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DC直流压缩机防撞限位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88710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9 07: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DC直流压缩机防撞限位结构,用于限制压缩机泵体与壳体之间发生碰撞,所述压缩机泵体包括置于压缩机壳体内的工作气缸,所述压缩机壳体通过顶封盖将压缩机泵体封闭与压缩机壳体内,所述防撞结构安装在所述工作气缸与顶封盖之间,所述防撞橡胶主体包覆紧固在气缸盖顶部与尾部转交处并构成气缸保护套,所述防撞橡胶主体通过U形安装片与装插盒固定在压缩机壳体内侧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压缩机壳体与泵体之间设置防撞结构,并将其插装在压缩机壳体内壁,保证其在能够固定在气缸盖与压缩机外壳之间,起到持续防撞和降低压缩机内部晃动幅度的作用。

Anti collision limit structure of DC DC compress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DC直流压缩机防撞限位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压缩机设备领域,具体是一种DC直流压缩机防撞限位结构。
技术介绍
压缩机泵体是通过弹簧组件装配在外壳上的,压缩机泵体在壳体内有一定的自由度,为了防止泵体脱出弹簧,通常在曲轴的机座或气缸盖上增加限位点,在气缸座的前后左右各个方向伸出多个限位凸块,控制和减少泵体在壳体内的活动空间,但保留有一定的距离。由于限制了泵体的活动空间,泵体在开机、停机或者受到外力作用下会发生偏摆,不可避免的会撞击到壳体。压缩机在开机、停机或者运输过程中会发生较大的晃动,有些甚至会出现机芯从支撑弹簧脱落的情况,为了防止机芯撞击壳体或者在运输过程中出现脱落的情况。目前通常采用在压缩机的壳体上设计限位槽,然后在壳体上增加防撞点,通过防撞点与限位槽的配合来进行防撞和限位。这种结构的缺点是在晃动时,防撞点容易从限位槽脱落,且脱落后无法复位,造成机器无法运行且维修不便。同时防撞点与限位槽均采用刚性结构,在多频次撞击过程中容易产生应力,对防撞点和限位槽造成损害并产生碎屑,进一步影响电机的运行。技术内容针对现有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DC直流压缩机防撞限位结构,用于限制压缩机泵体与压缩机壳体之间的碰撞,所述压缩机泵体包括置于压缩机壳体内的工作气缸(1),所述压缩机壳体顶部通过设置顶封盖(2)将压缩机泵体封闭于压缩机壳体内,其特征在于,所述DC直流压缩机防撞限位结构安装在所述工作气缸(1)与顶封盖(2)之间,并具体包括防撞橡胶主体(3)、若干缓冲弹簧(31)、硬质安装片(32)和装插盒(33),所述防撞橡胶主体(3)包覆紧固在气缸盖顶部与尾部转角处并构成气缸保护套,所述气缸保护套内有中空夹层结构,所述若干缓冲弹簧(31)装配在所述中空夹层结构内并将防撞橡胶主体(3)内腔撑开,所述硬质安装片(32)为其中一侧固定在防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DC直流压缩机防撞限位结构,用于限制压缩机泵体与压缩机壳体之间的碰撞,所述压缩机泵体包括置于压缩机壳体内的工作气缸(1),所述压缩机壳体顶部通过设置顶封盖(2)将压缩机泵体封闭于压缩机壳体内,其特征在于,所述DC直流压缩机防撞限位结构安装在所述工作气缸(1)与顶封盖(2)之间,并具体包括防撞橡胶主体(3)、若干缓冲弹簧(31)、硬质安装片(32)和装插盒(33),所述防撞橡胶主体(3)包覆紧固在气缸盖顶部与尾部转角处并构成气缸保护套,所述气缸保护套内有中空夹层结构,所述若干缓冲弹簧(31)装配在所述中空夹层结构内并将防撞橡胶主体(3)内腔撑开,所述硬质安装片(32)为其中一侧固定在防撞橡胶主体(3)上的U形安装片,所述装插盒(33)固定在顶封盖(2)内壁上,并可供U形安装片的另一侧插入其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天明钟佩刘智冯皓
申请(专利权)人:华意压缩机荆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