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双功能的各向异性编码基本单元及超表面
本专利技术属于新型人工电磁材料
,特别涉及一种在微波段的具有双功能的各向异性编码基本单元及超表面。技术背景超材料是一种三维人工电磁材料,通过设计特定的结构,超材料可对电磁波产生独特的响应。但由于三维结构的高损耗和制造复杂,研究者们开始逐步关注二维结构的超表面,并且引入了相位突变。虽然超表面的厚度几乎可以忽略,但其在调控电磁波的幅度、相位和极化状态方面完全不亚于三维超材料。近些年,研究人员们提出了编码超表面的概念,其通过对超表面进行数字调控以实现独特的电磁响应。编码超表面的特征在于具有不同数字状态的基本单元,通过将单元以适当的方式进行排列,可以实现诸如异常反射、涡旋波束和全息图等功能。随着超表面领域的发展,超表面为实现入射波不同偏转角度的完美反射提供了一种新方法,这不同于传统的光栅。根据广义反射定律和斯涅尔定律,通过在超表面上引入0°和360°之间的相移,来控制反射波的方向。然而,相位梯度超表面具有功率效率低的缺点。因此,除了广义反射定律和斯涅尔定律外,还需要考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双功能的各向异性编码超表面基本单元,其特征在于:基本单元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表层矩形金属贴片(1)、介质板层(2)和金属接地层(3);所述表层矩形金属贴片(1)贴附于介质板层(2)上表面的中心;所述金属接地层(3)位于介质板层(2)下表面的中心。/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双功能的各向异性编码超表面基本单元,其特征在于:基本单元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表层矩形金属贴片(1)、介质板层(2)和金属接地层(3);所述表层矩形金属贴片(1)贴附于介质板层(2)上表面的中心;所述金属接地层(3)位于介质板层(2)下表面的中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本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本单元的周期长度a为14-16mm,基本单元的周期宽度b为3-5mm;所述表层矩形金属贴片(1)的长度共有8种尺寸,分别为2.9-3.1mm、10.05-10.25mm、10.7-10.9mm、10.95-11.15mm、11.25-11.45mm、11.55-11.75mm、11.95-12.15mm和13.3-13.5mm,所述表层矩形金属贴片(1)的宽度w为1.4-1.6mm;所述介质板层(2)的厚度h为0.9-1.1mm,介电常数为4.1-4.5,损耗角正切为0.000-0.006;所述金属接地层(3)的长度与基本单元的周期长度a一致,所述金属接地层(3)的宽度与表层矩形金属贴片(1)的宽度w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本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本单元的周期长度a为15mm,基本单元的周期宽度b为4mm;所述表层矩形金属贴片(1)的长度共有8种尺寸,分别为3mm、10.15mm、10.8mm、11.05mm、11.35mm、11.65mm、12.05mm和13.4mm,所述表层矩形金属贴片(1)的宽度w为1.5mm;所述介质板层(3)的厚度h为1mm;所述金属接地层(3)的长度与基本单元的周期长度a一致,所述金属接地层(3)的宽度与表层矩形金属贴片(1)的宽度w相同。
4.一种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磊,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灵芯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