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焦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10393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9 14: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涉及相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对焦方法,该对焦方法包括:获取相机的历史对焦动作中最近一次对焦的对焦时长,所述对焦时长为对焦起始时间和相应的对焦成功时间的差值;根据预设因子和所述对焦时长确定对焦周期;根据所述对焦周期调用自动对焦模式对目标对焦物体进行对焦。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对焦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对焦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可以提高扫码的效率。

Focusing method, device, terminal and storage mediu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对焦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本专利技术涉及相机
,特别涉及一种对焦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人们可以方便地通过手机扫码来消费。安卓系统的相机没有直接扫码的功能,为了实现扫描二维码的功能,安卓系统的APP会集成zxing或zbar等第三方解码工具包,循环调用安卓系统的相机来获取预览帧数据,根据预览帧数据调用第三方解码工具包进行解码。然而,在对二维码进行扫码时,尤其是对一些尺寸较小的二维码进行扫码时,相机经常会出现对焦不成功的情况,导致长时间不能正确解码,扫码的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焦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使得扫码的效率提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对焦方法,包含以下步骤:获取相机的历史对焦动作中最近一次对焦的对焦时长,所述对焦时长为对焦起始时间和相应的对焦成功时间的差值;根据预设因子和所述对焦时长确定对焦周期;根据所述对焦周期调用自动对焦模式对目标对焦物体进行对焦。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对焦装置,包含:时长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相机的历史对焦动作中最近一次对焦的对焦时长,所述对焦时长为对焦起始时间和相应的对焦成功时间的差值;周期确定模块,用于根据预设因子和所述对焦时长确定对焦周期;物体对焦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对焦周期调用自动对焦模式对目标对焦物体进行对焦。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上述的对焦方法。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对焦方法。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通过获取相机的历史对焦动作中最近一次对焦的对焦时长,根据预设因子和对焦时长确定对焦周期,再根据对焦周期调用自动对焦模式对目标对焦物体进行对焦。由于在扫码的过程中,是通过获取二维码的有效预览帧来实现解码的,而每个终端的相机的性能都是不一样的,如果设置固定的对焦周期来对焦,若设置的对焦周期过长,则单位时间内获取到的清晰预览帧的个数较少,存在有效预览帧的概率就比较低,解码的效率较低;若设置的对焦周期过短,则容易使相机在对焦周期内无法完成对焦。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对焦方法通过最近一次的对焦时长和预设因子来获取一个动态的对焦周期,使对焦周期更符合相机的实际情况,单位时间内获取的清晰预览帧的个数较多,更容易获取到有效预览帧,从而使相机在扫码的过程中更容易得到有效预览帧,提高扫码解码的效率。另外,在所述相机的获取历史对焦动作中最近一次对焦的对焦时长之前,还包括:启动一异步线程;所述根据所述对焦周期调用自动对焦模式对目标对焦物体进行对焦,包括:根据所述对焦周期回调所述异步线程;所述异步线程调用自动对焦模式、根据所述对焦周期对目标对焦物体进行对焦。通过设置异步线程,可以在确定对焦周期后回调该异步线程,异步线程再调用相机的自动对焦模式对目标对焦物体进行对焦,可以实现自动对焦模式的自动调用,提高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对焦方法的实施效率。另外,所述根据预设因子和所述对焦时长确定对焦周期,包括:若所述对焦时长大于或等于时长阈值,则将所述时长阈值作为对焦周期;若所述对焦时长小于所述时长阈值,则将所述对焦时长加上预设因子得到所述对焦周期。通过将对焦时长与时长阈值进行比较,若对焦时长大于或等于时长阈值,则将时长阈值作为对焦周期,使每次确定的对焦周期都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提高每次对焦的稳定性;若对焦时长小于时长阈值,则将对焦时长加上预设因子得到对焦周期,因为对焦时长若小于时长阈值,可能是该次对焦的环境比较有利,对焦过程比较顺利,将对焦时长加上预设因子来确定对焦周期可以平衡每次的使用环境,使对焦周期更加符合终端的使用环境,从而提高了对焦的稳定性。另外,在所述根据所述对焦周期调用自动对焦模式对目标对焦物体进行对焦之前,还包括:将所述相机的预览帧的预览倍数设置为所述相机最大支持放大倍数的N分之一,所述N为正整数。将相机的预览帧的预览倍数放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更容易获得二维码的细节,方便解码,但也可能预览倍数过大,则会造成二维码的预览帧的模糊,不利于解码。因此,将相机的预览帧的预览倍数设置为相机最大支持放大倍数的N分之一,可以使解码时更容易获得有效预览帧,从而提高解码的效率。另外,在所述根据所述对焦周期调用自动对焦模式对目标对焦物体进行对焦之后,还包括:采用传感器获取所述相机的姿态变化值;若所述姿态变化值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则重新进行对焦。由于在扫码的过程中,容易发生相机的抖动或偏移等姿态变化,影响解码的效率,在姿态变化值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进行重新对焦,可以使相机快速进行重新对焦,缩短对焦过程的时间,提高解码的效率。另外,所述传感器包括三轴陀螺仪、加速度传感器、震动传感器和/或传控制协议球机。另外,在所述获取相机的历史对焦动作中最近一次对焦的对焦时长之前,还包括:根据初始对焦周期启动首次对焦。附图说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图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中对焦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中对焦方法S102细化的流程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中对焦方法的另一流程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方式中对焦装置的模块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方式中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专利技术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对焦方法,通过获取相机的历史对焦动作中最近一次对焦的对焦时长,对焦时长为对焦起始时间和相应的对焦成功时间的差值,根据预设因子和对焦时长确定对焦周期,根据对焦周期调用自动对焦模式对目标对焦物体进行对焦。由于在扫码过程中需要获取二维码的有效预览帧来进行解码,相机在扫码的过程中获取到的清晰预览帧的个数越多,就越容易获得有效预览帧,也就越容易解码成功。然而每个终端的相机都有差异,若将相机的对焦周期设置为固定周期,则会导致的结果是:一是设置的对焦周期的时间过长,会使相机在对焦的过程中重复清晰-模糊的过程,单位时间内获取到的清晰预览帧个数较少,存在有效预览帧的概率较低,解码的概率也就较低;若设置的对焦周期的时间过短,则容易造成相机在对焦周期内不能对焦成功,形成不断闪烁的现象。根据最近一次的对焦时长和预设因子来确定对焦周期,可以使对焦周期更加符合每个终端的实际情况,更容易对焦成功,可以提高扫码的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对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获取相机的历史对焦动作中最近一次对焦的对焦时长,所述对焦时长为对焦起始时间和相应的对焦成功时间的差值;/n根据预设因子和所述对焦时长确定对焦周期;/n根据所述对焦周期调用自动对焦模式对目标对焦物体进行对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对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相机的历史对焦动作中最近一次对焦的对焦时长,所述对焦时长为对焦起始时间和相应的对焦成功时间的差值;
根据预设因子和所述对焦时长确定对焦周期;
根据所述对焦周期调用自动对焦模式对目标对焦物体进行对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焦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相机的获取历史对焦动作中最近一次对焦的对焦时长之前,还包括:
启动一异步线程;
所述根据所述对焦周期调用自动对焦模式对目标对焦物体进行对焦,包括:
根据所述对焦周期回调所述异步线程;
所述异步线程调用自动对焦模式、根据所述对焦周期对目标对焦物体进行对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预设因子和所述对焦时长确定对焦周期,包括:
若所述对焦时长大于或等于时长阈值,则将所述时长阈值作为对焦周期;
若所述对焦时长小于所述时长阈值,则将所述对焦时长加上预设因子得到所述对焦周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焦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根据所述对焦周期调用自动对焦模式对目标对焦物体进行对焦之前,还包括:
将所述相机的预览帧的预览倍数设置为所述相机最大支持放大倍数的N分之一,所述N为正整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焦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根据所述对焦周期调用自动对焦模式对目标对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素云陈斌施超周晶
申请(专利权)人:中移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