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秀珍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无纺布加工的烘干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083295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9 05: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无纺布加工的烘干系统,其结构包括烘干筒、挡板、驱动机体、出布槽,烘干筒的信号端与驱动机体采用电性连接,烘干筒中设有带有合盖式的出布槽,挡板固定于烘干筒并与驱动机体的外壳体焊接在一起,出布槽中设有消静电系统,该消静电系统组成静电离子棒、安装座、高压接头、高压接线、接地端头,静电离子棒通过安装座固定,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出布槽中通过设有的消静电系统,作为消静电系统的核心结构静电离子棒,利用离子头接触于排出的无纺布起到消静电的作用,避免后期烘干收集时因为静电而缠绕不易排开的问题,同时闭合更加紧密不会让外界粉尘颗粒物串入到烘干筒内。

A drying system for non-woven fabric process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无纺布加工的烘干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无纺布加工
,特别的,是一种用于无纺布加工的烘干系统。
技术介绍
在无纺布的加工中,对其进行烘干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以往用于无纺布烘干的机器中,主要是滚筒式烘干机,使用以往滚筒式烘干机进行烘干时,无纺布贴附于烘干机的烘干筒上,通过烘干筒对无纺布的加热,加快潮湿的无纺布的干燥速度,而由于无纺布在滚筒作用下逐渐排入进行分段烘干,随着牵引的不断推进且位于烘干区域的无纺布过于干燥,导致接触滚筒一面的无纺布携带有大量静电,对于后期烘干收集时因为静电容易缠绕不好排开。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无纺布加工的烘干系统。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用于无纺布加工的烘干系统,其结构包括烘干筒、挡板、驱动机体、出布槽,所述烘干筒的信号端与驱动机体采用电性连接,所述烘干筒中设有带有合盖式的出布槽,所述挡板固定于烘干筒并与驱动机体的外壳体焊接在一起,所述出布槽中设有消静电系统,该消静电系统组成静电离子棒、安装座、高压接头、高压接线、接地端头,所述静电离子棒通过安装座固定,所述静电离子棒的一端接有接地端头,另一端电性连接有高压接头,其中高压接头用高压接线电性连接于驱动机体的信号端。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安装座设有两个,所述安装座内部包括外转盘、内转盘、中垂杆、凹槽,所述外转盘与内转盘同轴心,所述中垂杆垂直固定在两个所述外转盘之间,所述凹槽设有两个均为弧形状。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转盘空圆心,其用于连接高压接线,所述内转盘与静电离子棒两侧固定在一起,以实现与静电离子棒的同步转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两个相对称的所述凹槽之间用摆动系统配合内转盘,其中摆动系统设有弹簧拉绳、滑轨、导轮、拉簧,所述弹簧拉绳连接于导轮,所述导轮活动配合在滑轨上,两个所述拉簧关于导轮对称。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拉簧与内转盘采用焊接连接在一起。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静电离子棒由棒体与离子头组成,在棒体上呈水平均匀分布有两个以上的离子头。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离子头与无纺布接触配合,而成正向相对的离子头之间采用齿向啮合。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转盘为固定盘不转,而安装座连接的静电离子棒为活动连接,主要是通过无纺布出布时驱动打开出布槽并且提高于离子头的全面接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在出布槽中通过设有的消静电系统,作为消静电系统的核心结构静电离子棒,利用离子头接触于排出的无纺布起到消静电的作用,避免后期烘干收集时因为静电而缠绕不易排开的问题,同时闭合更加紧密不会让外界粉尘颗粒物串入到烘干筒内。2.本专利技术的静电离子棒主要结构是用棒体与多个离子头呈齿向交错啮合而成,用无纺布出布而带动离子头打开,使离子头可以完全接触到无纺布实现静电的全面消除,并且齿向啮合的设计可以带出离子头接触无纺布中残留的毛絮,使消静电更好的进行。3.本专利技术静电离子棒与外转盘、内转盘配合摆动系统,外转盘不不动可防止与中垂杆的接触磨损,内转盘配合静电离子棒的转动下,经过两个拉簧与导轮、滑轨以及弹簧拉绳的作用,实现离子头在不出布的情况下可以有效复位闭合出布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无纺布加工的烘干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消静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安装座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垂杆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两个静电离子棒的配合结构示意图。图中:烘干筒1、挡板2、驱动机体3、出布槽4、消静电系统41、静电离子棒a、安装座b、高压接头c、高压接线d、接地端头e、外转盘b1、内转盘b2、中垂杆b3、凹槽b4、弹簧拉绳b41、滑轨b42、导轮b43、拉簧b44、棒体a1、离子头a2。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图1~图5示意性的显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烘干系统的结构,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无纺布加工的烘干系统,其结构包括烘干筒1、挡板2、驱动机体3、出布槽4,所述烘干筒1的信号端与驱动机体3采用电性连接,所述烘干筒1中设有带有合盖式的出布槽4,所述挡板2固定于烘干筒1并与驱动机体3的外壳体焊接在一起,所述出布槽4中设有消静电系统41,该消静电系统41组成静电离子棒a、安装座b、高压接头c、高压接线d、接地端头e,所述静电离子棒a通过安装座b固定,所述静电离子棒a的一端接有接地端头e,另一端电性连接有高压接头c,其中高压接头c用高压接线d电性连接于驱动机体3的信号端,所述安装座b设有两个,所述安装座b内部包括外转盘b1、内转盘b2、中垂杆b3、凹槽b4,所述外转盘b1与内转盘b2同轴心,所述中垂杆b3垂直固定在两个所述外转盘b1之间,所述凹槽b4设有两个均为弧形状,所述内转盘b2空圆心,其用于连接高压接线d,所述内转盘b2与静电离子棒a两侧固定在一起,以实现与静电离子棒a的同步转动,所述静电离子棒a由棒体a1与离子头a2组成,在棒体a1上呈水平均匀分布有两个以上的离子头a2,所述外转盘b1为固定盘不转,而安装座b连接的静电离子棒a为活动连接,主要是通过无纺布出布时驱动打开出布槽4并且提高于离子头a2的全面接触,采用离子原理消除无纺布上的静电的同时,利用离子头多个的设计可以提高消静电效率。实施例2如图4-5所示,在两个相对称的所述凹槽b4之间用摆动系统配合内转盘b2,其中摆动系统设有弹簧拉绳b41、滑轨b42、导轮b43、拉簧b44,所述弹簧拉绳b41连接于导轮b43,所述导轮b43活动配合在滑轨b42上,两个所述拉簧b44关于导轮b43对称,所述拉簧b44与内转盘b2采用焊接连接在一起,所述离子头a2与无纺布接触配合,而成正向相对的离子头a2之间采用齿向啮合,通过设置的摆动系统,其用拉簧b44连接于同步静电离子棒a旋转的内转盘b2,结合滑轨b42、导轮b43以及弹簧拉绳b41作用下为离子头a2的复位提供有效条件,使得离子头a2不仅具有消静电的功能,同时还具备消除毛絮以及闭合出布槽4防止粉尘颗粒物污染烘干筒1的特点。下面对上述技术方案中的烘干系统的工作原理作如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烘干筒1其烘干主要通过驱动机体3控制,启动驱动机体3,无纺布在烘干筒1进行烘干后由出布槽4排出,在排出之前,也就是在出布槽4的位置设有的消静电系统41对排出的无纺布做消静电处理,其主要流程是:无纺布排出抵触到啮合封闭的离子头a2,由于静电离子棒a有安装座b采用活动式连接,在无纺布抵触下,离子头a2被打开,如图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无纺布加工的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烘干筒(1)、挡板(2)、驱动机体(3)、出布槽(4),所述烘干筒(1)的信号端与驱动机体(3)采用电性连接,所述烘干筒(1)中设有带有合盖式的出布槽(4),所述挡板(2)固定于烘干筒(1)并与驱动机体(3)的外壳体焊接在一起,所述出布槽(4)中设有消静电系统(41);/n该消静电系统(41)组成静电离子棒(a)、安装座(b)、高压接头(c)、高压接线(d)、接地端头(e),所述静电离子棒(a)通过安装座(b)固定,所述静电离子棒(a)的一端接有接地端头(e),另一端电性连接有高压接头(c),其中高压接头(c)用高压接线(d)电性连接于驱动机体(3)的信号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无纺布加工的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烘干筒(1)、挡板(2)、驱动机体(3)、出布槽(4),所述烘干筒(1)的信号端与驱动机体(3)采用电性连接,所述烘干筒(1)中设有带有合盖式的出布槽(4),所述挡板(2)固定于烘干筒(1)并与驱动机体(3)的外壳体焊接在一起,所述出布槽(4)中设有消静电系统(41);
该消静电系统(41)组成静电离子棒(a)、安装座(b)、高压接头(c)、高压接线(d)、接地端头(e),所述静电离子棒(a)通过安装座(b)固定,所述静电离子棒(a)的一端接有接地端头(e),另一端电性连接有高压接头(c),其中高压接头(c)用高压接线(d)电性连接于驱动机体(3)的信号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无纺布加工的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b)设有两个,所述安装座(b)内部包括外转盘(b1)、内转盘(b2)、中垂杆(b3)、凹槽(b4),所述外转盘(b1)与内转盘(b2)同轴心,所述中垂杆(b3)垂直固定在两个所述外转盘(b1)之间,所述凹槽(b4)设有两个均为弧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无纺布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秀珍
申请(专利权)人:林秀珍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