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离承载的控制方法及相关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信
,尤其涉及一种分离承载的控制方法及相关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5G(5th-Generation,第五代)系统等移动通信系统采用双连接(DualConnectivity,DC)架构进行数据传输。5G系统的DC架构中,终端(UserEquipment,UE)的主小区组(MasterCellGroup,MCG)使用网络侧的主节点(MasterNode,MN)的资源,以及辅小区组(SecondaryCellGroup,SCG)使用网络侧的辅节点(SecondaryNode,SN)的资源。而在DC架构中,网络侧可以将终端的无线承载(RadioBearer,RB)配置为分离承载(SplitBearer),且分离承载包括两条传输路径,不同传输路径与不同无线链路控制(RadioLinkControl,RLC)实体关联,不同的RLC实体属于不同的小区组。例如:如图1所示,终端的配置有目标分离承载1和分离承载2,其中,分离承载1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1(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离承载的控制方法,应用于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配置有目标分离承载,且所述目标分离承载包括N条传输路径,所述N为大于2的正整数;所述方法包括:/n基于待传上行数据量和所述目标分离承载的分离承载阈值,在所述N条传输路径中确定可用传输路径集合,其中,所述可用传输路径集合为:所述N条传输路径,或者与所述目标分离承载阈值关联的传输路径集合;/n通过所述可用传输路径集合中的目标传输路径进行上行数据传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离承载的控制方法,应用于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配置有目标分离承载,且所述目标分离承载包括N条传输路径,所述N为大于2的正整数;所述方法包括:
基于待传上行数据量和所述目标分离承载的分离承载阈值,在所述N条传输路径中确定可用传输路径集合,其中,所述可用传输路径集合为:所述N条传输路径,或者与所述目标分离承载阈值关联的传输路径集合;
通过所述可用传输路径集合中的目标传输路径进行上行数据传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分离承载的分离承载阈值包括M个分离承载阈值,每一分离承载阈值分别与所述N条传输路径中的至少一条传输路径关联,且每一分离承载阈值所关联的传输路径的数量小于所述N,所述M为小于或者等于N的正整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M大于1的情况下,所述M个分离承载阈值不同;
所述基于待传上行数据量和所述目标分离承载的分离承载阈值,在所述N条传输路径中确定可用传输路径集合,包括:
根据所述待传上行数据量与所述M个分离承载阈值中的至少一个分离承载阈值的比较结果,确定所述可用传输路径集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待传上行数据量与所述M个分离承载阈值中的至少一个分离承载阈值的比较结果,确定所述可用传输路径集合,包括:
在所述待传上行数据量小于第一分离承载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可用传输路径集合为与所述第一分离承载阈值关联的传输路径,所述第一分离承载阈值为所述M个分离承载阈值中最小的分离承载阈值。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待传上行数据量与所述M个分离承载阈值中的至少一个分离承载阈值的比较结果,确定所述可用传输路径集合,包括:
在所述待传上行数据量大于第二分离承载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可用传输路径集合为所述N条传输路径,所述第二分离承载阈值为所述M个分离承载阈值中最大的分离承载阈值。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待传上行数据量与所述M个分离承载阈值中的至少一个分离承载阈值的比较结果,确定所述可用传输路径集合,包括:
在所述待传上行数据量大于第k个分离承载阈值,且小于或者等于第(k+1)个分离承载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可用传输路径集合为与所述第(k+1)个分离承载阈值关联的传输路径,其中,所述第k个分离承载阈值和第(k+1)个分离承载阈值在所述M个分离承载阈值的排序中相邻,且所述k为1至(M-1)中的任一整数。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目标分离承载的分离承载阈值为一个分离承载阈值的情况下,所述基于待传上行数据量和所述目标分离承载的分离承载阈值,在所述N条传输路径中确定可用传输路径集合,包括:
在所述待传上行数据量小于所述一个分离承载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可用传输路径集合为与所述一个分离承载阈值关联的传输路径。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目标分离承载的分离承载阈值为一个分离承载阈值的情况下,所述基于待传上行数据量和所述目标分离承载的分离承载阈值,在所述N条传输路径中确定可用传输路径集合,包括:
在所述待传上行数据量大于或者等于所述一个分离承载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可用传输路径集合为所述N条传输路径。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传输路径为:所述可用传输路径集合中的任意一条传输路径。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传输路径为:按照协议约定或者预配置的规则,在所述可用传输路径集合中选择的一条传输路径。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待传上行数据量和所述目标分离承载的分离承载阈值,在所述N条传输路径中确定可用传输路径集合之前,还包括:
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所述目标分离承载的配置信息,其中,所述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N条传输路径中每一传输路径关联的无线链路层控制协议RLC实体的配置信息;
分离承载阈值;以及
分离承载阈值与传输路径的关联关系。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待传上行数据量和所述目标分离承载的分离承载阈值,在所述N条传输路径中确定可用传输路径集合之前,还包括:
接收到网络侧设备发送的专用分离承载信令,其中,所述专用分离承载信令携带有阈值指示信息;
响应于所述阈值指示信息,确定所述目标分离承载启用或者不启用的分离承载阈值。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条传输路径中每一条传输路径通过小区组标识和逻辑信道标识进行标识。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传上行数据量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所述目标分离承载对应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实体中的待传数据量;
所述N条传输路径所关联的N个RLC实体中的待传数据量。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可用传输路径集合中的传输路径属于同一个第一小区组的情况下,所述目标分离承载的PDCP实体向所述第一小区组的媒体访问控制MAC实体指示所述待传上行数据量。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艳霞,吴昱民,
申请(专利权)人: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