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蓝牙耳机入耳检测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02640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9 13: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蓝牙耳机入耳检测电路,包含有型号为AB1536的蓝牙芯片U1,还包含有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包含有第二ESD器件D2、触摸片,所述蓝牙芯片U1的H7引脚通过第二ESD器件D2与地、触摸片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含有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包含有第二ESD器件D2、触摸片,所述蓝牙芯片U1的H7引脚通过第二ESD器件D2与地、触摸片电性连接,这种是通过接触触摸片,使蓝牙芯片U1驱动工作,替换了背景技术中的光电开启模式,同时,这种设计所设计的电子器件数量少,使其结构大大简化,进而使生产成本得到减少。

An in ear detection circuit of Bluetooth heads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蓝牙耳机入耳检测电路
本技术涉及电子应用
,尤指一种通过蓝牙进行连接使用的耳机。
技术介绍
蓝牙耳机,是在免持耳机的基础上增加有蓝牙连接技术,可进一步的让使用者可以通过蓝牙技术免除恼人的电线的牵绊,更加自由的使用耳机。现有的蓝牙耳机为了更加智能化,设有在耳机内入耳检测装置,可通过检测装置来确定蓝牙耳机是否处于使用状态,以调节蓝牙耳机内音频的播放或者暂停。蓝牙耳机入耳检测,普遍用于蓝牙耳机的佩戴检测上,当用蓝牙耳机听歌时,普遍需要当取下一个时,实现暂停音乐播放功能,当佩戴上耳机后,音乐继续播放。如图1所示,图1为现有的一种蓝牙电路图,其蓝牙芯片型号为AB1536,这种蓝牙芯片功能完善,这种电路采用光感进行入耳检测。但是,使用光感入耳检测功能的电路设计,需要光感器件、MCU控制电路、电源管理等多个元件,成本高,装配复杂,稳定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首要目的提供一种蓝牙耳机入耳检测电路,该蓝牙耳机设有入耳检测装置,同时还能有效缩减生产周期和降低生产成本。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应用蓝牙耳机的耳机电路,包含有型号为AB1536的蓝牙芯片U1,其特征在于,还包含有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包含有第二ESD器件D2、触摸片,所述蓝牙芯片U1的H7引脚通过第二ESD器件D2与地、触摸片电性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有触摸片电阻R3、触摸片电容C34,所述蓝牙芯片U1的H7引脚通过触摸片电阻R3与第二ESD器件D2、触摸片连接,第二ESD器件D2与触摸片电容C34连接,蓝牙芯片U1的H7引脚还通过触摸片电容C34接地。进一步地,还包含有充电电路,所述充电电路包含有第一ESD器件D1、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第十四电阻R14、第十五电阻R15、第三场效应管Q3、第四场效应管Q4,蓝牙芯片U1的A5引脚通过第三场效应管Q3的第一ESD器件D1与第三场效应管Q3的漏级连接,第三场效应管Q3的源级分别与第一ESD器件D1、第九电阻R9、第十一电阻R11、第十电阻R10连接,第十电阻R10连接第三场效应管Q3的栅极连接,第十一电阻R11与第十五电阻R15连接,第一ESD器件D1、第九电阻R9、第十四电阻R14、第十五电阻R15还与地连接,第四场效应管Q4的漏级第三场效应管Q3的栅极连接,第四场效应管的源级接地,第四场效应管的栅极与蓝牙芯片U1的H11引脚、第十五电阻R15连接,第十四电阻R14还与蓝牙芯片U1的H6引脚连接。进一步地,还包含有MIC电路,所述MIC电路包含有型号为3722F的咪头J1、第三十三电容C33、第三十二电容C32,蓝牙芯片U1的C2引脚与咪头J1的1号引脚、第三十二电容C32连接,第三十二电容C32还与地连接,咪头J1的2号引脚、3号引脚均与蓝牙芯片U1的E3引脚连接,咪头J1的4号引脚与第三十三电容C33、蓝牙芯片U1的E3引脚连接,所述第三十三电容C33与地连接。进一步地,还包含有复位电路,所述复位电路包含有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第二十五电容C25、第二十六电容C26、第五电阻R5、第七电阻R7,蓝牙芯片U1的A5引脚与通过第二十五电容C25与第二十六电容C26、第五电阻R5、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蓝牙芯片U1的A4引脚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蓝牙芯片U1的B7引脚通过第七电阻R7与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包含有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包含有第二ESD器件D2、触摸片,所述蓝牙芯片U1的H7引脚通过第二ESD器件D2与地、触摸片电性连接,这种是通过接触触摸片,使蓝牙芯片U1驱动工作,替换了
技术介绍
中的光电开启模式,同时,这种设计所设计的电子器件数量少,使其结构大大简化,进而使生产成本得到减少。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的电路图。图2为本技术中蓝牙芯片U1的电路图。图3为本技术中控制电路的电路图。图4为本技术中充电电路的电路图。图5为本技术中电池与芯片U4的连接关系图。图6为本技术中MIC的电路图。图7为本技术中复位电路的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和解决的技术问题能更加清楚、明白的了解,结合附图说明与说明下,进行以下说明,在本具体实施例中,触摸片设置在壳体与耳朵接触的表面上。请参阅图2-3所示,本技术关于一种应用蓝牙耳机的耳机电路,包含有型号为AB1536的蓝牙芯片U1,其特征在于,还包含有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包含有第二ESD器件D2、触摸片,所述蓝牙芯片U1的H7引脚通过第二ESD器件D2与地、触摸片电性连接。本技术的使用原理如下:当佩戴蓝牙耳机时,触摸片会与耳朵内的表皮组织接触,形成触摸信号,并通过电路将信号传递至蓝牙芯片U1,通过蓝牙芯片U1分析后实现音频数据的耳机播放,此外,当取下耳机时,触摸开片与耳朵内的表皮组织分离,触摸信号消失,此时,蓝牙芯片U1未能接收到触摸信号,故暂停音频数据的耳机播放。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有触摸片电阻R3、触摸片电容C34,所述蓝牙芯片U1的H7引脚通过触摸片电阻R3与第二ESD器件D2、触摸片连接,第二ESD器件D2与触摸片电容C34连接,蓝牙芯片U1的H7引脚还通过触摸片电容C34接地;采用上述方案,触摸片电阻R3、触摸片电容C3的目的在于减少进入到蓝牙芯片U1的电流以及对流入蓝牙芯片U1的电流进行滤波。参阅图4所示,进一步地,还包含有充电电路,所述充电电路包含有第一ESD器件D1、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第十四电阻R14、第十五电阻R15、第三场效应管Q3、第四场效应管Q4,蓝牙芯片U1的A5引脚通过第三场效应管Q3的第一ESD器件D1与第三场效应管Q3的漏级连接,第三场效应管Q3的源级分别与第一ESD器件D1、第九电阻R9、第十一电阻R11、第十电阻R10连接,第十电阻R10连接第三场效应管Q3的栅极连接,第十一电阻R11与第十五电阻R15连接,第一ESD器件D1、第九电阻R9、第十四电阻R14、第十五电阻R15还与地连接,第四场效应管Q4的漏级第三场效应管Q3的栅极连接,第四场效应管的源级接地,第四场效应管的栅极与蓝牙芯片U1的H11引脚、第十五电阻R15连接,第十四电阻R14还与蓝牙芯片U1的H6引脚连接;参阅图5所示,在本具体实施例中,还包含有电池BATTERY与芯片U4,芯片U4的型号为XB609212,芯片U4的作用用于保护电池BATTERY,并且充电电路的设计,可以使输出平稳的电流,通过这种电流对电池BATTTERY进行充电,有利于延长电池BATTERY的使用寿命。参阅图6所示,进一步地,还包含有MIC电路,所述MIC电路包含有型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蓝牙耳机入耳检测电路,包含有型号为AB1536的蓝牙芯片U1,其特征在于,还包含有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包含有第二ESD器件D2、触摸片,所述蓝牙芯片U1的H7引脚通过第二ESD器件D2与地、触摸片电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蓝牙耳机入耳检测电路,包含有型号为AB1536的蓝牙芯片U1,其特征在于,还包含有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包含有第二ESD器件D2、触摸片,所述蓝牙芯片U1的H7引脚通过第二ESD器件D2与地、触摸片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蓝牙耳机入耳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有触摸片电阻R3、触摸片电容C34,所述蓝牙芯片U1的H7引脚通过触摸片电阻R3与第二ESD器件D2、触摸片连接,第二ESD器件D2与触摸片电容C34连接,蓝牙芯片U1的H7引脚还通过触摸片电容C34接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蓝牙耳机入耳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含有充电电路,所述充电电路包含有第一ESD器件D1、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第十四电阻R14、第十五电阻R15、第三场效应管Q3、第四场效应管Q4,蓝牙芯片U1的A5引脚通过第三场效应管Q3的第一ESD器件D1与第三场效应管Q3的漏级连接,第三场效应管Q3的源级分别与第一ESD器件D1、第九电阻R9、第十一电阻R11、第十电阻R10连接,第十电阻R10连接第三场效应管Q3的栅极连接,第十一电阻R11与第十五电阻R15连接,第一ESD器件D1、第九电阻R9、第十四电阻R14、第十五电阻R15还与地连接,第四场效应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丽吴金波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艾创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