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樟子松在岩石上栽植方法。
技术介绍
现有的在哈同公路(哈尔滨至同江)的两侧岩石,是由于筑路取沙石料和挖方需要,造成一定面积的裸露岩石及沉积物、碎屑等矿物,这些岩石已无植被保护,经长期自然风化,而且因受重力和水的作用,而搬迁路面,严重威胁公路畅通,为此急需在岩石上栽植樟子松树种,改善生态条件,逐渐恢复植被,并经植物根系的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将使岩石表层变为母质,增加有机质,逐渐形成土壤,达到恢复植被的目的,防止陡崖岩石及残积物、沉积物自然搬迁,保护公路永远畅通。 樟子松(Pinus Sylvstris Var mongolica),原产地为大兴安岭寒温带地带性树种和呼伦贝尔沙地天然分布的树种,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强、生态幅度宽、经济价值大的特性,各地均有栽培,成效显著。 早在1952年辽宁省彰武县固沙造林研究所就在章古台沙地(科尔沁沙地的东南边缘)进行了较大面积的樟子松造林,现已成林,形成生态景观,发挥着防风固沙的生态巨大作用,成为联合国环境建设的先进模式。在以后地时间里,在东北西部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及内蒙东部的地区,广泛在半干旱、干旱地区的沙地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樟子松在岩石上栽植方法,其组成包括:整地,打孔钻穴,苗木培育,岩石造林苗木选择与栽植,林地管理,其特征是:所述的岩石造林苗木选择与栽植为选择容器培育的50~70cm苗高,去掉容器袋,移入已钻好岩石穴中,并将周围空隙填入客土,使客土与营养土融为一体,要扶正踏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樟子松在岩石上栽植方法,其组成包括整地,打孔钻穴,苗木培育,岩石造林苗木选择与栽植,林地管理,其特征是所述的岩石造林苗木选择与栽植为选择容器培育的50~70cm苗高,去掉容器袋,移入已钻好岩石穴中,并将周围空隙填入客土,使客土与营养土融为一体,要扶正踏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樟子松在岩石上栽植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整地为将搬迁的岩石和易落碎石清理下来,为钻穴整地创造必要条件。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樟子松在岩石上栽植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打孔钻穴为在整地基础上采用电镐、风镐进行机械打孔,选择岩石缝的位置进行钻孔,孔深35cm,孔径30cm,形成圆柱体的岩石栽植穴,穴的分布结构呈鱼鳞式,每个穴形成小的栽植穴平台,便于自然集水,株行距不等,规格不等,同样,每公顷株数也不相同。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樟子松在岩石上栽植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苗木培育为采用容器育苗的方法培育樟子松苗木,所述的容器育苗包括容器规格,营养土配制,营养土装袋或容器,容器植苗,容器苗的管理。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樟子松在岩石上栽植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容器规格为采用聚苯乙烯的塑料制成育苗容器...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