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型涤纶长丝及其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11232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00: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纤维长丝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合型涤纶长丝及其加工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涤纶长丝主体上先涂粘结层,再涂阻燃层的方式,达到有效加工生产复合型涤纶长丝的目的。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三层式复合涤纶长丝结构稳定,阻燃层与粘结层交联结构强度大,阻燃层不易掉落,阻燃层自身阻燃效果好,以及加工方法合理高效,上下辊筒层压方式简单有效,最终保证复合型涤纶长丝阻燃效果持久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型涤纶长丝及其加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纤维长丝结构
,尤其涉及一种复合型涤纶长丝及其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复合型涤纶长丝,指的是在涤纶长丝基础上,复合阻燃等额外功能的多层结构涤纶长丝,其结构一般仅包括长丝主体,以及阻燃层,但是另一方面,现有的长丝主体加阻燃层的两层式结构,存在阻燃层容易脱落的问题,因此市场上急需一种复合强度高,且阻燃效果好的新型阻燃复合型涤纶长丝。专利公告号为CN205115687U,公告日为2016.03.30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阻燃透气型复合长丝,包括内芯和外层,内芯由一根截面为十字形的涤纶纤维和多根截面为圆形的锦纶纤维组成,锦纶纤维位于涤纶纤维外缘空隙处,所述涤纶纤维中心设有便于空气流通的空腔,涤纶纤维的端点部设为弧形部;所述外层为涂覆在内芯外的阻燃层。但是该技术专利中的复合长丝存在阻燃层容易掉落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复合型涤纶长丝及其加工方法,其能通过在涤纶长丝主体上先涂粘结层,再涂阻燃层的方式,达到有效加工生产复合型涤纶长丝的目的。本专利技术具有三层式复合涤纶长丝结构稳定,阻燃层与粘结层交联结构强度大,阻燃层不易掉落,阻燃层自身阻燃效果好,以及加工方法合理高效,上下辊筒层压方式简单有效,最终保证复合型涤纶长丝阻燃效果持久的优点。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复合型涤纶长丝,包括涤纶长丝主体,位于所述涤纶长丝主体上的粘结层,以及位于所述粘结层外侧的阻燃层,所述粘结层的物料包括甲基丙烯酸烯丙酯、醋酸乙酯、纳米二氧化钛粉末以及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所述阻燃层的物料包括三氯溴甲烷、聚苯硫醚、哌嗪-聚磷酸铵以及硼酚醛树脂。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粘结层中的所述甲基丙烯酸烯丙酯以及醋酸乙酯保证基本的粘结强度,而所述纳米二氧化钛粉末作为支撑填料,可以保证粘结层的结构强度,避免其过软而承受不住后期的辊压操作,最后是所述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其为热塑性弹性体,保证所述粘结层的热塑性固化效果。此外,所述阻燃层中,所述三氯溴甲烷、聚苯硫醚以及哌嗪-聚磷酸铵自身具有较好的阻燃效果,而所述硼酚醛树脂兼具树脂的粘结性,以及硼元素改性后的阻燃性,因此可以进一步保证所述阻燃层的成型固化和阻燃效果。最后是所述粘结层向内粘结所述涤纶长丝主体、向外粘结所述阻燃层,相较于粘力较低的所述阻燃层直接结合所述涤纶长丝主体的方式,本专利技术具有所述阻燃层粘接固定强度更大的优点。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粘结层包括按重量计的以下各组分:甲基丙烯酸烯丙酯15-35粉、醋酸乙酯1-6份、纳米二氧化钛粉末1-3份以及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25-28份。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粘结层包括按重量计的以下各组分:三氯溴甲烷20-35份、聚苯硫醚7-12份、哌嗪-聚磷酸铵5-7份以及硼酚醛树脂11-19份。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涤纶长丝主体的长径比为1200-1500,所述粘结层以及阻燃层的厚度之和为15-44nm。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复合型涤纶长丝的断裂强度3.9-6.0cN/dtex,断裂伸长率为30-55%。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复合型涤纶长丝在阻燃效果好的基础上,还具有抗断裂强度大的优点,保证其坚韧耐用的突出性能。一种复合型涤纶长丝的加工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S1、分别配制粘结层和阻燃层的物料;S2、将涤纶长丝主体在粘结层物料中穿过,并烘干定型,得到一层式复合长丝;S3、将所述一层式复合长丝在阻燃层物料中穿过,并压碾,得到中间体复合长丝;;S4、将所述中间体复合长丝第二次在阻燃层物料中穿过,并烘干定型,得到最终的所述复合型涤纶长丝。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粘结层以及阻燃层均通过涤纶长丝穿入进出的方式,完成表面涂覆动作,具有快捷高效的优点,而通过内外分批烘干的方式,可以保证定型结构的稳定性。此外,所述阻燃层在烘干前进行压碾操作,为的就是将阻燃层物料部分压进所述粘结层内,保证两层结构的交联紧密性,最终达到所述阻燃层久用不易掉落的问题。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步骤S1中,所述粘结层的搅拌混合温度为45-65℃,搅拌转速为120-150r/min,搅拌混合时间为15-65min;所述阻燃层的搅拌混合温度为85-112℃,搅拌混合后以15-18℃/min的速度降温至室温条件,得到阻燃层物料。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步骤S2中,所述粘结层的烘干定型温度为75-95℃,定型时间为25-35min。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步骤S3中,压碾操作采用上下辊筒式压紧方式,上下辊筒之间最小距离为所述涤纶长丝主体带所述粘结层后总直径长度的75-85%,压力为155-165kg/m2,阻燃层物料涂覆后静置15-25min,再进行压碾操作,所述阻燃层厚度的15-16%被压入所述粘结层以形成共混过渡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粘结层在烘干固化成型后,其内部结构还是有孔隙的,因此所述上下辊筒在适当压紧的情况下,将所述阻燃层的物料压入所述粘结层中,产生一个所述阻燃层在所述粘结层上的过渡区,最终保证所述阻燃层不易从所述粘结层上剥落,这是现有的阻燃物料直接涂在纤维长丝上的方式所做不到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步骤S4中,所述阻燃层的烘干定型温度为85-95℃,烘干后冷却至室温,即可得到所述复合型涤纶长丝。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涤纶长丝主体上先涂粘结层,再涂阻燃层的方式,达到有效加工生产复合型涤纶长丝的目的。本专利技术具有三层式复合涤纶长丝结构稳定,阻燃层与粘结层交联结构强度大,阻燃层不易掉落,阻燃层自身阻燃效果好,以及加工方法合理高效,上下辊筒层压方式简单有效,最终保证复合型涤纶长丝阻燃效果持久的优点。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实施例1一种复合型涤纶长丝,包括涤纶长丝主体,位于所述涤纶长丝主体上的粘结层,以及位于所述粘结层外侧的阻燃层,所述粘结层的物料包括甲基丙烯酸烯丙酯、醋酸乙酯、纳米二氧化钛粉末以及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所述阻燃层的物料包括三氯溴甲烷、聚苯硫醚、哌嗪-聚磷酸铵以及硼酚醛树脂。所述粘结层包括按重量计的以下各组分:甲基丙烯酸烯丙酯15粉、醋酸乙酯2份、纳米二氧化钛粉末1份以及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25份。所述粘结层包括按重量计的以下各组分:三氯溴甲烷20份、聚苯硫醚11份、哌嗪-聚磷酸铵5份以及硼酚醛树脂16份。所述涤纶长丝主体的长径比为1200,所述粘结层以及阻燃层的厚度之和为15nm。所述复合型涤纶长丝的断裂强度3.9cN/dtex,断裂伸长率为35%。一种复合型涤纶长丝的加工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S1、分别配制粘结层和阻燃层的物料;S2、将涤纶长丝主体在粘结层物料中穿过,并烘干定型,得到一层式复合长丝;S3、将所述一层式复合长丝在阻燃层物料中穿过,并压碾,得到中间体复合长丝;S4、将所述中间体复合长丝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型涤纶长丝,其特征在于:包括涤纶长丝主体,位于所述涤纶长丝主体上的粘结层,以及位于所述粘结层外侧的阻燃层,所述粘结层的物料包括甲基丙烯酸烯丙酯、醋酸乙酯、纳米二氧化钛粉末以及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所述阻燃层的物料包括三氯溴甲烷、聚苯硫醚、哌嗪-聚磷酸铵以及硼酚醛树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型涤纶长丝,其特征在于:包括涤纶长丝主体,位于所述涤纶长丝主体上的粘结层,以及位于所述粘结层外侧的阻燃层,所述粘结层的物料包括甲基丙烯酸烯丙酯、醋酸乙酯、纳米二氧化钛粉末以及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所述阻燃层的物料包括三氯溴甲烷、聚苯硫醚、哌嗪-聚磷酸铵以及硼酚醛树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型涤纶长丝,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层包括按重量计的以下各组分:甲基丙烯酸烯丙酯15-35粉、醋酸乙酯1-6份、纳米二氧化钛粉末1-3份以及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25-28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型涤纶长丝,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层包括按重量计的以下各组分:三氯溴甲烷20-35份、聚苯硫醚7-12份、哌嗪-聚磷酸铵5-7份以及硼酚醛树脂11-19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型涤纶长丝,其特征在于:所述涤纶长丝主体的长径比为1200-1500,所述粘结层以及阻燃层的厚度之和为15-44n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型涤纶长丝,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型涤纶长丝的断裂强度3.9-6.0cN/dtex,断裂伸长率为30-55%。


6.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型涤纶长丝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S1、分别配制粘结层和阻燃层的物料;
S2、将涤纶长丝主体在粘结层物料中穿过,并烘干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玮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经纬新纤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