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机的室外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0810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空调机的室外机,将室外机本体(1)内用分隔板(3)分隔,其一方的空间作成配置有室外热交换器(8)及送风机(10a、10b)等的热交换室(4),另一方的空间作成配置有压缩机(13)及电气元件箱(16)等的机械室(5),上述送风机由风扇电动机(11a、11b)和轴流风扇(12a、12b)构成,在上下方向并列配置着2台,上部侧送风机的轴流风扇的直径(φ  Da)设定成比下部侧送风机的轴流风扇的直径(φ  Db)大。(*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上下方向排列地具有2台送风机的空调机的室外机
技术介绍
一般所使用的空调机,由配置在被空调室中的室内机和配置在室外的室外机构成,在这些室内外机相互间连接有制冷剂配管和电气配线。在上述室外机中,将作为框体的室外机本体内用分隔板分隔,将一方的空间作成热交换室,配置有室外热交换器和送风机等。将另一方的空间作成机械室,配置有压缩机、制冷剂配管类和电气元件箱等。例如,在被称作业务用的中型的空调机中,也有在室外机中所具有的室外热交换器的高度尺寸接近人的身高的情况,而作成纵长形状。因此,向室外热交换器输送外气的送风机,在上下方向就需要2台。各送风机,具有送风量大且送风效率良好的、例如轴流风扇,并被嵌装于风扇电动机的旋转轴上。并且,将在室外机本体即框体的尺寸中能装入作为条件、将轴流风扇设定成互相相同的直径。可是,当进行制暖运转时,由于在室外热交换器上必然会附着霜而妨碍热交换效率,故需要适当进行除霜的除霜运转。随着该除霜运转,溶化后的泄水从室外热交换器滴下而积存在室外机本体的底板上。尤其,由于在寒冷地区的外气温度低,积存在底板上的泄水在排出以前往往结成冰。当反复进行除霜运转时,底板上的泄水冻结后的冰不断成长,其高度逐渐地增高。在气温未上升至冰溶化程度那样的场合,终于冰与下部侧送风机的轴流风扇周端部连接。即使再要运转也由于轴流风扇受冰的约束而不能旋转,过电流流过风扇电动机而成为故障的原因。即使旋转,也存在因轴流风扇与冰接触而引起风扇自身变形或破损的可能性。由于不能避免在寒冷地区的积存在底板上的泄水结冰的情况,故作为对策,考虑将轴流风扇的直径设定成比标准的要小、使轴流风扇的位置具有冰的成长所能达到的范围以上的间隔。与此相反,当将2台送风机的轴流风扇的直径都减小时,例如,就不能获得在制冷运转时所需的送风量,造成室外热交换器的热交换效率的降低。另一方面,在机械室中所具有的上述电气元件箱,在其内部收容有各种电气元件,例如,也有大功率晶体管等发热量极大的电气元件。因此,在发热量大的电气元件的附近,安装着被称作散热器的电气元件用冷却器。该电气元件用冷却器,具有吸热面和散热面,在吸热面上安装着散热量大的电气元件,散热面通过分隔板的开口部向热交换室侧露出。因此,该散热面使配置在热交换室中的送风机的风顺利通过,散热效率高。可是,由于2台送风机的轴流风扇的直径为互相相同,故成为互相同等的送风量,不能高效地将冷却风向电气元件用冷却器引导。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如下一种空调机的室外机即、将在上下方向排列地具有2台送风机作为前提,尽可能抑制送风量的降低,很少出现下部侧送风机的风扇被结了冰的泄水约束的情况而能提高可靠性,确保与电气元件用冷却器邻近一侧的风扇直径大,从而使较多的风流向电气元件用冷却器侧,阻止电气元件用冷却器中的散热效率降低。本专利技术的空调机的室外机,将室外机本体内用分隔板分隔、其一方的空间作成配置有室外热交换器及送风机等的热交换室,其另一方的空间作成配置有压缩机及电气元件箱等的机械室,上述送风机,由风扇电动机和嵌装于该风扇电动机的旋转轴上的风扇构成,且在上下方向排列并留有规定间隔地配置着2台,其上部侧送风机的风扇的直径设定成比下部侧送风机的风扇的直径大。又,在上述上部侧送风机的附近,配置有对收容在电气元件箱内的电气元件进行冷却用的电气元件用冷却器。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构成本专利技术的实施形态的室外机构件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省略该室外机的一部分的外观图。具体实施例方式附图表示构成空调机的室外机,图1是表示各构成构件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表示省略前面侧的构件的内部结构立体图。由框体构成的室外机本体1,作成纵长的矩形箱状。上述室外机本体1,使用图中的左侧面和背面一部分交叉成矩形的格子体1a,能透视本体1内部。除了具有该格子体1a的左侧面和背面以外、整个面由板体形成。室外机本体1的前面,被分割成第1前面板1b和与该第1前面板并列地设置、且一部分向侧面方向折弯的第2前面板1c。还具有作成右侧面和背面的一部分的折弯板1d,与上述格子体1a一起形成周面。该周面体的上面和下面,用顶板1e和底板1f进行闭塞,构成室外机本体。室外机本体1的内部,利用分隔板3分为两部分。该分隔板3的前面侧端缘,与上述第1前面板1b和第2前面板1c的对合边缘一致。分隔板3的背面部,在端缘附近倾斜地折弯,该端缘与上述折弯板1d的背面端缘和格子体1a端部的对合边缘一致。分隔板3的上端缘与顶板1e抵接,分隔板的下端缘与底板1f抵接,将室外机本体1内分隔。在室外机本体1的前面一侧部上,上下并列地安装有风扇防护板2a、2b。该风扇防护板2a、2b与配置在室外机本体1内的后述的送风机相对地安装着,以不影响热交换空气的通风的程度阻止手指及杂物的进入。将在室外机本体1内的与上述风扇防护板2a安装部位相对的分隔空间的一方称作热交换室4,将不与风扇防护板2a相对的另一方的空间称作机械室5。上述热交换室4,从一部分被格子体1a围住的部位与外部连通,机械室5的周围用第2前面板1c及折弯板1d等的板体围住,成为大致密闭的状态。在上述第1前面板1b上,分别将周围用圆形的承口6a、6b围住的圆形的吹出口7a、7b上下并列地进行开口,且覆盖这些吹出口地安装有上述风扇防护板2a、2b。又,由后述的理由,与上部侧的承口6a和吹出口7a的直径相比较,将下部侧的承口6b和吹出口7b的直径设计成较小。在上述热交换室4中,配置有室外热交换器8,并配置有送风机支承体9。在该送风机支承体9上,上下方向并列地安装支承着第1送风机10a和第2送风机10b。上述室外热交换器8,被载置在底板1f上,其高度尺寸被设计成与第1前面板1b大致相同。并且,沿着形成本体1的左侧面和背面的上述格子体1a,从俯视看形成大致为L字形。上述送风机支承体9,下端部被安装固定在底板1f上,上端部被挂止在室外热交换器8的上端面,作成纵长状。支承在该送风机支承体9上的第1、第2送风机10a、10b,分别由风扇电动机11a、11b和嵌装固定在该风扇电动机的旋转轴上的轴流风扇12a、12b构成。在组装后的状态下,第1、第2的送风机10a、10b位于与吹出口7a、7b相对的位置。上述轴流风扇12a、12b的一部分插入于安装在吹出口7a、7b中的承口6a、6b内,在该承口内形成旋转送风。这里,其1个特点是第1送风机10a中的轴流风扇12a的直径φDa,被设定成比第2送风机10b中的轴流风扇12b的直径φDb大(φDa>φDb)。也就是说,第1送风机10a的轴流风扇12a的直径φDa,由空间性的条件等最大限度地设成最大,而第2送风机10b的轴流风扇12b的直径φDb是,作为第1送风机10a和全部而确保对于上述室外热交换器8的送风量、并将冷却效率的降低抑制成最小限度的前提下,设定成最小的直径。当然,相对于第1送风机10a的风扇电动机11a的输出,将第2送风机10b的风扇电动机11b的输出选择成较小。与以往同样,在不变更上、下部侧送风机的安装中心位置、将第1送风机10a安装在上部侧而将第2送风机10b安装在下部侧的场合,按照比现有技术小型化的第2送风机10b的轴流风扇12b的半径之差的量,扩大底板1f与轴流风扇12b周端的间隔。或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调机的室外机,将室外机本体内用分隔板分隔,其一方的空间作成配置室外热交换器及送风机等的热交换室,另一方的空间作成配置压缩机及电气元件箱等的机械室,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机由风扇电动机和嵌装于该风扇电动机旋转轴上的风扇构成,且在上 下方向并列2台并留有规定间隔地配置,其上部侧送风机的风扇的直径设定成比下部侧送风机的风扇的直径大。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根宏昌小谷浩一
申请(专利权)人:东芝开利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