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备及其壳体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0381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9 14:42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及其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包括:壳体、装饰件以及连接板;其中,该壳体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表面以及第二表面,所述壳体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贯穿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装饰件包括一体结构的主体部以及连接部,所述主体部贴合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连接部插设于所述壳体的通孔内并延伸至所述第二表面;连接板设于所述第二表面,并分别与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主体部一侧的端面以及所述第二表面连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及其壳体组件,可以避免因装饰件与壳体的粘胶面被剥离而发生装饰件脱落的情况发生,进而增强外装式装饰件的连接可靠性,提高了电子产品的质量,提升用户对产品的使用体验。

Electronic equipment and its housing assemb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子设备及其壳体组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设备外部壳体以及相关部件结构的
,具体是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及其壳体组件。
技术介绍
手机等电子设备在外壳上设置摄像头装饰件是一种常用的设计方案,常规技术中通常都是将摄像头装饰件粘接于电子设备在外壳上。然而该种设计结构在电子设备的外壳发生跌落或者撞击时,摄像头装饰件很容易脱落,这极大的影响了产品的质量以及用户的使用体验。因此摄像头装饰件与外壳的固定方式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包括:壳体,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表面以及第二表面,所述壳体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贯穿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装饰件,包括一体结构的主体部以及连接部,所述主体部贴合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连接部插设于所述壳体的通孔内并延伸至所述第二表面;连接板,设于所述第二表面,并分别与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主体部一侧的端面以及所述第二表面连接。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显示屏模组、功能器件、控制电路板以及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壳体组件,所述显示屏模组与所述壳体组件的壳体的第一表面的一侧配合并形成容纳空间,所述控制电路板和所述功能器件设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显示屏模组以及所述功能器件分别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连接,所述功能器件对应所述壳体组件的装饰件设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及其壳体组件,通过在装饰件与壳体点胶粘接后,在装饰件与壳体的连接位置处覆盖一连接板结构,进而使壳体局部结构的强度增大,减小壳体的变形,以及提高装饰件与壳体的连接强度;通过应力平衡,减小了装饰件与壳体之间粘胶面的受力,可以避免因装饰件与壳体的粘胶面被剥离而发生装饰件脱落的情况发生,进而增强外装式装饰件的连接可靠性,提高了电子产品的质量,提升用户对产品的使用体验。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申请电子设备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的正视示意图;图2是图1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背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拆分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2中电子设备壳体组件的局部位置示意图;图5是图4中壳体组件的结构拆分示意图;图6是图4中A-A处的结构剖视示意图;图7是图6中装饰件的结构仰视示意图;图8是本申请壳体组件另一实施例的局部结构剖视示意图;图9是本申请壳体组件还一实施例的局部结构剖视示意图;图10是图9实施例中装饰件的结构仰视示意图;图11是传统技术中壳体因受力发生形变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实施例中壳体组件受力形变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特别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对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同样的,以下实施例仅为本专利技术的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作为在此使用的“电子设备”(或简称为“终端”)包括,但不限于被设置成经由有线线路连接(如经由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STN)、数字用户线路(DSL)、数字电缆、直接电缆连接,以及/或另一数据连接/网络)和/或经由(例如,针对蜂窝网络、无线局域网(WLAN)、诸如DVB-H网络的数字电视网络、卫星网络、AM-FM广播发送器,以及/或另一通信终端的)无线接口接收/发送通信信号的装置。被设置成通过无线接口通信的通信终端可以被称为“无线通信终端”、“无线终端”或“移动终端”。移动终端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卫星或蜂窝电话;可以组合蜂窝无线电电话与数据处理、传真以及数据通信能力的个人通信系统(PCS)终端;可以包括无线电电话、寻呼机、因特网/内联网接入、Web浏览器、记事簿、日历以及/或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器的PDA;以及常规膝上型和/或掌上型接收器或包括无线电电话收发器的其它电子装置。手机即为配置有蜂窝通信模块的电子设备。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图1是本申请电子设备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的正视示意图,图2是图1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背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拆分结构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电子设备可以包括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可穿戴设备等。本实施例的图示中仅以一种手机的结构进行说明,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手机不限于本实施例图示中的直板结构,还可以是折叠屏、环绕屏等结构形式。其中,本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壳体组件10、显示屏模组20、功能器件30、控制电路板40以及电池模组50。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组件。具体而言,壳体组件10与显示屏模组20配合形成容纳空间1000,功能器件30、控制电路板40以及电池模组50设于容纳空间1000内。功能器件30、电池模组50以及显示屏模组20均与控制电路板40连接,电池模组50用于提供电源,控制电路板40用于控制功能器件30、以及显示屏模组20的工作状态。其中,在本实施例的图示中,功能器件30是以摄像头模组进行示意的,而在一起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为闪光灯、传感器等,以及摄像头模组、闪光灯、传感器三者的组合,譬如摄像头模组和闪光灯、摄像头模组和传感器等。关于这部分的组合方式,此处不再一一列举并详述。可选地,请一并参阅图4至图6,图4是图2中电子设备壳体组件的局部位置示意图,图5是图4中壳体组件的结构拆分示意图;图6是图4中A-A处的结构剖视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的壳体组件10包括壳体100、装饰件200以及连接板300。该壳体100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表面110以及第二表面120,所述壳体100上设有通孔101,所述通孔101贯穿所述第一表面110和所述第二表面120。其中,所述显示屏模组20与所述壳体组件10的壳体100的第一表面110的一侧配合并形成容纳空间1000。所述功能器件30对应所述壳体组件10的装饰件200设置。可选地,请继续参阅图5和图6,该装饰件200包括一体结构的主体部210以及连接部220,所述主体部210贴合于所述壳体100的第一表面110;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包括:/n壳体,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表面以及第二表面,所述壳体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贯穿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n装饰件,包括一体结构的主体部以及连接部,所述主体部贴合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连接部插设于所述壳体的通孔内并延伸至所述第二表面;/n连接板,设于所述第二表面,并分别与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主体部一侧的端面以及所述第二表面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包括:
壳体,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表面以及第二表面,所述壳体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贯穿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
装饰件,包括一体结构的主体部以及连接部,所述主体部贴合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连接部插设于所述壳体的通孔内并延伸至所述第二表面;
连接板,设于所述第二表面,并分别与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主体部一侧的端面以及所述第二表面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的外表面设有点胶槽,所述点胶槽内设有胶水,用以实现所述连接部与所述通孔内壁的粘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在靠近所述第二表面的端部设有第一溢胶槽,所述第一溢胶槽与所述点胶槽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第二表面在邻近所述通孔边沿的环周设有第二溢胶槽,所述第二溢胶槽与所述第一溢胶槽连通,并共同形成下溢胶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覆盖所述下溢胶槽;所述连接板分别与所述装饰件的连接部以及所述壳体的第二表面粘接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在靠近所述主体部的外表面设有第三溢胶槽,所述第三溢胶槽与所述点胶槽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在朝向所述壳体第一表面的端面上设有第四溢胶槽,所述第四溢胶槽靠近所述连接部的外表面设置并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魁龙胡海金周连利徐洋洋
申请(专利权)人: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