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博仁专利>正文

一种空调、抽湿两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0690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空调、抽湿两用机,包括热交换风道、冷凝水水道和含有毛细管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经过蒸发器[3]的冷气流利用一气流切换器[4]切换风道可将其直接送往冷气出风口[5]或从连通风道[6]送往冷凝器[8]。(*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空调、抽湿两用机,特别是一种既能作窗式或移动式空调器又能单独作抽湿机使用的两用机。现有的窗式空调器和移动式空调器的功能基本上都是起空气温度调节作用,其抽湿效果是以降低室温为代价来实现的,而抽湿机的功能则基本上是保证不降低室温的前提下单纯起除湿作用。霉雨潮湿季节往往不宜用空调器降低室温来除湿,而最适用的抽湿机在该季节使用过后又显得多余无用,甚至占用地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作窗式空调器或移动式空调器又能方便地变更为单独作抽湿机使用的两用机。本专利技术在霉雨潮湿季节作抽湿机使用过后,不但不要收藏起来,反而可以将其方便地变更为窗式空调器或移动式空调器,作到一机两用,从而恰到好处地使该机在不同季节发挥其不同的功能与作用,使之得到充分的利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以如下方式实现的本机采用一个电机,且电机轴的两端分别装有一个离心风叶轮。其中一个离心风叶轮用于抽吸空气以加速蒸发器的热交换,其冷气流利用一气流切换器将其直接送往冷气出风口或从一连通风道送往冷凝器;同时蒸发器的冷凝水也相对应地利用一水流切换器将其送至冷凝器或流往冷凝水收集盒;此时冷媒也利用一冷媒切换器将其改换局部流向使制冷系统中毛细管的长度变更而改变蒸发器内流量状态,以适应不同工况条件下的需求。即作为空调器使用时可使制冷量最大化,而作为抽湿机使用时,蒸发器可达到最佳凝露效果,从而使吸收房间余热或余湿的不同需求都获得最佳效果。其两者毛细管长度的变更不一定有对应关系,只能视制冷系统匹配实验而定。当使气流切换器处于封闭连通风道位置时,经过蒸发器的冷气流便直接从冷气出风口送出;此时蒸发器的冷凝水则利用水流切换器将其送至冷凝器以利于冷凝器散热;冷媒则利用冷媒切换器将其改换局部流向使变更制冷系统中毛细管的长度,以达到制冷量最大化之匹配效果。这时,以这个离心风叶轮构成的经过蒸发器的冷气流具有独立风道,而以另一个离心风叶轮构成的通过冷凝器的散热气流也具有独立风道。两个独立风道之间的连通风道没有气流通过。本专利技术上述状态为空气温度调节之用。将其冷凝器热风排出口面向室外安装即为窗式空调器,将热风排出口连接一通风软管即为移动式空调器。当使气流切换器切换至封闭冷气出风口位置时,通过蒸发器的冷气流便从连通风道送往冷凝器,使之既用于冷凝器的散热又同时得到加热后送回室内;此时蒸发器的冷凝水则利用水流切换器使其流往冷凝水收集盒;冷媒则利用冷媒切换器将其改换局部流向使变更制冷系统中毛细管的长度,以匹配为蒸发器处于最佳凝露效果,从而有利于增大除湿量。这时,两个离心风叶轮构成的气流均用于冷凝器的散热作用。上述状态的本专利技术即为抽湿机,可移至室内任意位置使用。由于采用上述方案,本专利技术通过一气流切换器的简单操作使冷气流风道发生切换变更即可实现空调器与单独抽湿机的变换,作到一机两用,同时配合冷凝水流向与冷媒局部流向的同步改变便可使其在不同季节两种用途都能获得最佳效果。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种实施方式的正面局部剖视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本专利技术的A-A纵向剖视示意图;图3为图1中的E向局部剖视示意图;图4为制冷系统中毛细管长度变更示意图;图5为图1中的B-B局部剖视放大之空调器状态示意图;图6为图1中的B-B局部剖视放大之抽湿机状态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第二种实施方式的正面局部剖视之空调器状态示意图;图8为图7所示的本专利技术的C-C纵向剖视示意图;图9为第二种实施方式的正面局部剖视之抽湿机状态示意图。参照图2,本专利技术采用一个电机1,且其轴的两端分别装有离心风叶轮2和离心风叶轮10。离心风叶轮2用于抽吸空气以加速蒸发器3的热交换,转动旋钮轴9,使经过蒸发器3的冷气流利用一气流切换器4可将其直接送往冷气出风口5或经由连通风道6送往冷凝器8;参照图3,同时蒸发器3的冷凝水也相对应地利用一水流切换器11将其送至冷凝器8或流往冷凝水收集盒7;参照图4,与此同时冷媒也随之利用一冷媒切换器13,即令其电磁阀针14左右移位来改换局部流向,使制冷系统中毛细管12的两段长度叠加或仅其中一段参入工作而变更长度,以使节流状态匹配为作空调器使用时制冷量最大化,而作抽湿机使用时蒸发器3处于最佳凝露效果,其两者毛细管长度的改变关系视制冷系统匹配实验而定。参照图5,转动旋钮轴9使连通风道6端口的气流切换器4处于封闭连通风道6位置时,经过蒸发器3的冷气流便直接从冷气出风口5送出;此时蒸发器3的冷凝水则通过水流切换器11将其送入冷凝器8以利于冷凝器散热;参照图4,与此同时,冷媒则通过冷媒切换器13将其改换局部流向,使变更制冷系统中毛细管12参入工作的长度,以使系统匹配为制冷量最大化。再参照图2,这时,以离心风叶轮2构成的经过蒸发器3的冷气流具有独立风道,而以离心风叶轮10构成的通过冷凝器8的散热气流也具有独立风道。两个独立风道之间的连通风道6没有气流通过。本专利技术上述状态为空气温度调节之用,将其冷凝器8的热风排出口面向室外安装即为窗式空调器,将热风排出口连接一通风软管即为移动式空调器。参照图6,转动旋钮轴9使本连通风道6端口的气流切换器4切换至封闭冷气出风口5时,经过蒸发器3的冷气流便从连通风道6送往冷凝器8,使之既用于冷凝器8的散热又同时得到加热后送回室内;此时蒸发器3的冷凝水则利用水流切换器11使其流往冷凝水收集盒7;参照图4,与此同时,冷媒则利用冷媒切换器13将其改换局部流向,使变更制冷系统中毛细管12参入工作的长度,以匹配为蒸发器3达到最佳凝露效果而满足抽湿用途。这时,离心风叶轮2和离心风叶轮10构成的气流都用于冷凝器8的散热作用。上述状态的本专利技术即为单独抽湿机,可移至室内任意位置使用。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纵向剖视示意图,它的结构与第一种实施方式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气流切换器4为蜗壳形,它是通过图7和图8所示的旋钮14拉动软钢丝绳15,使其绕离心风叶轮2轴心线旋转适当角度来实现冷气流风道切换变更的。图7所示气流切换器4处于封闭连通风道6位置,即为本专利技术处于空调器使用之状态。图9所示气流切换器4处于封闭冷气出风口5位置,即为本专利技术处于单独抽湿机使用之状态。权利要求1.一种空调、抽湿两用机,包括热交换风道、冷凝水水道和含有毛细管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经过蒸发器〔3〕的冷气流利用一气流切换器〔4〕切换风道可将其直接送往冷气出风口〔5〕或从连通风道〔6〕送往冷凝器〔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抽湿两用机,其特征是经过蒸发器〔3〕的冷气流利用气流切换器〔4〕切换风道将其直接送往冷气出风口〔5〕或从连通风道〔6〕送往冷凝器〔8〕的同时,蒸发器〔3〕的冷凝水也相对应地通过一水流切换器〔11〕将其送至冷凝器〔8〕或流往冷凝水收集盒〔7〕。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抽湿两用机,其特征是经过蒸发器〔3〕的冷气流利用气流切换器〔4〕切换风道将其直接送往冷气出风口〔5〕或从连通风道〔6〕送往冷凝器〔8〕的同时,冷媒也通过一冷媒切换器〔13〕将其改换局部流向,使变更制冷系统中毛细管〔12〕参入工作的长度。全文摘要一种空调、抽湿两用机,它是一种既能作窗式空调器或移动式空调器又能方便地变更为单独作抽湿机使用的两用机。在霉雨潮湿季节作抽湿机使用过后,不但无需收藏,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博仁
申请(专利权)人:刘博仁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