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折屏设备用转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89437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9 07: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内折屏设备用转轴,包括壳体、第一转轴、第二转轴、摩擦片和弹性压片,另一端分别自所述通孔内伸出,位于所述壳体内的第一转轴、第二转轴上均具有一扇形凸块,所述弹性压片位于摩擦片相背于扇形凸块一侧,且此弹性压片的凸起部与摩擦片的另一表面挤压接触,所述弹性压片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凸起部、第二凸起部和第三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和第三凸起部均朝向摩擦片一侧凸起,且此第一凸起部、第三凸起部分别与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的扇形凸块对应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既保证了弹性压片对摩擦片压力的大小和稳定,又使得弹性压片通过摩擦片对两个转轴施加的压力的均匀性,从而保证两个转轴转动的一致性和对称性,用户的使用体验好。

Rotating shaft for internal folding screen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折屏设备用转轴
本技术涉及一种内折屏设备用转轴,属于智能设备

技术介绍
在当前科技快速发展的环境下,智能设备全面屏和折叠屏因其超高的屏占比、更加灵活的硬件交互方式,越来越受欢迎,首先是提升了智能设备的颜值,让智能设备看上去更有科技感,另外同样大小的设备机身正面的面积可以容纳更大的屏幕,对于视觉体验有显著的提升,比如在在观看视频或者玩游戏等应用时,都会给用户带来很好的体验,既可以实现全面屏、又可以减小设备尺寸的可折叠智能设备成为技术人员研究的方向,尤其是可以实现设备折叠的转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内折屏设备用转轴,该内折屏设备用转轴既保证了弹性压片对摩擦片压力的大小和稳定,又使得弹性压片通过摩擦片对两个转轴施加的压力的均匀性,从而保证两个转轴转动的一致性和对称性,用户的使用体验好。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内折屏设备用转轴,包括壳体、第一转轴、第二转轴、摩擦片和弹性压片,所述壳体的外端面开有两个通孔,所述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各自的一端位于壳体内,另一端分别自所述通孔内伸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折屏设备用转轴,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第一转轴(2)、第二转轴(3)、摩擦片(4)和弹性压片(5),所述壳体(1)的外端面开有两个通孔(6),所述第一转轴(2)、第二转轴(3)各自的一端位于壳体(1)内,另一端分别自所述通孔(6)内伸出,所述摩擦片(4)和弹性压片(5)通过一螺钉(7)安装于壳体(1)内;/n位于所述壳体(1)内的第一转轴(2)、第二转轴(3)上均具有一扇形凸块(8),此扇形凸块(8)的一表面与壳体(1)内端面接触,所述扇形凸块(8)的另一表面与摩擦片(4)的一表面接触,所述弹性压片(5)位于摩擦片(4)相背于扇形凸块(8)一侧,且此弹性压片(5)的凸起部与摩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折屏设备用转轴,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第一转轴(2)、第二转轴(3)、摩擦片(4)和弹性压片(5),所述壳体(1)的外端面开有两个通孔(6),所述第一转轴(2)、第二转轴(3)各自的一端位于壳体(1)内,另一端分别自所述通孔(6)内伸出,所述摩擦片(4)和弹性压片(5)通过一螺钉(7)安装于壳体(1)内;
位于所述壳体(1)内的第一转轴(2)、第二转轴(3)上均具有一扇形凸块(8),此扇形凸块(8)的一表面与壳体(1)内端面接触,所述扇形凸块(8)的另一表面与摩擦片(4)的一表面接触,所述弹性压片(5)位于摩擦片(4)相背于扇形凸块(8)一侧,且此弹性压片(5)的凸起部与摩擦片(4)的另一表面挤压接触;
所述弹性压片(5)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凸起部(501)、第二凸起部(502)和第三凸起部(503),所述第一凸起部(501)和第三凸起部(503)均朝向摩擦片(4)一侧凸起,且此第一凸起部(501)、第三凸起部(50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陳威仲董小慧万鹏程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科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