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暖风机控制电路,包括AC‑DC模块、发热构件、开关管、驱动模块、热敏电阻RT以及PWM模块,所述PWM模块的输出端与驱动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驱动模块的输出端与开关管的控制端相连接,所述开关管根据控制端的电压信号控制AC‑DC模块与发热构件之间的通电连接,所述PWM模块根据热敏电阻RT的阻值控制输出的PWM信号的占空比大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热敏电阻RT检测暖风机所在场合的环境温度,热敏电阻RT的阻值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PWM模块根据热敏电阻RT的阻值的改变从而控制输出端开关管的PWM信号的占空比,从而实现发热构件发热功率的调节,从而调节发热构件的发热温度。
A control circuit of hea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暖风机控制电路
本技术涉及暖风机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暖风机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暖风机作为人们日常常见的家用电器之一,其主要用于取暖。暖风机工作原理是利用电流热效应将配置在暖风机内部的发热构件进进行加热操作,通电后的发热构件温度升高同时与其附近的空气进行热传导,使空气温度上升,另外配置在暖风机内部的风机也会启动从而将高温的空气吹出。传统的暖风机功能较为单一,只能够简单地实现暖风输出的功能,之后市面上有相继地推出了多种新型的暖风机,主要添加有保护功能以及手动对温度风速进行调节的功能。但是市面上的暖风机智能化程度依旧有所欠缺,相应的温度调节功能需要用户手动进行控制调节,操作较为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暖风机控制电路结构。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一种暖风机控制电路,包括AC-DC模块、发热构件、开关管、驱动模块、热敏电阻RT以及PWM模块,所述热敏电阻RT与PWM模块相连接,所述PWM模块的输出端与驱动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驱动模块的输出端与开关管的控制端相连接,所述开关管根据控制端的电压信号控制AC-DC模块与发热构件之间的通电连接,所述PWM模块根据热敏电阻RT的阻值控制输出的PWM信号的占空比大小。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PWM模块包括555定时器、电阻R1、电阻R2、二极管D1、二极管D2、电容C1以及电容C2,所述电阻R1的两端分别与555定时器的放电端以及电源端相连接,所述电阻R2的一端与555定时器的放电端相连接,另一端与二极管D2的负极相连,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与555定时器的触发输入端相连,所述电容C1的两端分别与555定时器的触发输入端以及接地端相连接,所述电容C2的两端分别与555定时器的接地端以及控制电压端相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正负极分别与555定时器的放电端以及阈值输入端相连接,所述555定时器的电源端与AC-DC模块相连接,所述555定时器的输出端与驱动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热敏电阻RT作为电阻R2设置在PWM模块中。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模块是隔离式MOS管驱动电路,所述开关管是MOS管。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模块包括三极管Q1、光电耦合器Q2、三极管Q3以及三极管Q4,所述PWM模块的输出端与三极管Q1的基极相连,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光电耦合器Q2的输入端相连,光电耦合器Q2的输出端分别与三极管Q3的基极以及三极管Q4的基极相连,三极管Q3的发射极以及三级管Q4的发射极均与开关管的控制端相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热敏电阻RT检测暖风机所在场合的环境温度,热敏电阻RT的阻值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PWM模块根据热敏电阻RT的阻值的改变从而控制输出端开关管的PWM信号的占空比,从而实现发热构件发热功率的调节,从而调节发热构件的发热温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申请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申请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连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连接结构。本专利技术创造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如文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则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方案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参照图1,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暖风机控制电路,该控制电路能够根据环境温度自动调节暖风机发热构件的发热温度。其第一实施例包括AC-DC模块、发热构件、开关管、驱动模块、热敏电阻RT以及PWM模块,所述热敏电阻RT与PWM模块相连接,所述PWM模块的输出端与驱动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驱动模块的输出端与开关管的控制端相连接,所述开关管根据控制端的电压信号控制AC-DC模块与发热构件之间的通电连接,所述PWM模块根据热敏电阻RT的阻值控制输出的PWM信号的占空比大小。具体地,本实施例通过热敏电阻RT检测暖风机所在场合的环境温度,热敏电阻RT的阻值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PWM模块根据热敏电阻RT的阻值的改变从而控制输出端开关管的PWM信号的占空比,从而实现发热构件发热功率的调节,从而调节发热构件的发热温度。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所述PWM模块包括555定时器、电阻R1、电阻R2、二极管D1、二极管D2、电容C1以及电容C2,所述电阻R1的两端分别与555定时器的放电端以及电源端相连接,所述电阻R2的一端与555定时器的放电端相连接,另一端与二极管D2的负极相连,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与555定时器的触发输入端相连,所述电容C1的两端分别与555定时器的触发输入端以及接地端相连接,所述电容C2的两端分别与555定时器的接地端以及控制电压端相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正负极分别与555定时器的放电端以及阈值输入端相连接,所述555定时器的电源端与AC-DC模块相连接,所述555定时器的输出端与驱动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热敏电阻RT作为电阻R2设置在PWM模块中。具体地,本实施例所述PWM模块由555定时器及其外围电路构成,电路结构简单,无需任何的智能芯片,可靠性程度高。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模块是隔离式MOS管驱动电路,所述开关管是MOS管。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模块包括三极管Q1、光电耦合器Q2、NPN三极管Q3以及PNP三极管Q4,所述PWM模块的输出端与三极管Q1的基极相连,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光电耦合器Q2的输入端相连,光电耦合器Q2的输出端分别与三极管Q3的基极以及三极管Q4的基极相连,三极管Q3的发射极以及三级管Q4的发射极均与开关管的控制端相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电源端相连,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与地相连。具体地,本实施例利用光电耦合器Q2实现PWM模块对开关管的隔离控制功能,同时通过三极管Q3以及三极管Q4的组合提高PWM模块对开关管的驱动能力,从而实现大功率开关管的驱动功能。以上对本申请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专利技术创造并不限于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暖风机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AC-DC模块、发热构件、开关管、驱动模块、热敏电阻RT以及PWM模块,所述热敏电阻RT与PWM模块相连接,所述PWM模块的输出端与驱动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驱动模块的输出端与开关管的控制端相连接,所述开关管根据控制端的电压信号控制AC-DC模块与发热构件之间的通电连接,所述PWM模块根据热敏电阻RT的阻值控制输出的PWM信号的占空比大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暖风机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AC-DC模块、发热构件、开关管、驱动模块、热敏电阻RT以及PWM模块,所述热敏电阻RT与PWM模块相连接,所述PWM模块的输出端与驱动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驱动模块的输出端与开关管的控制端相连接,所述开关管根据控制端的电压信号控制AC-DC模块与发热构件之间的通电连接,所述PWM模块根据热敏电阻RT的阻值控制输出的PWM信号的占空比大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暖风机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PWM模块包括555定时器、电阻R1、电阻R2、二极管D1、二极管D2、电容C1以及电容C2,所述电阻R1的两端分别与555定时器的放电端以及电源端相连接,所述电阻R2的一端与555定时器的放电端相连接,另一端与二极管D2的负极相连,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与555定时器的触发输入端相连,所述电容C1的两端分别与555定时器的触发输入端以及接地端相连接,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娇,张绪勋,常淑平,陈梓杨,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中格威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