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内衣无线充电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1336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01: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智能内衣技术领域的一种智能内衣无线充电结构,包括内衣本体,内衣本体的左侧内表面底部设有无线充电接收圈,无线充电接收圈上设有硅胶圈,硅胶圈位于内体本体的胸杯底部,硅胶圈的内腔左侧设有电池,硅胶圈的内腔中央卡接有主控板,硅胶圈的底部左侧通过接口插接有导电铜线,导电铜线的端部与无线充电接收圈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内衣本体的海绵中间内置无线充电接收圈,去除异物感,通过导电铜线与电池连接,应用电磁感应的原理,充电器与无线充电接收圈之间以磁场传送能量,即可对智能内衣的电池进行充电,还可以通过手机APP查看充电状态以及电量,使智能内衣的功能进一步人性化。

A wireless charging structure for intelligent underwea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内衣无线充电结构
本技术涉及智能内衣
,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内衣无线充电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内衣市场消费升级,具有功能性的内衣越来越凸显需求。很多电子穿戴产品迎刃而生,但目前智能文胸充电方法还停留在插孔式设计。这种技术存在于缺陷。穿着不舒适,因为比较硬,很难通过内衣结构设计来改良这个问题。智能内衣因插入式充电,不好做防水设计,因为插孔外露原因。智能内衣插孔式不好做结构设计,不易用车缝和热缝方式进行在内衣上固定。改变传统内衣的舒适度,有异物感。基于此,本技术设计了一种智能内衣无线充电结构,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内衣无线充电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内衣无线充电结构,包括内衣本体,所述内衣本体的左侧内表面底部设有无线充电接收圈,所述无线充电接收圈上设有硅胶圈,所述硅胶圈位于内体本体的胸杯底部,所述硅胶圈的内腔左侧设有电池,所述硅胶圈的内腔中央卡接有主控板,所述硅胶圈的底部左侧通过接口插接有导电铜线,所述导电铜线的端部与无线充电接收圈电性连接,所述硅胶圈的右端和顶部右侧分别通过接口插接有两组高温导线。优选的,所述主控板的信号输出端通过导电铜线与无线充电接收圈的信号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无线充电接收圈的信号输出端通过导线铜线与电池电性连接。优选的,所述无线充电接收圈的信号输出端电性连接有微电脑控制器,所述微电脑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电池和智能手机APP的信号输入端电性连接。r>优选的,所述无线充电接收圈的信号输入端电性连接有常规市场发射单元。优选的,所述无线充电接收圈的直径25mm,且厚度为超薄0.3m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内衣本体的海绵中间内置无线充电接收圈,去除异物感,通过导电铜线与电池连接,应用电磁感应的原理,充电器与无线充电接收圈之间以磁场传送能量,两者之间不用电线连接,因此充电器及无线充电接收圈都可以做到无导电接点外露,对电池进行充电,适配市场上绝大多数手机无线充发射器以及可做无线充电源的手机,利用无线磁电感应充电的技术做到隐形,既不影响传统内衣的外观,又对功能性内衣提供了最重要的电源,将外部发射器对准无线充电接收圈部分,即可对智能内衣的电池进行充电,可以通过手机APP查看充电状态,以及电量,通过无线充电结构,同时满足智能内衣设备重启的功能,使智能内衣的功能进一步人性化。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无线充电接收圈与硅胶圈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电路原理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内衣本体,2-无线充电接收圈,3-硅胶圈,4-电池,5-主控板,6-导电铜线,7-高温导线,8-微电脑控制器,9-智能手机APP。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智能内衣无线充电结构,包括内衣本体1,内衣本体1的左侧内表面底部设有无线充电接收圈2,无线充电接收圈2上设有硅胶圈3,硅胶圈3位于内体本体1的胸杯底部,硅胶圈3的内腔左侧设有电池4,硅胶圈3的内腔中央卡接有主控板5,硅胶圈3的底部左侧通过接口插接有导电铜线6,导电铜线6的端部与无线充电接收圈2电性连接,硅胶圈3的右端和顶部右侧分别通过接口插接有两组高温导线7。其中,主控板5的信号输出端通过导电铜线6与无线充电接收圈2的信号输入端电性连接,无线充电接收圈2的信号输出端通过导线铜线6与电池4电性连接。无线充电接收圈2的信号输出端电性连接有微电脑控制器8,微电脑控制器8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电池4和智能手机APP9的信号输入端电性连接。无线充电接收圈2的信号输入端电性连接有常规市场发射单元。无线充电接收圈2的直径25mm,且厚度为超薄0.3mm,采用超薄软铜质材料,与内衣材料的贴合,无异物感,具有传统内衣的舒适度。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内衣本体1中内置一个柔性的铜线圈,即直径25mm,超薄0.3mm的无线充电接收圈2,置于内衣海绵中间,去除异物感,通过导电铜线6与电池4连接,应用电磁感应的原理,充电器与无线充电接收圈2之间以磁场传送能量,两者之间不用电线连接,因此充电器及无线充电接收圈2都可以做到无导电接点外露,对电池进行充电,利用无线磁电感应充电的技术做到隐形,既不影响传统内衣的外观,又对功能性内衣提供了最重要的电源,采用兼容QI标准的无线充电技术,可以接收市场上所有符合QI标准充电器供电,以及符合手机QI协议的反向充电,电池4表面采用纳米防水技术以及硅胶覆膜技术,无线充电接收圈2及连接线采用纳米防水技术,相当于全封闭,不与外界接触,增加对电池及电路的保护,做到绝对防水防漏防潮,在清洗上的防护,与传统内衣一致。将外部发射器对准无线充电接收圈2部分,即可对智能内衣的电池4进行充电。充电原理为磁感应充电,添加隔磁片减少磁量的损失,使内衣充电效率提高。可以通过手机APP9查看充电状态,以及电量,通过无线充电结构,同时满足智能内衣设备重启的功能,使智能内衣的功能进一步人性化。本技术的控制方式是通过微电脑控制器8来自动控制,微电脑控制器8的控制电路通过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简单编程即可实现,所以本技术不再详细解释控制方式和电路连接。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以上公开的本技术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技术。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技术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
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技术。本技术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内衣无线充电结构,包括内衣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衣本体(1)的左侧内表面底部设有无线充电接收圈(2),所述无线充电接收圈(2)上设有硅胶圈(3),所述硅胶圈(3)位于内衣本体(1)的胸杯底部,所述硅胶圈(3)的内腔左侧设有电池(4),所述硅胶圈(3)的内腔中央卡接有主控板(5),所述硅胶圈(3)的底部左侧通过接口插接有导电铜线(6),所述导电铜线(6)的端部与无线充电接收圈(2)电性连接,所述硅胶圈(3)的右端和顶部右侧分别通过接口插接有两组高温导线(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内衣无线充电结构,包括内衣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衣本体(1)的左侧内表面底部设有无线充电接收圈(2),所述无线充电接收圈(2)上设有硅胶圈(3),所述硅胶圈(3)位于内衣本体(1)的胸杯底部,所述硅胶圈(3)的内腔左侧设有电池(4),所述硅胶圈(3)的内腔中央卡接有主控板(5),所述硅胶圈(3)的底部左侧通过接口插接有导电铜线(6),所述导电铜线(6)的端部与无线充电接收圈(2)电性连接,所述硅胶圈(3)的右端和顶部右侧分别通过接口插接有两组高温导线(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内衣无线充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板(5)的信号输出端通过导电铜线(6)与无线充电接收圈(2)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钢马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宝丽新投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