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储热式热水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热水器,特别是一种智能储热式热水器。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存在可以设定预设值的热水器,但是用户难以得知预设值高于水温还是低于水温,当预设值低于水温,热水器会自动补水降低水温,从而使得预设值和水温相同,但是补水的温度也高于预设值时,水温难以达到预设值,热水器不能打开阀门供水,从而形成热水器损坏的假象。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简单、实用的智能储热式热水器。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储热式热水器,包括单片机最小系统,所述单片机最小系统的输入端连接有电源模块、按键模块和温度测量模块,所述单片机最小系统的输出端连接有显示模块、蜂鸣器模块和加热模块。所述单片机最小系统包括单片机U1、与所述单片机U1连接的晶振模块和与所述单片机U1连接的复位模块,所述单片机U1的20引脚接地,所述单片机U1连接有母座H1和母座H2。所述电源模块包括电源接口J2、拨动开关J3、电阻R16、极性电容C4、电容C5和指示灯LED2;所述电源接口J2的1引脚接地,所述电源接口J2的2引脚接所述拨动开关J3的1引脚,所述拨动开关J3的2引脚接所述极性电容C4的正极,所述极性电容C4的负极接地,所述指示灯LED2的正极通过所述电阻R16接所述拨动开关J3的2引脚和极性电容C4的正极之间的节点,所述指示灯LED2的负极接所述极性电容C4的负极和地之间的节点,所述电容C5的一端接所述极性电容C4的正极和电阻R16之间的节点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储热式热水器,包括单片机最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片机最小系统的输入端连接有电源模块、按键模块和温度测量模块,所述单片机最小系统的输出端连接有显示模块、蜂鸣器模块和加热模块。/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储热式热水器,包括单片机最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片机最小系统的输入端连接有电源模块、按键模块和温度测量模块,所述单片机最小系统的输出端连接有显示模块、蜂鸣器模块和加热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储热式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片机最小系统包括单片机U1、与所述单片机U1连接的晶振模块和与所述单片机U1连接的复位模块,所述单片机U1的20引脚接地,所述单片机U1连接有母座H1和母座H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储热式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模块包括电源接口J2、拨动开关J3、电阻R16、极性电容C4、电容C5和指示灯LED2;所述电源接口J2的1引脚接地,所述电源接口J2的2引脚接所述拨动开关J3的1引脚,所述拨动开关J3的2引脚接所述极性电容C4的正极,所述极性电容C4的负极接地,所述指示灯LED2的正极通过所述电阻R16接所述拨动开关J3的2引脚和极性电容C4的正极之间的节点,所述指示灯LED2的负极接所述极性电容C4的负极和地之间的节点,所述电容C5的一端接所述极性电容C4的正极和电阻R16之间的节点,所述电容C5的另一端接指示灯LED2的负极和极性电容C4的负极之间的节点,所述单片机U1的40引脚接所述拨动开关J3的2引脚和极性电容C4的正极之间的节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储热式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晶振模块包括电容C1、电容C2和晶振X1,所述电容C1的一端和电容C2的一端同时接地,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分两路,一路接所述晶振X1的一端,另一路接所述单片机U1的19引脚;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分两路,一路接所述晶振X1的另一端,另一路接所述单片机U1的18引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储热式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模块包括复位按键S5、电阻R1、电阻R2和电容C3,所述电容C3的一端分三路,第一路接所述复位按键S5的1引脚,第二路接所述复位按键S5的4引脚,第三路接所述单片机U1的9引脚,所述电容C3的另一端分两路,一路通过所述电阻R2接地,另一路通过所述电阻R1接所述拨动开关J3的2引脚和单片机U1的40引脚之间的节点,所述复位按键S5的2引脚和3引脚均连接所述单片机U1的40引脚和电阻R1之间的节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储热式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测量模块包括电阻R13和温度传感器P1,所述温度传感器P1的1引脚分两路,一路接所述拨动开关J3的2引脚和单片机U1的40引脚之间的节点,另一路通过所述电阻R13接所述单片机U1的1引脚,所述温度传感器P1的2引脚接所述单片机U1的1引脚和电阻R13之间的节点,所述单片机U1的3引脚接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储热式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模块包括按键S1、按键S2、按键S3和按键S4,所述单片机U1的21引脚接所述按键S4的4引脚,所述单片机U1的22引脚接所述按键S3的4引脚,所述单片机U1的23引脚分两路,一路接所述按键S1的3引脚,另一路接所述按键S2的3引脚,所述单片机U1的24引脚分两路,一路接所述按键S3的3引脚,另一路接所述按键S4的3引脚;所述按键S2的1引脚接所述单片机U1的21引脚和按键S4的4引脚之间的节点,所述按键S2的4引脚接所述按键S2的1引脚和按键S4的4引脚之间的节点,所述按键S2的2引脚接所述按键S1的3引脚和按键S2的3引脚之间的节点;所述按键S1的1引脚接所述单片机U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李胜,孙冬良,胡云峰,文毅,陈卉,何志红,
申请(专利权)人: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