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有效提升PFC动态响应的控制算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01748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9 13: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能有效提升PFC动态响应的控制算法,具体涉及数字电源领域,包括有桥PFC,所述有桥PFC的电压反馈端加入一个两倍工频的带阻滤波器H(s),所述有桥PFC的电压环前馈控制器的输出端加入负载电流前馈控制分量V

A control algorithm tha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PF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能有效提升PFC动态响应的控制算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数字电源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能有效提升PFC动态响应的控制算法。
技术介绍
现有的PFC技术无论是采用线性抑或是非线性控制算法,都存在着功率因数和动态响应相互制约的矛盾,即功率因数得到提升的同时、动态响应性能被削弱;动态响应得到了加强,功率因数却因此而下降。一般AC-DC电源的控制方案是构建母线电压外环串联输入电流内环的双闭环控制形式,即电压环计算的输出作为电流环计算的参考值,电压环的作用主要是稳定PFC母线电压,但母线电压中掺杂的二次谐波分量会通过电压环的输出引入到电流内环中,从而导致输入电流会掺杂三次谐波分量,影响电源的功率因数值,传统的避免三次谐波的方法是尽力减小电压环的带宽,这样可以确保输入电流不会过多地混入三次谐波,从而有效提升功率因数值,但是该方法却是以牺牲电压环的动态响应为代价,电源在抗击外部扰动,特别是负载扰动时,极为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能有效提升PFC动态响应的控制算法,该算法通过在有桥PFC的基础上增加带阻滤波器和负载电流前馈分量,就能够保证功率因数在没有被削弱的情况下,还能有效提升动态响应。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能有效提升PFC动态响应的控制算法,其改进之处在于:包括有桥PFC,所述有桥PFC的电压反馈端加入一个两倍工频的带阻滤波器H(s),所述有桥PFC的电压环前馈控制器的输出端加入负载电流前馈控制分量Vload_ctrl,所述带阻滤波器H(s)用于拓展电压环的带宽,提升整个控制系统的动态响应,保持功率因素值不变,所述负载电流前馈控制分量Vload_ctrl用于负载出现扰动时加快动态响应,使系统输入、输出功率能在最短时间内达到新的动态平衡;所述Vloop_ctrl,Iloop_ctrl分别为电压环和电流环的输出,且都采用PI控制算法,即其中G(s)为传递函数,Kp为比例系数,Ki为积分系数。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该控制算法包括以下的步骤:步骤一:所述带阻滤波器H(s)为100HZ中心频率的带阻滤波器,对输出电压采用中心频率为100HZ的带阻滤波器进行滤波计算,带宽设计为30~40HZ,其系统函数为:其中B为带宽,按照B=2*π*(f2-f1)计算,f1为下限截止频率,f2为上限截止频率,Ω0为中心角频率,取为314rad/s,并采用双线性变换,将系统函数从复频域转换为Z域,即令fs为采样频率,最后根据Z变换的性质,可以推导出如下的差分方程Vfilter(n)=A1*Vfilter(n-1)+A2*Vfilter(n-2)+B0*V(n)+B1*V(n-1)+B2*V(n-2)步骤二:对电压环输出进行计算,采用PI控制算法,控制器的传递函数为:离散化以后的差分方程为:Vloop_ctrl(n)=Vloop_ctrl(n-1)+Kpv*(ev(n)-ev(n-1))+Kivev(n)步骤三:计算电流内环的参考值,计算公式如下:其中Kload*Iload为本算法中新引入的负载电流前馈控制量;步骤四:所述计算电流内环的输出,该环路的控制器同样采用PI调节器,传递函数为离散化以后的差分方程为:Iloop_ctrl(n)=Iloop_ctrl(n-1)+Kpi*(ei(n)-ei(n-1))+Kiiei(n)。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双闭环控制算法的基础上,引入了算法中的带阻滤波器的计算环节以及算法负载电流前馈控制分量的计算,使输出和输入功率重新达到新的平衡状态,该专利技术具有实用性大、普遍适应性强、利用率高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能有效提升PFC动态响应的控制算法的控制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另外,专利中涉及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本专利技术创造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能有效提升PFC动态响应的控制算法,包括有桥PFC,所述有桥PFC的电压反馈端加入一个两倍工频的带阻滤波器H(s),所述有桥PFC的电压环前馈控制器的输出端加入负载电流前馈控制分量Vload_ctrl,所述带阻滤波器H(s)用于拓展电压环的带宽,提升整个控制系统的动态响应,保持功率因素值不变,所述负载电流前馈控制分量Vload_ctrl能使负载出现扰动时,确保系统在短时间内达到新的功率平衡;所述Vloop_ctrl,Iloop_ctrl分别为电压环和电流环的输出,且都采用PI控制算法,即其中G(s)为传递函数,Kp为比例系数,Ki为积分系数。该控制算法包括以下的步骤:步骤一:所述带阻滤波器H(s)为100HZ中心频率的带阻滤波器,对输出电压采用中心频率为100HZ的带阻滤波器进行滤波计算,带宽设计为30~40HZ,其系统函数为:其中B为带宽,按照B=2*π*(f2-f1)计算,f1为下限截止频率,f2为上限截止频率,Ω0为中心角频率,取为314rad/s,并采用双线性变换,将系统函数从复频域转换为Z域,即令fs为采样频率,最后根据Z变换的性质,可以推导出如下的差分方程Vfilter(n)=A1*Vfilter(n-1)+A2*Vfilter(n-2)+B0*V(n)+B1*V(n-1)+B2*V(n-2)步骤二:对电压环输出进行计算,采用PI控制算法,控制器的传递函数为:离散化以后的差分方程为:Vloop_ctrl(n)=Vloop_ctrl(n-1)+Kpv*(ev(n)-ev(n-1))+Kivev(n)步骤三:计算电流内环的参考值,计算公式如下:其中Kload*Iload为本算法中新引入的负载电流前馈控制量;步骤四:所述计算电流内环的输出,该环路的控制器同样采用PI调节器,传递函数为离散化以后的差分方程为:Iloop_ctrl(n)=Iloop_ctrl(n-1)+Kpi*(ei(n)-ei(n-1))+Kiiei(n)。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能有效提升PFC动态响应的控制算法的原理是:一是在电压反馈端加入一个两倍工频的带阻滤波器H(s),该滤波器只对两倍工频的纹波分量(100HZ纹波)及其附近频段的纹波分量有比较大的衰减作用,对于其他频率分量丝毫不会有衰减作用,母线电压中的二次谐波分量在进入电压环计算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能有效提升PFC动态响应的控制算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桥PFC,所述有桥PFC的电压反馈端加入一个两倍工频的带阻滤波器H(s),所述有桥PFC的电压环前馈控制器的输出端加入负载电流前馈控制分量V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能有效提升PFC动态响应的控制算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桥PFC,所述有桥PFC的电压反馈端加入一个两倍工频的带阻滤波器H(s),所述有桥PFC的电压环前馈控制器的输出端加入负载电流前馈控制分量Vload_ctrl,所述带阻滤波器H(s)用于拓展电压环的带宽,提升整个控制系统的动态响应,保持功率因素值不变,所述负载电流前馈控制分量Vload_ctrl用于负载出现扰动时加快动态响应,使系统输入、输出功率能在最短时间内达到新的动态平衡;
所述Vloop_ctrl,Iloop_ctrl分别为电压环和电流环的输出,且都采用PI控制算法,即其中G(s)为传递函数,Kp为比例系数,Ki为积分系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所述一种能有效提升PFC动态响应的控制算法,其特征在于:该控制算法包括以下的步骤:
步骤一:所述带阻滤波器H(s)为100HZ中心频率的带阻滤波器,对输出电压采用中心频率为100HZ的带阻滤波器进行滤波计算,带宽设计为30~40HZ,其系统函数为:



其中B为带宽,按照B=2*π*(f2-f1)计算,f1为下限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明军杨荣华朱祯金志勇杨林苏文洁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康灿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