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豆皱叶症田间鉴定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083690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9 05: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植物病害鉴定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大豆皱叶症田间鉴定方法,包括:(1)选择对照材料;(2)田间种植试验;(3)统计不同皱叶症症级的大豆植株数;(4)计算大豆皱叶症病情指数;(5)明确被鉴定材料皱叶症抗性等级。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对大豆皱叶症田间发生情况调查研究,并跟踪皱叶程度强、表现稳定的对照品种,将其作为对照组来划分皱叶症症级。通过设置三组以上的实验组,分别对大豆的V6期、R2期和R5期的发病情况进行统计,计算病情指数,通过取平均值即可较为客观地评价大豆的皱叶症抗性等级;评价结果准确而直观;通过上述鉴定方法对不同大豆种质进行皱叶症抗性鉴定,可有效筛选出抗性品种,有利于大豆皱叶症的进一步研究。

A field identification method of soybean leaf corrug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豆皱叶症田间鉴定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植物病害鉴定
,特别涉及一种大豆皱叶症田间鉴定方法。
技术介绍
近些年在广西、广东、贵州等地在大豆上发现的一种皱叶症,发生症状严重的植株叶片皱缩严重,叶尖下弯成“勾手”状,叶脉褶皱成“S”型,叶面正面有沿皱缩的叶脉有“泡状”凸起。症状严重时严重减小叶片有效叶面积,影响大豆光合作用,降低大豆产量10-20%。研究发现大豆上出现的该类型皱叶症在特定的环境区域内能稳定遗传,皱叶严重的材料用于生产可出现大面积叶片皱缩情况。目前尚未发现有关该类型皱叶症田间鉴定的方法的报道,何种原因导致的该类型的皱叶症还不清楚,生产上培育和推广应用抗皱叶症品种是当前最有有效可行的措施,选育抗皱叶症的品种必须对大豆材料皱叶症抗性进行准确鉴定。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皱叶症抗性鉴定方法是进行大豆皱叶症抗性遗传研究、选育抗皱叶症大豆品种的基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结合前期田间对大豆皱叶症发生情况调研研究结果,提供一种大豆皱叶症田间鉴定方法,填补大豆皱叶症鉴定的空白,以利于大豆抗皱叶症品种的选育,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豆皱叶症田间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1)选择皱叶程度高,皱叶表现稳定的品种作为对照;/n(2)田间鉴定时候在被鉴定材料一旁种植对照品种,每种鉴定材料的鉴定小区至少重复3个;/n(3)分别在大豆的V6期、R2期和R5期划定被测大豆植株区域,包括被鉴定材料和对照,统计被测区域内不同皱叶症症级的大豆植株数;/n其中,皱叶症症级划分5个症级标准:/n0级:正常,观测期冠层豆叶片无皱褶状,叶片平展;/n1级:较正常,观测期冠层叶片轻微皱褶但不出现“勾手”状,叶片能平展;/n2级:较敏感,观测期冠层叶片皱褶明显,有轻微的“勾手”状;/n3级:敏感,观测期冠层大豆叶片皱褶严重,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豆皱叶症田间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选择皱叶程度高,皱叶表现稳定的品种作为对照;
(2)田间鉴定时候在被鉴定材料一旁种植对照品种,每种鉴定材料的鉴定小区至少重复3个;
(3)分别在大豆的V6期、R2期和R5期划定被测大豆植株区域,包括被鉴定材料和对照,统计被测区域内不同皱叶症症级的大豆植株数;
其中,皱叶症症级划分5个症级标准:
0级:正常,观测期冠层豆叶片无皱褶状,叶片平展;
1级:较正常,观测期冠层叶片轻微皱褶但不出现“勾手”状,叶片能平展;
2级:较敏感,观测期冠层叶片皱褶明显,有轻微的“勾手”状;
3级:敏感,观测期冠层大豆叶片皱褶严重,有明显的“勾手”状;
4级:严重敏感,观测期冠层叶片皱褶十分严重,“勾手”状严重,叶片向下弯曲已基本不能张开;
(4)根据大豆皱叶症症级标准,统计各观测时期内被测区域内大豆各症级的大豆皱叶症病情指数DI,取田间重复小区的平均值,然后取各观测时期大豆皱叶病情指数平均值D;
(5)根据皱叶症抗性级别划分标准和被鉴定材料病情指数平均值D,明确被鉴定材料皱叶症抗性等级;
根据皱叶症病情指数划定皱叶症分级标准如下:
1:高抗(HR),D=0
3:抗(R),0<D≤30
5:中抗(MR),3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文杰郭小红汤复跃韦清源陈渊梁江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