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体涉及一种三相四线通用滤波器的设计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圆环形镍锌铁氧体磁芯;A线、B线、C线与N线均在镍锌铁氧体磁芯外环绕一定的匝数形成电感L后与电容电阻组成谐振滤波电路后与设备相连。本方案能够实现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提高滤波器抑制共模传导干扰的性能。本方法中采用共模传导骚扰抑制电路;通过滤波电路中Y电容串联金属膜电阻,实现对共模传导干扰的抑制,通过串联电阻将共模传导干扰能量消耗掉,从而减少共模传导干扰对外部电路的干扰。
Design circuit of a three-phase four wire universal fil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三相四线通用滤波器的设计电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电子
,具体涉及一种三相四线通用滤波器的设计电路。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世界进入了信息时代。因此电子、电气设备及其系统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随之而来不可避免的是电气和电子设备所带来的电磁干扰。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越来越离不开给生活带来便利的电子设备和多种家电产品,但是这些产品无形中又会产生电磁干扰,电磁干扰不仅对我们人类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也给电子设备及电气产品带来了损害。越是工业发达的大城市,其电磁环境越是恶劣,电磁干扰往往会使电子、电气设备或系统不能正常工作,引起设备的性能降低,甚至设备受到损坏使其无法正常使用,所以需要使用滤波器来抑制这些传导干扰。传导干扰又可以分为共模传导干扰和差模干扰,共模干扰电流:干扰电流在电缆中的所有导线上幅度/相位相同,它在电缆与大地之间形成的回路中流动。造成这种干扰的电流的原因有三个:(1)外界电磁场在电缆中的所有导线上感应出来电压(这个电压相对于大地是等幅同相的),这个电压产生电流;(2)电缆两端的设备所接的地电压不同,在这个地电压的驱动下产生电流;(3)设备上的电缆与大地之间有电位差,电缆上会有共模传导电流。从定义容易理解,共模电流本身并不会对电路产生影响,只有当共模电流转变为差模电流(电压)时,才会对电路产生影响。这种情况发生在电路不平衡的情况下。差模干扰电流:干扰电流在信号线与信号地线之间(或电源线的火线和零线之间)流动。在信号电缆中,差模干扰电流是由外界电磁场在信号线和信号地线构成的回路中感应出的。由于电缆中的信号线与其地线靠得很近,因此形成的环路面积很小,所以外界电磁场感应的差模电流一般不会很大。在电源线中,差模干扰电流往往是由电网上其它电器的电源发射出的(特别是开关电源)和感性负载通断时产生的(其幅度往往很大)。差模干扰电流都会直接影响设备的工作。综上可以看出为改善信道而设计一种阻碍高频载波进入用户负载和阻止用户干扰信号进入电力传输线的滤波器显得十分迫切需要。滤波器在电力载波通信中与用户负载串联,有阻碍高频、通过工频的能力。在0.3-30MHz频率范围内,普通一级滤波器对0.3-30MHz内的共模传导干扰的抑制效果较差,为了达到抑制效果,通常需要二到三级滤波器串联来0.3-30MHz内的共模传导干扰进行抑制,才能使对共模传导干扰的抑制效果满足要求,但这种多级串联的方案成本费用较高、需要安装的空间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1、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方案提供一种普通三相四线通用滤波器电路,但能够实现低成本小空间情况下对0.3-30MHz内的共模传导干扰的抑制来满足技术指标要求,这种方案能基本达到两级滤波器串联对0.3-30MHz内的共模传导干扰的抑制效果。通过对普通滤波器中的电路进行改造,即滤波电路中Y电容串联电阻,实现对0.3-30MHz内共模传导干扰的抑制。这样既能降低滤波器的成本,也能提高滤波器的滤波效果,并且能减少滤波器所需的安装空间。2、技术方案:一种三相四线通用滤波器的设计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圆环形镍锌铁氧体磁芯;A线、B线、C线与N线均在镍锌铁氧体磁芯外环绕一定的匝数形成电感L后与电容电阻组成谐振滤波电路后与设备相连。进一步地,具体电路为:A线与N线之间并联电阻R1与电容C1后环绕镍锌铁氧体磁芯后连接电容C4一端,电容C4的另一端与环绕过镍锌铁氧体磁芯后的N线相连;电容C4的一端与电容C7一端相连,电容C7的另一端与电阻R4的一端相连,电阻R4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7的一端与负载相连。B线与N线之间并联电阻R3与电容C3后环绕镍锌铁氧体磁芯后连接电容C5一端,电容C5的另一端与环绕过镍锌铁氧体磁芯后的N线相连;电容C5的一端与电容C8一端相连,电容C8的另一端与电阻R5的一端相连,电阻R5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8的一端与负载相连。C线与N线之间并联电阻R2与电容C2后环绕镍锌铁氧体磁芯后连接电容C6一端,电容C6的另一端与环绕过镍锌铁氧体磁芯后的N线相连;电容C6的一端与电容C9一端相连,电容C9的另一端与电阻R6的一端相连,电阻R6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9的一端与负载相连。N线环绕过镍锌铁氧体磁芯后的输出端与电容C10的一端相连,C10的另一端与电阻R7的一端相连,R7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10的一端与负载相连。进一步地,所述电感L的电感值为0.3mH;所述电容C1、C2、C3、C4、C5、C6均为电容值为0.47uF的X2电容;所述C7、C8、C9、C10均为10nF的Y电容;所述电阻R1、R2、R3均为1M欧姆1W的金属膜电阻;电阻R4、R5、R6、R7均为3.3欧姆1W的金属膜电阻。3、有益效果:本方案能够实现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提高滤波器抑制共模传导干扰的性能。本方法中采用共模传导骚扰抑制电路;通过滤波电路中Y电容串联金属膜电阻,实现对共模传导干扰的抑制,通过串联电阻将共模传导干扰能量消耗掉,从而减少共模传导干扰对外部电路的干扰。在Y电容的选择上,本方法中选择容值较大的Y电容,即10nF的Y电容。在电阻的选择上,本方法选择3.3欧姆1W的金属膜电阻。由于0.3-30MHz内的共模传导能量普遍比较小,即较小的电阻值就能将共模传导能量消耗掉而不引起电阻过热。附图说明图1为本方法的具体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说明。如附图1所示,一种三相四线通用滤波器的设计电路,其特征在于:一种三相四线通用滤波器的设计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圆环形镍锌铁氧体磁芯;A线、B线、C线与N线均在镍锌铁氧体磁芯外环绕一定的匝数形成电感L后与电容电阻组成谐振滤波电路后与设备相连。进一步地,具体电路为:A线与N线之间并联电阻R1与电容C1后环绕镍锌铁氧体磁芯后连接电容C4一端,电容C4的另一端与环绕过镍锌铁氧体磁芯后的N线相连;电容C4的一端与电容C7一端相连,电容C7的另一端与电阻R4的一端相连,电阻R4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7的一端与负载相连。B线与N线之间并联电阻R3与电容C3后环绕镍锌铁氧体磁芯后连接电容C5一端,电容C5的另一端与环绕过镍锌铁氧体磁芯后的N线相连;电容C5的一端与电容C8一端相连,电容C8的另一端与电阻R5的一端相连,电阻R5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8的一端与负载相连。C线与N线之间并联电阻R2与电容C2后环绕镍锌铁氧体磁芯后连接电容C6一端,电容C6的另一端与环绕过镍锌铁氧体磁芯后的N线相连;电容C6的一端与电容C9一端相连,电容C9的另一端与电阻R6的一端相连,电阻R6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9的一端与负载相连。N线环绕过镍锌铁氧体磁芯后的输出端与电容C10的一端相连,C10的另一端与电阻R7的一端相连,R7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10的一端与负载相连。进一步地,所述电感L的电感值为0.3mH;所述电容C1、C2、C3、C4、C5、C6均为电容值为0.47uF的X2电容;所述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三相四线通用滤波器的设计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圆环形镍锌铁氧体磁芯;A线、B线、C线与N线均在镍锌铁氧体磁芯外环绕预设的匝数形成电感L后与电容电阻组成谐振滤波电路后与设备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相四线通用滤波器的设计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圆环形镍锌铁氧体磁芯;A线、B线、C线与N线均在镍锌铁氧体磁芯外环绕预设的匝数形成电感L后与电容电阻组成谐振滤波电路后与设备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相四线通用滤波器的设计电路,其特征在于:具体电路为:A线与N线之间并联电阻R1与电容C1后环绕镍锌铁氧体磁芯后连接电容C4一端,电容C4的另一端与环绕过镍锌铁氧体磁芯后的N线相连;电容C4的一端与电容C7一端相连,电容C7的另一端与电阻R4的一端相连,电阻R4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7的一端与负载相连;
B线与N线之间并联电阻R3与电容C3后环绕镍锌铁氧体磁芯后连接电容C5一端,电容C5的另一端与环绕过镍锌铁氧体磁芯后的N线相连;电容C5的一端与电容C8一端相连,电容C8的另一端与电阻R5的一端相连,电阻R5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8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永威,刘苏成,张明,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亚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