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控制空调的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10383 阅读:1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控制空调的系统,包括:多个室外单元,每个室外单元具有至少一个压缩机和室外热交换器;室内单元,通过制冷剂管与室外单元连接,该室内单元具有室内热交换器;以及压力调整管,用于根据工作模式使压力相等。该压力调整管连接于室外单元之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并且更加特别地涉及一种,其可以通过在主次室外热交换器之间设置压力调节管分别对冷却和加热模式均匀地保持高压和低压。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其可以通过根据基于压缩机的排出温度和基于环境条件的排出温度控制空调而防止液态制冷剂从一侧(one-sidely)流入主次压缩机中之一。
技术介绍
通常,空调可以根据其功能分为单冷型、单热型和冷热型。空调还可以根据其单元构成分为制冷单元和排热单元集成在一起的一体型、以及制冷单元设置在室内而排热和压缩单元设置在室外的分体型。分体型包括多于两个的室内单元连接至单个室外单元从而调节多个室内空间中的空气的多体型。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的多体型空调。如图所示,现有技术的多体型空调包括设置在各个室内的多个室内单元20a、20b和20c、以及室外单元。该空调可以在制冷和加热模式下选择性地工作。室外单元分为主室外单元10和次室外单元10a。主室外单元10包括用于通过改变工作频率来改变驱动RPM的变频压缩机11、稳定驱动的定速压缩机11a、用于分离液体的收集器14、四通阀13、用于热交换的冷凝器15、以及室外风扇16。次室外单元10a具有与主室外单元10一致的结构。每个室内单元20a、20b和20c包括分配器21、膨胀阀22a(22b和22c)、室内热交换器23a(23b和23c)、以及室内风扇24a(24b和24c)。下面将介绍上述空调的加热和制冷模式。在制冷模式中,如图1所示,由室内热交换器23a、23b和23c导入主次室外单元10和10a的压缩机11、11a、12和12a的气态制冷剂通过压缩机11、11a、12和12a压缩为高温/高压状态,并通过为实现制冷循环而转换的四通阀13和13a排出至室外热交换器15和15a。排出至主次室外热交换器15和15a的制冷剂通过与利用室外风扇16和16a导入室外单元10和10a的室外空气热交换而相变为高温/高压液体状态。相变后的制冷剂通过分配器21导向室内单元20a、20b和20c的膨胀阀22a、22b和22c。导向膨胀阀22a、22b和22c的制冷剂变为低温/低压液体状态,并随后导向室内热交换器23a、23b和23c。导向室内热交换器23a、23b和23c的制冷剂与热交换器周围的空气热交换,从而相变为低温/低压气体状态,并随后通过四通阀13和13a导入压缩机11、11a、12和12a中。通过膨胀阀22a、22b和22c减压的制冷剂分别在热交换器23a、23b和23c中热交换,在这期间,周围空气变为冷却空气并随后通过室内风扇24a、24b和24c排至室内,完成制冷操作循环。加热模式按照与制冷模式相反的循环工作。即,如图2所示,由室外热交换器(冷凝器)15和15a导入主次室外单元10和10a的压缩机11、11a、12和12a中的低温/低压气体状态制冷剂通过压缩机11、11a、12和12a压缩为高温/高压气态状态,并通过为实现加热循环而转换的四通阀13和13a排出至室内热交换器23a、23b和23c。排出至室内热交换器23a、23b和23c中的制冷剂通过与室内空气热交换相变为高温/高压液态状态。相变后的制冷剂导向膨胀阀22a、22b和22c,在这期间,周围空气通过与高温/高压制冷剂热交换变为温暖空气并随后排至室内从而提高室内空气温度。导向膨胀阀22a、22b和22c的制冷剂变为低温/低压液体状态,并随后导向室外热交换器15和15a。导向室外热交换器15和15a的制冷剂与导入主次室外单元10和10a的空气热交换,从而相变为低温/低压气体状态,并随后通过四通阀13和13a导入压缩机11、11a、12和12a中。然而,在上述加热模式中,如图2所示,由于主室外单元10的变频压缩机11与次室外单元10a的定速压缩机12之间存在制冷剂流速差,因此主室外热交换器15与次室外热交换器15a之间将发生压力差,由此可以在压力相对较低的主室外热交换器15上形成结霜,从而降低了热交换效率。热交换效率的降低恶化了室内单元20a、20b和20c的加热能力,由此破坏了空调的稳定性。另外,由于热交换器的制冷剂积存在收集器中,液态制冷剂倾向存在于主次压缩机中之一中。这可以导致压缩机受损。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其基本避免了一种或多种由于现有技术的限制和缺陷导致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其可以通过防止在室外热交换器上形成霜来改善空调的稳定性。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其可以防止液态制冷剂从一侧流向主次压缩机中之一,由此防止压缩机受损。本专利技术的其它优点、目的和特征将部分地通过下面的描述展示,部分地通过对以下内容进行验证或通过实践本专利技术而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明晰和掌握。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其它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和权力要求及附图中具体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为实现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并根据在此实施并宽泛介绍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提供一种用于控制空调的系统,包括多个室外单元,每个室外单元具有至少一个压缩机和室外热交换器;室内单元,通过制冷剂管与该室外单元连接,该室内单元具有室内热交换器;以及压力调整管,用于根据工作模式使压力相等,该压力调整管连接于室外单元之间。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中,提供一种用于控制空调的方法,包括步骤确定是否驱动压缩机超过预定时间;当压缩机驱动超过预定时间时测量压缩机的排出温度;将该测得的温度与预定温度相比较;以及当测得的温度低于预定温度时,进行电子膨胀阀打开的控制使得高于当前的过热温度。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中,提供一种用于控制空调的方法,包括步骤确定是否驱动压缩机超过预定时间;当压缩机驱动超过预定时间时测量压缩机的排出温度;将该测得的温度与根据室外温度预定的温度相比较;以及当测得的温度低于该预定温度时,进行电子膨胀阀打开的控制使得排出温度高于当前的过热温度。在本专利技术的又一方面中,提供一种用于控制空调的方法,包括步骤确定是否驱动压缩机超过预定时间;当压缩机驱动超过预定时间时测量压缩机的排出温度;将该测得的温度与根据蒸发温度预定的温度相比较;以及当测得的温度低于该预定温度时,进行电子膨胀阀打开的控制使得排出温度高于当前的过热温度。在本专利技术的又一方面中,提供一种用于控制空调的方法,包括步骤驱动第一压缩机;确定是否驱动该第一压缩机超过预定时间;当该第一压缩机驱动超过预定时间时测量该第一压缩机的排出温度;将该测得的温度与预定温度相比较;当测得的温度低于该预定温度时,以第二压缩机替换该第一压缩机;以及通过预热在该第一压缩机中的液态制冷剂,蒸发该第一压缩机中的液态制冷剂。根据本专利技术,由于在主室外热交换器与次室外热交换之间设置了压力调整管,因此可以防止在主室外热交换器上形成霜,由此改善了空调的可靠性。即,压力调整管使导向主次室外热交换器的制冷剂压力相等,霜不会形成在主室外热交换器上,改善了空调的热交换效率和可靠性。另外,在驱动主次室外热交换器预定时间后,可以通过控制诸如压缩机排出温度、室外温度、和/或蒸发温度的参数来防止制冷剂从一侧流向主次压缩机中之一,由此防止压缩机受损。另外,由于对主次两侧施加了相等的制冷剂压力,因此可以获得次侧能力增大的效果。另外,由于可以通过压力调整管使积存在收集器中的液态制冷剂的量彼此相等,因此可以进一步改善空调的稳定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控制空调的系统,包括:多个室外单元,每个室外单元具有至少一个压缩机和室外热交换器;至少一个室内单元,通过制冷剂管与至少一个该室外单元连接,该室内单元具有室内热交换器;以及压力调整管,用于根据工作模式使压力相等 ,该压力调整管连接于室外单元。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朴钟汉崔圣吾朴荣民李润彬黄一男尹硕晧金承天
申请(专利权)人:LG电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