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区块链的数据传输方法及区块链节点
本申请涉及数据传输
,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数据传输方法及区块链节点。
技术介绍
随着互联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应用,人们越来越依赖于通过互联网进行信息的交互,即使是比较重要的数据或者需要保密的数据也通过互联网进行传输。因此,节点间的数据传输的安全性越来越重要。利用加密算法对数据进行加密后再进行传输,是一种有效提高数据传输的安全性的方法。现今主要采用的一种较为安全的数据传输方式就是基于区块链技术进行数据传输。在区块链技术中,所有权验证机制的基础都是非对称加密算法,所以主要采用非对称加密进行数据传输。具体的传输方式为:接收方可以预先生成一个密钥对,即生成公钥和对应的私钥,然后将公钥给发送方。发送方就可以利用接收方的公钥,对目标数据进行加密得到密文,然后将密文发送给接收方,接收方利用自己存储的私钥对密文进行解密得到目标数据。由于利用公钥加密得到的密文只有公钥对应的私钥才能解密,而对应的私钥只有接收方有,所以能对数据传输的安全性有一定的保障。但是这种方式在数据传输安全性上还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区块链节点,所述基于区块链的数据传输方法包括:/n第一区块链节点利用第一加密算法对目标数据进行加密,得到所述目标数据对应的第一摘要;/n所述第一区块链节点利用第二加密算法的密钥对所述目标数据以及所述第一摘要进行加密,得到第一密文,以及利用第二区块链节点的第三加密算法的公钥,对所述第二加密算法的密钥进行加密,得到第二密文;其中,所述第二加密算法的密钥由所述第一区块链节点针对本轮数据传输随机生成;/n所述第一区块链节点将所述第一密文以及第二密文发送给所述第二区块链节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区块链节点,所述基于区块链的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第一区块链节点利用第一加密算法对目标数据进行加密,得到所述目标数据对应的第一摘要;
所述第一区块链节点利用第二加密算法的密钥对所述目标数据以及所述第一摘要进行加密,得到第一密文,以及利用第二区块链节点的第三加密算法的公钥,对所述第二加密算法的密钥进行加密,得到第二密文;其中,所述第二加密算法的密钥由所述第一区块链节点针对本轮数据传输随机生成;
所述第一区块链节点将所述第一密文以及第二密文发送给所述第二区块链节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块链节点利用第二加密算法的密钥对所述目标数据以及所述第一摘要进行加密,得到第一密文,包括:
所述第一区块链节点将所述目标数据以及所述第一摘要组合为目标字符串;其中,所述目标字符串中的所述目标数据与所述第一摘要通过设置目标分隔符区分;
所述第一区块链节点利用第二加密算法的密钥对所述目标字符串进行加密,得到第一密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第一节点将所述第一摘要以及所述第二加密算法的密钥删除。
4.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二区块链节点,所述基于区块链的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第二区块链节点接收第一区块链节点发送的第一密文和第二密文;其中,所述第一密文由所述第一区块链节点利用第二加密算法的密钥对目标数据以及第一摘要进行加密得到;所述第二加密算法的密钥由所述第一区块链节点针对本轮数据传输随机生成;所述第二密文由所述第一区块链节点利用所述第二区块链节点的第三加密算法的公钥,对所述第二加密算法的密钥进行加密得到;所述第一摘要由所述第一区块链节点利用第一加密算法对所述目标数据进行加密得到;
所述第二区块链节点利用自身的第三加密算法的私钥对所述第二密文进行解密,得到所述第二加密算法的密钥;
所述第二区块链节点利用所述第二加密算法的密钥对所述第一密文进行解密,得到所述目标数据以及所述第一摘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区块链节点利用所述第二加密算法的密钥对所述第一密文进行解密,得到所述目标数据以及所述第一摘要之后,还包括:
所述第二区块链节点利用所述第一加密算法对所述目标数据进行加密,得到第二摘要;
所述第二区块链节点验证所述第一摘要和所述第二摘要是否一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区块链节点利用所述第二加密算法的密钥对所述第一密文进行解密,得到所述目标数据以及所述第一摘要,包括:
所述第二区块链节点利用所述第二加密算法的密钥对所述第一密文进行解密得到目标字符串,并根据所述字符串中的目标分隔符将所述目标字符串划分为两部分,得到所述目标数据以及所述第一摘要;其中,所述目标分隔符由所述第一区块链节点在将所述目标数据以及所述第一摘要组合为所述目标字符串时,用于所述目标数据以及所述第一摘要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区块链节点验证所述第一摘要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卓,谢可,蒋炜,郝艳亚,门进宝,吕海,吴佳,来骥,李坚,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电普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