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蓝牙耳机套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0254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9 13: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蓝牙耳机套件,包括收纳装置以及可拆卸安装在收纳装置内的两个蓝牙耳机,所述收纳装置包括收纳上壳、收纳中壳和收纳下壳,所述收纳中壳与收纳下壳固定连接形成一内部中空的腔体,所述腔体由下往上依次设置有第一可充电电池、第一PCB板和主体,所述第一可充电电池和第一PCB板电性连接,所述主体沿其周向设置有一缘边,所述收纳中壳顶端通过缘边与主体固定连接,所述收纳上壳设置在主体后侧,并可打开或覆盖在主体上,所述主体上间隔设置有两个安装槽,两个所述蓝牙耳机安装在安装槽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备结构简单,方便使用,用户使用时的体验感好,且蓝牙耳机充电及携带方便,值得推广运用。

A Bluetooth headset K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蓝牙耳机套件
本技术涉及蓝牙耳机
,具体为一种蓝牙耳机套件。
技术介绍
蓝牙耳机就是将蓝牙技术应用在免持耳机上,让使用者可以免除恼人电线的牵绊,自在地以各种方式轻松通话。现有技术中的蓝牙耳机一般能够使用3小时左右,当蓝牙耳机没电时,可通过充电装置为蓝牙耳机充电,从而提高蓝牙耳机的使用时间。现有的蓝牙耳机套件一般都包括蓝牙耳机及充电装置,蓝牙耳机与充电装置是分离的,往往使用时需要将蓝牙耳机从收纳盒中取出,之后在充电装置上充电,外出旅行时,需要单独携带充电装置,特别是在长途旅行时,携带及充电均不方便,同时现有的蓝牙耳机结构都较为复杂,使用不方便,用户体验感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蓝牙耳机套件,具备结构简单,方便使用,用户使用时的体验感好,且蓝牙耳机充电及携带方便的优点,解决了上述技术背景所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蓝牙耳机套件,包括收纳装置以及可拆卸安装在收纳装置内的两个蓝牙耳机,所述收纳装置包括收纳上壳、收纳中壳和收纳下壳,所述收纳中壳与收纳下壳固定连接形成一内部中空的腔体,所述腔体由下往上依次设置有第一可充电电池、第一PCB板和主体,所述第一可充电电池和第一PCB板电性连接,所述主体沿其周向设置有一缘边,所述收纳中壳顶端通过缘边与主体固定连接,所述收纳上壳设置在主体后侧,并可打开或覆盖在主体上,所述主体上间隔设置有两个安装槽,两个所述蓝牙耳机安装在安装槽内。优选的,所述收纳中壳上设置有给第一可充电电池充电的充电接口,所述充电接口与第一PCB板电性连接。优选的,所述蓝牙耳机包括耳机下壳、耳机上壳和耳帽连接柱,所述耳机下壳内安装有第二PCB板、第二可充电电池和喇叭,所述第二PCB板分别与第二可充电电池和喇叭电性连接,且第二PCB板上还设置有RF模块,所述耳机下壳一端开设有出音孔,所述出音孔内设置有导音柱,所述导音柱一端与喇叭连通,另一端与耳帽连接柱固定连接,所述耳机上壳与耳机下壳固定连接,且耳机上壳上设有盖板。优选的,所述RF模块为蓝牙模块,所述蓝牙模块为用于完成蓝牙收发和蓝牙协议堆栈的模块。优选的,所述第一PCB板上设置有探针,所述探针贯穿主体,并与主体内的蓝牙耳机连接。优选的,所述耳机下壳上设置有与探针相适配的通孔,所述探针穿过通孔后与第二PCB板电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二PCB板上还设置有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RF模块、第二可充电电池和喇叭电性连接,当控制模块检测到第二可充电电池充电时,控制RF模块关闭。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通过在主体上设置与蓝牙耳机相适配的安装槽,蓝牙耳机放置在安装槽内,并与贯穿安装槽的探针连接充电,方便了用户的收纳与携带,实用性强。2、本技术通过在第二PCB板上设置控制模块,该控制模块可以自动控制RF模块的蓝牙收发及关闭,方便了用户的使用,且蓝牙耳机的结构设计新颖;通过设置耳帽连接柱,该耳帽连接柱用于连接耳帽,使用时耳帽端塞于耳内,远离耳帽一端采用人体工程学设计,增加了用户使用的体验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收纳装置的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收纳装置的爆炸图;图4为本技术蓝牙耳机的结构图;图5为本技术蓝牙耳机的爆炸图。图中的附图标记及名称如下:1、包括收纳装置;11、收纳上壳;12、收纳中壳;13、收纳下壳;14、第一可充电电池;15、第一PCB板;16、主体;17、缘边;18、安装槽;19、探针;110、充电接口;2、蓝牙耳机;21、耳机下壳;22、耳机上壳;23、第二PCB板;24、第二可充电电池;25、喇叭;26、RF模块;27、出音孔;28、导音柱;29、耳帽连接柱;210、盖板;211、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蓝牙耳机套件,包括收纳装置1以及可拆卸安装在收纳装置1内的两个蓝牙耳机2,所述收纳装置1包括收纳上壳11、收纳中壳12和收纳下壳13,所述收纳中壳12与收纳下壳13固定连接形成一内部中空的腔体,所述腔体由下往上依次设置有第一可充电电池14、第一PCB板15和主体16,所述第一可充电电池14和第一PCB板15电性连接,所述主体16沿其周向设置有一缘边17,所述收纳中壳12顶端通过缘边17与主体16固定连接,所述收纳上壳11设置在主体16后侧,并可打开或覆盖在主体16上,所述主体16上间隔设置有两个安装槽18,两个所述蓝牙耳机2安装在安装槽18内。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用户在长途旅行时将蓝牙耳机2放置在安装槽18内,并盖上收纳上壳11,可以起到收纳蓝牙耳机2的作用的同时,也可以给蓝牙耳机2充电,方便实用,便于携带。具体的,所述收纳中壳12上设置有给第一可充电电池14充电的充电接口110,所述充电接口110与第一PCB板15电性连接,更具体的所述第一PCB板15上至少设置有给第一可充电电池14充电的充电电路和充电保护电路。具体的,所述第一PCB板15上设置有探针19,所述探针19贯穿主体16,并与主体16内的蓝牙耳机2连接,蓝牙耳机2通过探针与第一PCB板15上的充电电路连接,实现快速充电,方便实用。请参阅图4至图5,蓝牙耳机2包括耳机下壳21、耳机上壳22和耳帽连接柱29,所述耳机下壳21内安装有第二PCB板23、第二可充电电池24和喇叭25,所述第二PCB板23分别与第二可充电电池24和喇叭25电性连接,且第二PCB板23上还设置有RF模块26,所述耳机下壳21一端开设有出音孔27,所述出音孔27内设置有导音柱28,所述导音柱28一端与喇叭25连通,另一端与耳帽连接柱29固定连接,所述耳机上壳22与耳机下壳21固定连接,且耳机上壳22上设有盖板210。具体的,所述RF模块26为蓝牙模块,所述蓝牙模块为用于完成蓝牙收发和蓝牙协议堆栈的模块。具体的,所述耳机下壳21上设置有与探针19相适配的通孔211,所述探针19穿过通孔211后与第二PCB板23电连接。具体的,所述第二PCB板23上还设置有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RF模块26、第二可充电电池24和喇叭25电性连接,当控制模块检测到第二可充电电池24充电时,控制RF模块26关闭。更具体的,RF模块26用于接收手机及其他音频设备发出的音频信号,并将该信号传输给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对音频信号解析成数字信号,再经喇叭25播放出来。本实施例中控制模块为控制MCU,其型号为AC6936D。工作原理:使用时,先在两个蓝牙耳机2的耳帽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蓝牙耳机套件,包括收纳装置(1)以及可拆卸安装在收纳装置(1)内的两个蓝牙耳机(2),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装置(1)包括收纳上壳(11)、收纳中壳(12)和收纳下壳(13),所述收纳中壳(12)与收纳下壳(13)固定连接形成一内部中空的腔体,所述腔体由下往上依次设置有第一可充电电池(14)、第一PCB板(15)和主体(16),所述第一可充电电池(14)和第一PCB板(15)电性连接,所述主体(16)沿其周向设置有一缘边(17),所述收纳中壳(12)顶端通过缘边(17)与主体(16)固定连接,所述收纳上壳(11)设置在主体(16)后侧,并可打开或覆盖在主体(16)上,所述主体(16)上间隔设置有两个安装槽(18),两个所述蓝牙耳机(2)安装在安装槽(18)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蓝牙耳机套件,包括收纳装置(1)以及可拆卸安装在收纳装置(1)内的两个蓝牙耳机(2),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装置(1)包括收纳上壳(11)、收纳中壳(12)和收纳下壳(13),所述收纳中壳(12)与收纳下壳(13)固定连接形成一内部中空的腔体,所述腔体由下往上依次设置有第一可充电电池(14)、第一PCB板(15)和主体(16),所述第一可充电电池(14)和第一PCB板(15)电性连接,所述主体(16)沿其周向设置有一缘边(17),所述收纳中壳(12)顶端通过缘边(17)与主体(16)固定连接,所述收纳上壳(11)设置在主体(16)后侧,并可打开或覆盖在主体(16)上,所述主体(16)上间隔设置有两个安装槽(18),两个所述蓝牙耳机(2)安装在安装槽(18)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蓝牙耳机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中壳(12)上设置有给第一可充电电池(14)充电的充电接口(110),所述充电接口(110)与第一PCB板(15)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蓝牙耳机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蓝牙耳机(2)包括耳机下壳(21)、耳机上壳(22)和耳帽连接柱(29),所述耳机下壳(21)内安装有第二PCB板(23)、第二可充电电池(24)和喇叭(25),所述第二PCB板(23)分别与第二可充电电池(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江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红燊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