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尹钊专利>正文

一种承重合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87436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9 06: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承重合页,主要包括有中筒体、上接头和下接头,中筒体、上接头和下接头自上而下设置,中筒体的上端连接有上接头,下端连接有下接头,中筒体的外侧壁上固定设有合页耳,通过中筒体、上接头和下接头之间的互相衔接,以使得中筒体可以相对于上接头和下接头转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承重能力强,载荷量大,结实耐用,不仅适用于常规的门窗等转动器件,还适用于各种重型的转动器件;安装简单,尤其适合于预装配以及后期的固定装配、安装;能够实现360°转动,适用范围广;密封性能好,具有较好的防水防尘性能。

A kind of load-bearing hin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承重合页
本技术涉及合页
,尤其涉及一种承重合页。
技术介绍
合页是一种常用的转动连接构件,常常用于门窗等器件中。现有的合页结构不够合理,造成了承重能力差,载荷量小,且极易磨损,使得使用寿命短,难以跟上器件的使用寿命,经常需要更换。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以上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承重能力强,载荷量大的承重合页。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承重合页,包括有中筒体,所述中筒体的外侧壁上设有合页耳,所述中筒体的上端连接有上接头,下端连接有下接头;所述中筒体内自上而下依次设有上凸头、上压力轴承、移动块、被动转动件、主动转动件、下部凸环、下凸头和第三转动轴承;所述主动转动件横向设于所述中筒体的中部,所述中筒体的中部开设有一连通所述中筒体内部的侧孔,在所述侧孔相对的所述中筒体的内侧壁上开设有一定位孔,所述主动转动件的一端转动设置在所述定位孔内,另一端朝向所述侧孔,所述主动转动件的中部设有锥形齿轮;所述被动转动件通过第一转动轴承竖向设在所述主动转动件上面,所述被动转动件的下端设有与所述主动转动件的锥形齿轮相配合的锥形齿轮,所述被动转动件中部安装在所述第一转动轴承上,上部为被动转动件螺杆;所述移动块的中部开设有与所述被动转动件螺杆相匹配的螺纹并通过螺纹连接方式设在所述被动转动件螺杆上,所述移动块的侧面设置有与所述被动转动件螺杆的轴向方向一致的移动块凸条,所述中筒体的内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被动转动件螺杆的轴向方向一致的移动块凸条滑槽,所述移动块凸条位于所述移动块凸条滑槽以使得所述移动块可沿所述移动块凸条滑槽移动;所述上压力轴承设在所述移动块的上面,所述上凸头设在所述上压力轴承的上面;所述上接头的底端开设有上接头配合圆孔,所述上接头的侧壁在对应于所述上接头配合圆孔的位置处设有上接头螺纹孔,上接头螺纹孔上匹配设有上接头螺栓;所述上凸头的顶端设有与所述上接头配合圆孔相匹配的上凸头凸起,所述上凸头凸起位于所述上接头配合圆孔内;所述下部凸环的内侧壁上设有第二转动轴承,所述第三转动轴承设在所述第二转动轴承的下方,所述第二转动轴承和第三转动轴承之间安装有下凸头,所述下凸头的上端安装在所述第二转动轴承上,下端安装在所述第三转动轴承上,所述下部凸环与所述下凸头之间设置有下压力轴承;所述下接头的顶端开设有下接头方形孔,在下接头方形孔的下面开设有下接头螺纹孔,下接头螺纹孔上匹配设有下接头螺栓,所述下接头方形孔和下接头螺纹孔一同贯穿所述下接头的顶面和底面;所述下凸头的下端部开设有下凸头方形孔,所述下凸头方形孔和下接头方形孔内放置有四方条,所述四方条一端位于所述下凸头方形孔内,另一端位于所述下接头方形孔内,所述下接头螺栓顶紧所述四方条。进一步地,所述中筒体的顶端安装有环形限位卷,所述环形限位卷的内环直径小于所述上凸头的外径、大于所述上凸头凸起的外径。进一步地,所述移动块的侧面上还设有移动块销孔,所述中筒体的侧壁上开设有移动块销孔对应销孔,当所述上凸头凸起位于所述上接头配合圆孔内时,移动块销孔对应销孔与所述移动块销孔相对齐,所述移动块销孔对应销孔与所述移动块销孔内设有销轴。进一步地,所述主动转动件在锥形齿轮与朝向侧孔的一端之间设置有环槽,所述中筒体的侧壁在对应于所述环槽的位置处开设有销孔,销孔内设有销轴,销轴的一端位于环槽内。进一步地,所述主动转动件在朝向侧孔的一端的端部上开设有一字槽或十字槽。进一步地,所述移动块的上端面和所述上凸头的下端面设有用以放置所述上压力轴承的压力轴承放置环槽;所述下部凸环的下端面以及所述下凸头的上端面设有用以放置所述下压力轴承的压力轴承放置环槽。进一步地,上接头和下接头上分别设置有螺纹。进一步地,所述下部凸环的顶端为闭合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承重能力强,载荷量大,结实耐用,不仅适用于常规的门窗等转动器件,还适用于各种重型的转动器件;2、本技术安装简单,尤其适合于预装配以及后期的固定装配、安装;3、本技术能够实现360°转动,适用范围广;4、本技术密封性能好,具有较好的防水防尘性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以下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图1为承重合页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将中筒体移出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承重合页的爆炸示意图;图4为中筒体的径向截面图;图5为上接头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下接头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下接头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移动块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上凸头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下凸头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中所示标记为:2-中筒体;21-合页耳;22-侧孔;23-定位孔;24-主动转动件;25-环槽;26-第一转动轴承;27-被动转动件;28-被动转动件螺杆;29-移动块凸条;210-移动块凸条滑槽;211-移动块;212-移动块销孔;213-上压力轴承;214-上凸头;215-上凸头凸起;216-第二转动轴承;217-三转动轴承;218-下凸头;219-下部凸环;220-下压力轴承;221-下凸头方形孔;222-环形限位卷;4-上接头;41-上接头配合圆孔;42-上接头螺纹孔;43-上接头螺栓;5-下接头;51-下接头方形孔;52-下接头螺纹孔;53-下接头螺栓;54-四方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照图1至图10,本技术提供一种承重合页,主要包括有中筒体2、上接头4和下接头5,中筒体2、上接头4和下接头5自上而下同轴设置,中筒体2的外侧壁上固定设有合页耳21。请参照图1至图3,上接头4固定安装在中筒体2的上端,本优选的实施例中,上接头4为圆形的两层凸台结构,下面大的凸台的外径等于中筒体2的外径。上接头4的底端开设有上接头配合圆孔41,上接头4的侧壁在对应于上接头配合圆孔41的位置处设有上接头螺纹孔42,上接头螺纹孔42上匹配设有上接头螺栓43,上接头螺纹孔42连通上接头配合圆孔41,上接头螺栓43的端部可旋入上接头配合圆孔41内。中筒体2内自上而下依次设有上凸头214、上压力轴承213、移动块211、被动转动件27、主动转动件24、下部凸环219、下凸头218和第三转动轴承217。请参照图1至图4,主动转动件24横向设于中筒体2的中部,中筒体2的中部开设有一连通中筒体2内部的侧孔22,在侧孔22相对的中筒体2的内侧壁上开设有一定位孔23,主动转动件24的一端转动设置在定位孔23内,另一端朝向侧孔22,主动转动件24的中部设有锥形齿轮。主动转动件24在锥形齿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承重合页,包括有中筒体(2),所述中筒体(2)的外侧壁上设有合页耳(21),所述中筒体(2)的上端连接有上接头(4),下端连接有下接头(5),其特征在于:/n所述中筒体(2)内自上而下依次设有上凸头(214)、上压力轴承(213)、移动块(211)、被动转动件(27)、主动转动件(24)、下部凸环(219)、下凸头(218)和第三转动轴承(217);所述主动转动件(24)横向设于所述中筒体(2)的中部,所述中筒体(2)的中部开设有一连通所述中筒体(2)内部的侧孔(22),在所述侧孔(22)相对的所述中筒体(2)的内侧壁上开设有一定位孔(23),所述主动转动件(24)的一端转动设置在所述定位孔(23)内,另一端朝向所述侧孔(22),所述主动转动件(24)的中部设有锥形齿轮;所述被动转动件(27)通过第一转动轴承(26)竖向设在所述主动转动件(24)上面,所述被动转动件(27)的下端设有与所述主动转动件(24)的锥形齿轮相配合的锥形齿轮,所述被动转动件(27)中部安装在所述第一转动轴承(26)上,上部为被动转动件螺杆(28);所述移动块(211)的中部开设有与所述被动转动件螺杆(28)相匹配的螺纹并通过螺纹连接方式设在所述被动转动件螺杆(28)上,所述移动块(211)的侧面设置有与所述被动转动件螺杆(28)的轴向方向一致的移动块凸条(29),所述中筒体(2)的内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被动转动件螺杆(28)的轴向方向一致的移动块凸条滑槽(210),所述移动块凸条(29)位于所述移动块凸条滑槽(210)以使得所述移动块(211)可沿所述移动块凸条滑槽(210)移动;所述上压力轴承(213)设在所述移动块(211)的上面,所述上凸头(214)设在所述上压力轴承(213)的上面;所述上接头(4)的底端开设有上接头配合圆孔(41),所述上接头(4)的侧壁在对应于所述上接头配合圆孔(41)的位置处设有上接头螺纹孔(42),上接头螺纹孔(42)上匹配设有上接头螺栓(43);所述上凸头(214)的顶端设有与所述上接头配合圆孔(41)相匹配的上凸头凸起(215),所述上凸头凸起(215)位于所述上接头配合圆孔(41)内;/n所述下部凸环(219)的内侧壁上设有第二转动轴承(216),所述第三转动轴承(217)设在所述第二转动轴承(216)的下方,所述第二转动轴承(216)和第三转动轴承(217)之间安装有下凸头(218),所述下凸头(218)的上端安装在所述第二转动轴承(216)上,下端安装在所述第三转动轴承(217)上,所述下部凸环(219)与所述下凸头(218)之间设置有下压力轴承(220);/n所述下接头(5)的顶端开设有下接头方形孔(51),在下接头方形孔(51)的下面开设有下接头螺纹孔(52),下接头螺纹孔(52)上匹配设有下接头螺栓(53),所述下接头方形孔(51)和下接头螺纹孔(52)一同贯穿所述下接头(5)的顶面和底面;/n所述下凸头(218)的下端部开设有下凸头方形孔(221),所述下凸头方形孔(221)和下接头方形孔(51)内放置有四方条(54),所述四方条一端位于所述下凸头方形孔(221)内,另一端位于所述下接头方形孔(51)内,所述下接头螺栓(53)顶紧所述四方条(5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承重合页,包括有中筒体(2),所述中筒体(2)的外侧壁上设有合页耳(21),所述中筒体(2)的上端连接有上接头(4),下端连接有下接头(5),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筒体(2)内自上而下依次设有上凸头(214)、上压力轴承(213)、移动块(211)、被动转动件(27)、主动转动件(24)、下部凸环(219)、下凸头(218)和第三转动轴承(217);所述主动转动件(24)横向设于所述中筒体(2)的中部,所述中筒体(2)的中部开设有一连通所述中筒体(2)内部的侧孔(22),在所述侧孔(22)相对的所述中筒体(2)的内侧壁上开设有一定位孔(23),所述主动转动件(24)的一端转动设置在所述定位孔(23)内,另一端朝向所述侧孔(22),所述主动转动件(24)的中部设有锥形齿轮;所述被动转动件(27)通过第一转动轴承(26)竖向设在所述主动转动件(24)上面,所述被动转动件(27)的下端设有与所述主动转动件(24)的锥形齿轮相配合的锥形齿轮,所述被动转动件(27)中部安装在所述第一转动轴承(26)上,上部为被动转动件螺杆(28);所述移动块(211)的中部开设有与所述被动转动件螺杆(28)相匹配的螺纹并通过螺纹连接方式设在所述被动转动件螺杆(28)上,所述移动块(211)的侧面设置有与所述被动转动件螺杆(28)的轴向方向一致的移动块凸条(29),所述中筒体(2)的内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被动转动件螺杆(28)的轴向方向一致的移动块凸条滑槽(210),所述移动块凸条(29)位于所述移动块凸条滑槽(210)以使得所述移动块(211)可沿所述移动块凸条滑槽(210)移动;所述上压力轴承(213)设在所述移动块(211)的上面,所述上凸头(214)设在所述上压力轴承(213)的上面;所述上接头(4)的底端开设有上接头配合圆孔(41),所述上接头(4)的侧壁在对应于所述上接头配合圆孔(41)的位置处设有上接头螺纹孔(42),上接头螺纹孔(42)上匹配设有上接头螺栓(43);所述上凸头(214)的顶端设有与所述上接头配合圆孔(41)相匹配的上凸头凸起(215),所述上凸头凸起(215)位于所述上接头配合圆孔(41)内;
所述下部凸环(219)的内侧壁上设有第二转动轴承(216),所述第三转动轴承(217)设在所述第二转动轴承(216)的下方,所述第二转动轴承(216)和第三转动轴承(217)之间安装有下凸头(218),所述下凸头(218)的上端安装在所述第二转动轴承(216)上,下端安装在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钊
申请(专利权)人:尹钊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