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良型多导脑电图电极定位安放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106904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2 22: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改良型多导脑电图电极定位安放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头皮表面确定两条基线,S2、在第一条基线确定额极中线电极FPz;S3、左中颞电极T3与中央中线电极Cz之间连线的中点为左中央电极C3位置;S4、然后通过左额极电极FP1确定左前颞电极F7的位置,然后通过左前颞电极F7确定左额电极F3;S5、以枕中线电极Oz确定左枕电极O1位置和右枕电极O2位置;S6、根据左中颞电极T3和左枕电极O1确定左后颞电极T5的位置,根据左后颞电极T5确定左顶电极P3的位置,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传统定位方法复杂、电极连线非常细长容易缠绕,从而使得脑电图电极安放固定的效率较低问题。

An improved method of location and placement of EEG electrod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良型多导脑电图电极定位安放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脑电图电极安放方法
,具体涉及一种改良型多导脑电图电极定位安放方法。
技术介绍
脑电图是目前评价神经系统疾病、精神性疾病常用的敏感性指标。视频脑电图(video-eletroencephalogram,VEEG)监测又称录像脑电图监测,是在长程脑电图监测的基础上增加1~2个摄像头,同步拍摄患者的临床症状。VEEG监测能记录到清醒和睡眠状态下发作期和发作间期脑电图变化的全过程,同时VEEG具有反复操作、无创等优势,已经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并且其判定结果可作为发作性疾病鉴别、诊断的标准。目前,国内多数医院采取的是传统的视频脑电监测电极标示,标示为热缩管在电极线热缩打印数字导联序号,且传统定位方法复杂、电极连线非常细长容易缠绕,在为患者进行电极定位及粘贴时需要一名技师加一名护士耗费15-25分钟时间方能完成操作,从而使得脑电图电极安放的效率较低,且定位时通常需要进行测量与核对,使得电极安放的准确性较低,进而影响视频脑电图的准确性,不利于进行癫痫的诊断、分型以及指导临床治疗工作的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良型多导脑电图电极定位安放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在头皮表面确定两条基线,第一条基线为鼻根至枕外粗隆之间的连线,第二条基线为左耳前凹和右耳前凹之间的左右连线,且所述第一条基线和第二条基线在头皮表面的交点为中央中线电极Cz的位置;/nS2、在第一条基线上从鼻根向后第一条基线长度的10%处为额极中线电极FPz,然后从额极中线电极FPz向后每个第一条基线长度的20%处为一个电极的位置,依次为额中线电极Fz、中央中线电极Cz、顶中线电极Pz和枕中线电极Oz;/nS3、在第二条基线上,根据左耳前凹来确定左中颞电极T3的位置,根据右耳前凹来确定右中颞电极T4的位置,左中颞电极T...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良型多导脑电图电极定位安放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在头皮表面确定两条基线,第一条基线为鼻根至枕外粗隆之间的连线,第二条基线为左耳前凹和右耳前凹之间的左右连线,且所述第一条基线和第二条基线在头皮表面的交点为中央中线电极Cz的位置;
S2、在第一条基线上从鼻根向后第一条基线长度的10%处为额极中线电极FPz,然后从额极中线电极FPz向后每个第一条基线长度的20%处为一个电极的位置,依次为额中线电极Fz、中央中线电极Cz、顶中线电极Pz和枕中线电极Oz;
S3、在第二条基线上,根据左耳前凹来确定左中颞电极T3的位置,根据右耳前凹来确定右中颞电极T4的位置,左中颞电极T3与中央中线电极Cz之间连线的中点为左中央电极C3位置,右中颞电极T4与中央中线电极Cz之间连线的中点为右中央电极C4位置;
S4、根据眉弓确定左额极电极FP1的位置,然后通过左额极电极FP1和左中颞电极T3之间连线中点垂直下移2-3cm来确定左前颞电极F7的位置,然后通过左前颞电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耀文
申请(专利权)人:十堰市人民医院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