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降温敷贴,包括一散热凝胶,在所述散热凝胶的上方覆盖有一层薄膜,该薄膜与所述散热凝胶之间胶合固定,所述薄膜的边缘向外延伸至散热凝胶外侧10~16mm,在固定散热凝胶时,所述薄膜的边缘处贴合皮肤,在所述薄膜的底部和顶部的边缘处均刷涂有胶水,胶水与薄膜之间的粘结力度大于胶水与皮肤之间的粘结力度,在所述薄膜的底部通过胶水胶合固定有第一离型层,所述第一离型层完全覆盖所述薄膜,在所述薄膜的顶部通过胶水胶合固定有第二离型层,所述第二离型层覆盖在所述薄膜的外侧边缘处,所述第一离型层和所述第二离型层之间接触;本产品可以长时间张贴,直至退烧。
A cooling appl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降温敷贴
本技术涉及一种降温敷贴。
技术介绍
对于儿童来说,一旦发烧,如采用药物降温,一则会孩子身体会有一定的伤害作用,二则长期用药容易导致其产生抗药性,因此现多采用物理降温。市面上比较常见的退热贴,主要是黏贴在额头上的;每次的作用时间为4~6小时,时间过了之后需要进行更换,由于张贴退烧贴的时候,冷量是直接作用在额头的,因此造成的刺激感较强,患儿通常具有较大的抵抗心理。基于上述问题,我们设计了一种可以长时间张贴,直至退烧的降温敷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长时间张贴,直至退烧的降温敷贴。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降温敷贴,包括一散热凝胶,在所述散热凝胶的上方覆盖有一层薄膜,该薄膜与所述散热凝胶之间胶合固定,所述薄膜的边缘向外延伸至散热凝胶外侧10~16mm,在固定散热凝胶时,所述薄膜的边缘处贴合皮肤,在所述薄膜的底部和顶部的边缘处均刷涂有胶水,胶水与薄膜之间的粘结力度大于胶水与皮肤之间的粘结力度,在所述薄膜的底部通过胶水胶合固定有第一离型层,所述第一离型层完全覆盖所述薄膜,在所述薄膜的顶部通过胶水胶合固定有第二离型层,所述第二离型层覆盖在所述薄膜的外侧边缘处,所述第一离型层和所述第二离型层之间接触,使得所述薄膜被夹设在所述第一离型层和第二离型层之间,在所述散热凝胶的内部设置有一空腔,在所述散热凝胶的底部均布有孔,所述孔与所述空腔相通,所述孔的孔径为0.15mm~0.35mm。优选地,在所述薄膜的上表面处设置有对应所述散热凝胶用的排气槽。优选地,所述第一离型层和第二离型层均采用PET材质。优选地,在所述空腔内填充有吸水用的颗粒。优选地,所述颗粒为球状的海绵,颗粒的设置,主要是为了锁住水份,增加冰水的作用时间,同时在使用期间,通过按压散热凝胶,可以让颗粒内的水份挤出,挤出后的水份通过孔后作用在额头上。本产品的使用方式如下:首先,采用一个注射器,抽取20~40ml的水,注入到散热凝胶的空腔内,而后再将本品置入冰箱内冷藏,冷藏温度2~7℃,冷藏时间大于60分钟;在使用时,首先撕掉薄膜下方的第一离型层,再将本品贴合在额头或颈部位置处,沿着第二离型层进行按压,使得薄膜完全胶合在皮肤上,再将第二离型层撕掉,再均匀的按压薄膜的表面;冷敷期间,通过注射器抽取水,放入冰箱冷藏。冷敷4~6小时后,将冷藏完成的水,再次注射至散热凝胶的空腔内,此时由于额头的热量,导致空腔内的水蒸发,因此可以补注冷水,一次补注可以持续3~6小时,重复上述操作,直至体温恢复正常后,即可撕掉,在体温下降至37.5摄氏度以下时,无需补注。为此,需要准备一种特制的注射器,特助的注射器与常规注射器无异,只需要将传统的长针头替换为长度为1mm~2mm的短针头即可,避免针头刺穿散热凝胶后对患儿造成伤害,由于本产品主要保护的是敷贴,并且注射器也只是将针头的长度缩短,因此不多做说明。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产品采用传统的散热凝胶配合补注冰水的形式实现长时间的降温,每次的降温持续时间为4~6小时,过了时间后,通过注射器注射冰水,实现继续降温,整个过程无需撕掉,避免重复黏贴造成的患儿抵触心理,易于家长操作,本产品的结构较为简单,成本较为低廉,适合推广使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仰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A-A处剖视图;图4为薄膜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一端”、“另一端”、“外侧”、“上”、“内侧”、“水平”、“同轴”、“中央”、“端部”、“长度”、“外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套接”、“连接”、“贯穿”、“插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的一种降温敷贴,包括一散热凝胶1,在所述散热凝胶1的上方覆盖有一层薄膜2,该薄膜2与所述散热凝胶1之间胶合固定,所述薄膜2的边缘向外延伸至散热凝胶外侧12mm,在固定散热凝胶时,所述薄膜2的边缘处贴合皮肤,在所述薄膜2的底部和顶部的边缘处均刷涂有胶水(未图示),胶水与薄膜之间的粘结力度大于胶水与皮肤之间的粘结力度,在所述薄膜2的底部通过胶水胶合固定有第一离型层3,所述第一离型层3完全覆盖所述薄膜2,在所述薄膜2的顶部通过胶水胶合固定有第二离型层4,所述第二离型层4覆盖在所述薄膜2的外侧边缘处,所述第一离型层3和所述第二离型层4之间接触,使得所述薄膜2被夹设在所述第一离型层3和第二离型层4之间,在所述散热凝胶1的内部设置有一空腔101,在所述散热凝胶1的底部均布有孔102,所述孔102与所述空腔101相通,所述孔102的孔径为0.15mm。本技术中一个较佳的实施例,在所述薄膜2的上表面处设置有对应所述散热凝胶用的排气槽222,人体吸热后,水份会产生蒸发,此时,密封的薄膜会影响水份的蒸发,因此我们设计了排气槽,便于将吸热后蒸发的水份排出。本技术中一个较佳的实施例,所述第一离型层3和第二离型层4均采用PET材质。本技术中一个较佳的实施例,在所述空腔101内填充有吸水用的颗粒121。本技术中一个较佳的实施例,所述颗粒121为球状的海绵,颗粒的设置,主要是为了锁住水份,增加冰水的作用时间,同时在使用期间,通过按压散热凝胶,可以让颗粒内的水份挤出,挤出后的水份通过孔后作用在额头上。本产品的使用方式如下:首先,采用一个注射器,抽取20~40ml的水,注入到散热凝胶的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降温敷贴,包括一散热凝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散热凝胶的上方覆盖有一层薄膜,该薄膜与所述散热凝胶之间胶合固定,所述薄膜的边缘向外延伸至散热凝胶外侧10~16mm,在固定散热凝胶时,所述薄膜的边缘处贴合皮肤,在所述薄膜的底部和顶部的边缘处均刷涂有胶水,胶水与薄膜之间的粘结力度大于胶水与皮肤之间的粘结力度,在所述薄膜的底部通过胶水胶合固定有第一离型层,所述第一离型层完全覆盖所述薄膜,在所述薄膜的顶部通过胶水胶合固定有第二离型层,所述第二离型层覆盖在所述薄膜的外侧边缘处,所述第一离型层和所述第二离型层之间接触,使得所述薄膜被夹设在所述第一离型层和第二离型层之间,在所述散热凝胶的内部设置有一空腔,在所述散热凝胶的底部均布有孔,所述孔与所述空腔相通,所述孔的孔径为0.15mm~0.35mm。/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降温敷贴,包括一散热凝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散热凝胶的上方覆盖有一层薄膜,该薄膜与所述散热凝胶之间胶合固定,所述薄膜的边缘向外延伸至散热凝胶外侧10~16mm,在固定散热凝胶时,所述薄膜的边缘处贴合皮肤,在所述薄膜的底部和顶部的边缘处均刷涂有胶水,胶水与薄膜之间的粘结力度大于胶水与皮肤之间的粘结力度,在所述薄膜的底部通过胶水胶合固定有第一离型层,所述第一离型层完全覆盖所述薄膜,在所述薄膜的顶部通过胶水胶合固定有第二离型层,所述第二离型层覆盖在所述薄膜的外侧边缘处,所述第一离型层和所述第二离型层之间接触,使得所述薄膜被夹设在所述第一离型层和第二离型层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轩,
申请(专利权)人:粤肽生物科技珠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