与顶架之间;担架板包括板体、长边框、齿条和滑块,板体的两个短边外侧分别固定有齿条,滑块与滑槽之间滑动连接;传动机构与担架板之间传动连接,传动机构包括伺服电机、传动轴和齿轮,齿轮设置有两个且其分别固定在传动轴的外侧,齿轮与齿条之间啮合连接。解决了抬动伤员的身体将其放置至担架上面容易增加伤员的伤情,严重的甚至会引起二次损伤,抬动伤员增加了医务人员的数量,影响了伤员的救治效率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野战训练用可折叠伤员转移担架
本技术属于担架
,具体涉及一种野战训练用可折叠伤员转移担架。
技术介绍
在我们在野战训练条件下的伤员救治通常需要用到担架,伤病员的伤情各种各样的都有:有上下肢骨折的,有颈胸腰椎骨折的,有腹部胸部脑部外伤的,重伤员本来就很痛苦,我们在用担架搬运伤员到手术床行手术或到病床做其他检查治疗时,过床过程中,需要好几个医务人员把手伸进伤员背后,把伤员托起来,担架员把担架拿走,托伤员的医务人员再把伤员托到手术床或病床上,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不足:1、抬动伤员的身体将其放置至担架上面容易增加伤员的伤情,严重的甚至会引起二次损伤;2、抬动伤员的身体通常需要几个人协同作用,在野战情况下救助人手本来就少,抬动伤员增加了医务人员的数量,影响了伤员的救治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野战训练用可折叠伤员转移担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抬动伤员的身体将其放置至担架上面容易增加伤员的伤情,严重的甚至会引起二次损伤;抬动伤员的身体通常需要几个人协同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野战训练用可折叠伤员转移担架,包括两个相互之间转动连接的担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担架单元包括支撑架(1)、担架板(2)和传动机构(3),所述支撑架(1)包括底框(11)、连接板(12)和顶架(13),所述底框(11)一侧的两端分别垂直固定有两个连接板(12),所述顶架(13)一侧的两底端分别固定在两个所述连接板(12)的顶端,所述担架板(2)活动连接在所述底框(11)与顶架(13)之间;/n所述担架板(2)包括板体(21)、长边框(22)、齿条(23)和滑块(24),所述长边框(22)设置有两个且其分别固定在所述板体(21)的长边外侧,所述板体(21)的两个短边外侧分别固定有齿条(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野战训练用可折叠伤员转移担架,包括两个相互之间转动连接的担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担架单元包括支撑架(1)、担架板(2)和传动机构(3),所述支撑架(1)包括底框(11)、连接板(12)和顶架(13),所述底框(11)一侧的两端分别垂直固定有两个连接板(12),所述顶架(13)一侧的两底端分别固定在两个所述连接板(12)的顶端,所述担架板(2)活动连接在所述底框(11)与顶架(13)之间;
所述担架板(2)包括板体(21)、长边框(22)、齿条(23)和滑块(24),所述长边框(22)设置有两个且其分别固定在所述板体(21)的长边外侧,所述板体(21)的两个短边外侧分别固定有齿条(23),所述滑块(24)设置有两个且其分别固定在板体(21)的短边的背侧,所述底框(11)的两侧分别开设有滑槽,所述滑块(24)与所述滑槽之间滑动连接;
所述传动机构(3)与所述担架板(2)之间传动连接,所述传动机构(3)包括伺服电机(31)、传动轴(32)和齿轮(33),所述伺服电机(31)固定在所述底框(11)一侧的连接板(12)的外侧,所述传动轴(32)的两端转动连接在两块所述连接板(12)之间,所述传动轴(32)靠近所述伺服电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甘国胜杨斌祝松谭映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