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是涉及空调领域的一种分离型空气调节器室内机,其具备外壳;前面面板,包括可以吸入室内空气的吸入口;热交换装置,可以使吸入口吸入的空气热交换后,形成圆柱方向的气流的送风装置。在室内机的上面,形成了排出冷气的上部输出口,而室内机的底面,形成了排出热气的下部输出口。上部输出口及下部输出口靠上部百叶窗和下部百叶窗来开关。室内机的两侧面形成了排出冷气或热气的侧面输出口,靠侧面百叶窗来开关。上述各百叶窗,靠以铰链轴为中心可以正反旋转的电机转动,开关上述各输出口。因此将分离型空气调节器空调模式一元化排出结构改为冷气从上部排出,而热气则通过下部排出来的二元化排出结构。(*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空调领域的空调机,特别是涉及一种分离型空调机。
技术介绍
如图1至图3所示,构成现有空气调节器室内机外观的外壳30为扁六面体。外壳30的前面设置了前面面板32,以遮蔽外壳30内部形成的空间。前面面板32上设有一个以上吸入部40。吸入部40作用在于将进行空气调节所需的空间空气吸入室内机内部的通道。在这些吸入部40设置着一个以上格栅百叶窗42。如图1所示,从外壳30的正面来看,格栅百叶窗42以左右方向长长地设置在前面面板32上,从上向下的布置一个以上个格栅百叶窗42。如图1所示,上述格栅百叶窗42将以其下端为中心,前端朝向外壳30前方上部的形式开放。而且在空气调节器不工作时,格栅百叶窗42的前端安装在外壳30的前面,封闭吸入部40,使之无法与外部连通。吸入部40的内部,设置着净化从吸入部40通过的流动空气的过滤器45。如图3所示,外壳30的内部空间将配置隔板50。隔板50中间形成的隔板孔,把通过吸入部40吸入进来的空气引到设置在内部的扇涡轮74。外壳30的内部上侧装着控制部。控制部是控制室内机工作的部分。隔板50和过滤器45之间将设置热交换器60。热交换器60是热交换循环的制冷剂通过内部流动,随着通过吸入部40吸入的空气的通过,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形成相对较低温度冷气的部分。这种热交换器60以四边型形成,安装在隔板50上。另外,在隔板50后方的外壳30的内侧中央设置电机70。电机70通过电机平台72固定在外壳30上。电机70的旋转轴71上设置扇涡轮74。扇涡轮74将从其先端吸入空气,向侧方向排出。即从旋转轴71的先端向后端方向吸入空气,向扇涡轮74的圆心方向排出。如图2所示,外壳30上,设有输出口80、输出口80′和输出口80″。如从室内机正面来看,在外壳的右侧面,左侧面及下面,输出口80、输出口80′和输出口80″每个都以长长的模式形成。输出口80、输出口80′和输出口80″是靠扇涡轮74排出的冷气,向进行空气调节的空间排出的部分。在输出口80、输出口80′和输出口80″上各设置有输出口叶片82,它是靠电机开关启动的,因此空气调节器在工作时,要如图3所示的对输出口80、输出口80′和输出口80″进行开放,不工作时要封闭输出口80、输出口80′和输出口80″。输出口叶片82的作用是将从输出口80、输出口80′和输出口80″排出的空气,引向外壳30的前方外侧。在输出口80、输出口80′和输出口80″上以竖向设置一个以上输出口百叶窗84。这种会使那些通过输出口80、输出口80′和输出口80″排出的空气,排出时具有一定的方向性。若从外壳30的正面看,从各输出口80、输出口80′和输出口80″排出的空气,全部或是向顺时针,或是向逆时针方向回转。具有上述结构的现有室内机,在空气调节器不工作的情况下,格栅百叶窗42封闭吸入部40,由输出口叶82封闭输出口80、输出口80′和输出口80″。在空气调节器开始工作后,随着格栅百叶窗42和输出口叶片82的开放,会形成空气通过吸入部40和输出口80、输出口80′和输出口80″流动的状态。还有,随着电机70的工作,扇涡轮74开始旋转,如图3所示,通过吸入部40会吸进进行空气调节所需的空间空气。这时,会有热交换循环的制冷剂传达到热交换器60中。通过吸入部40吸入的空气,再通过过滤器45的过程中被净化,通过热交换器60的过程中进行热交换,从而变成相对温度较低的冷气。在热交换器60形成的冷气,会因扇涡轮74吸引力的影响,将通过隔板孔被吸入扇涡轮74。冷气将从扇涡轮74的先端向电机70的旋转轴71方向吸入进去,从扇涡轮74的圆心方向排出来。从扇涡轮74圆心方向排出的空气,将通过外壳30的右侧,左侧及下侧形成的输出口80、输出口80′和输出口80″吐到进行空气调节的空间。根据上述现有的结构,可以了解到分离型空调的室内机的冷气排出是从下面和侧面形成的。还有,向逆方向运行空调内部的冷冻循环形成的热气模式的情况,也如同上述的,向同一个方向排出热气。但是,如现有的向室内排出的空气全部一元化的情况,会使空调模式的效率性有可能下降。比如,冷空气在室内会下降,而冷气模式又会向下面排出。因此,具有经过一定时间室温才能达到均衡的缺点。而供暖模式会出现于此相反的现象。因此,可以了解到从空气循环的对流现象来考虑的话,这个方法是不可取的。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空气调节器室内机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空气调节器室内机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的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有鉴于上述现有的空气调节器室内机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一种分离型空气调节器室内机,能够改进一般现有的空气调节器室内机,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空气调节器室内机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一种分离型空气调节器室内机,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向相异的方向排出的二元化空气,实现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空调在工作时最有效地对室内空气调节冷暖的效果,从而更加适于实用,且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分离型空气调节器室内机,它包括外壳、在外壳的前面设置吸入室内空气的前面面板、其中央形成的吸入部、在吸入部上从上到下依次设置一个以上的格栅百叶窗及在外壳内部配置有安装在前面面板的吸入部的过滤器、上侧装着控制部、热交换器、电机和安装在电机的旋转轴上的扇涡轮。其特征在于在外壳的上面设置有排出冷气的上部输出口和选择开关上部输出口的上部百叶窗及控制上部百叶窗转动的驱动装置。在外壳的底面设置排出热气的下部输出口和选择开关下部输出口的下部百叶窗及控制下部百叶窗转动的驱动装置。其中上部输出口、上部百叶窗及其驱动装置构成上部格栅,上部格栅安装在位于机壳上面形成的凹型侧面格栅安装部上。其中下部输出口、下部百叶窗及其驱动装置构成下部格栅,下部格栅安装在位于机壳下部形成凹型的侧面格栅安装部上。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依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分离型空气调节器室内机,其中所述的在外壳两侧各设置有侧面排出冷气或热气的侧面输出口和选择开关侧面输出口的侧面百叶窗及控制侧面百叶窗转动的驱动装置。两个侧面输出口、侧面百叶窗及其驱动装置组成两个侧面格栅。两个侧面格栅分别安装在外壳的两个侧面形成的两个凹型侧面格栅安装部内。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前述的一种分离型空气调节器室内机,其中所述的上部百叶窗、下部百叶窗和两个侧面百叶窗的驱动装置均由能使百叶窗以铰链轴为中心转动的铰链轴和能正反旋转的电机构成。其中上部百叶窗的两侧面各设有突起的铰链板。上部百叶窗的铰链轴装在铰链板上。铰链轴的一侧端连接驱动上部百叶窗的电机。其中下部百叶窗的两侧面各设有突起的铰链板,下部百叶窗的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分离型空气调节器室内机,它包括外壳(20)、在外壳(20)的前面设置吸入室内空气的前面面板(32)、其(32)中央形成的的吸入部(33)、在吸入部(33)上从上到下依次设置一个以上的格栅百叶窗(42)及外壳(20)内部配置有安装在前面面板(31)的吸入部(33)的过滤器(45)、上侧装着控制部、热交换器(60)、电机(70)和安装在电机(70)的旋转轴上的扇涡轮(74)。其特征在于:在外壳(20)的上面设置有排出冷气的上部输出口(10)和选择开关上部输出口(10)的上部百叶窗(10a)及控制上部百叶窗(10a)转动的驱动装置,在外壳(20)的底面设置排出热气的下部输出口(12)和选择开关下部输出口(12)的下部百叶窗(12a)及控制下部百叶窗12转动的驱动装置,其中上部输出口(10)、上部百叶窗(10a)及其驱动装置构成上部格栅(51U),上部格栅(51U)安装在位于机壳(20)上面形成的凹型侧面格栅安装部(23U)上,其中下部输出口(12)、下部百叶窗(12a)及其驱动装置构成下部格栅(51L),下部格栅(51L)安装在位于机壳(20)下部形成凹型的侧面格栅安装部(23L)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朴寅喆,
申请(专利权)人: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