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电絮凝技术的废水净化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083142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9 05: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电絮凝技术的废水净化处理系统,核心结构为一体式污水处理装置,所述装置被多级溢流板和挡板隔离成导通的电解区、反应区、斜板沉淀区和清水区,电解区包含多组平行排布的牺牲性极板,实现电场作用下废水中污染物的脱稳絮凝,反应区包括助凝剂加药结构和曝气装置,主要起促进絮凝反应的作用,斜板沉淀区加速固液分离,得到的清水进入清水区,清水区可进行水质调节剂和曝气,用于水质调整以达到出水要求,流体在一体式污水处理装置内各区域呈依次上下折流式流动,各区域液位通过相应溢流板高度控制,互不干扰,各区域水力停留时间由相应溢流板、挡板相对位置控制,最终实现废水的高效处理。

A wastewater purification system based on electrocoagulation Technolog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电絮凝技术的废水净化处理系统
本技术属于废水处理的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电絮凝技术的废水净化处理系统,可用于水产或畜禽养殖废水的净化。
技术介绍
我国是世界水产和禽畜养殖大国,水产养殖业及禽畜养殖业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水产和禽畜养殖行业普遍采用高密度、集约化的养殖方式,水产养殖废水中有大量排泄物以及食饵残渣,在细菌分解作用下会加速水质恶化,若不及时处理,不仅使鱼类等生长速度减慢,疾病发生率上升,养殖产品质、产量下降,影响水产养殖的总体经济效益。禽畜养殖废水中主要含有排泄物、残料及致病菌,虽不对自身养殖产品有关键性影响,但排入外水中会降低溶解氧,使水体发黑发臭,导致水生物的死亡,丧失水域功能。而且水产和禽畜养殖废水中均含有大量细菌与致病菌,对人畜具有很大的危害;同时水中均含有N、P等营养元素,会造成如富营养化及生态系统失衡等若干环境污染问题。养殖环境的恶化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养殖行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对养殖废水的处理和再利用成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出路。水产养殖水体中存在的废弃污染物主要是排泄物、生物残骸、残饵及分解产生的氮磷等化合物和蛋白质等有机物。我国目前养殖水净化技术主要有:机械过滤、紫外线和臭氧杀菌等物化处理以及生物处理。工艺中需要配合其他处理技术和设备一起进行,无形中增加了水处理成本。畜禽养殖废水主要包括粪尿液,圈舍、地面清洁、设备清洁等冲洗水,其中冲洗水占大部分,畜禽废水是高浓度的有机废水,水量大,固液混杂,较难分离,含有致病菌。畜禽养殖废水的主要处理模式有还田处理模式、自然处理模式、工业处理模式,其中工业处理模式包括物化处理技术和生物处理技术,前二者处理模式土地占用量大且处理效果受环境因素影响,工业模式运维费用高的同时还需专门技术人员管理,且水体的高负荷污染物特质影响了一系列工艺的处理效果。因此目前的养殖废水净化成本高、需要较多的人工操作,最终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电絮凝技术的废水净化处理系统,可用于去除水产或畜禽业养殖废水中的悬浮物、藻类、细菌、COD、以及氮磷等污染物,可实现废水的循环利用,该工艺具有无二次污染、占地面积小、反应时间短、操作简单、无需专门人员看管等优点。节约养殖用水和缓解环境压力的同时实现废物资源化利用,具有一定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设计的一种基于电絮凝技术的高效净化处理系统,主要包括相互连接的废水提升泵、一体式污水处理装置、电源和风机,所述一体式污水处理装置被分隔成电解区、反应区、斜板沉淀区、清水区和出水区。所述废水提升泵的输出端通过流量计、流量调节阀和相应管道连接一体式污水处理装置的进水口,在电解区内填充有电解极板,电解极板与外接电源通过电缆相连,电解区与反应区通过电解区溢流板相连,水流通过所述电解区溢流板进入反应区,在一体式污水处理装置的顶盖上设置通向反应区的反应区加药口,在一体式污水处理装置的侧壁设有与反应区连通的反应区曝气口,所述反应区的侧边设有只能将反应区输出的污水从下方送入斜板沉淀区的斜板沉淀区挡板,在斜板沉淀区内设有斜板填料,在斜板沉淀区与清水区间设有斜板沉淀区溢流板,水流通过所述斜板沉淀区溢流板进入清水区,在清水区内设有将清水区隔离成第一清水区和第二清水区的清水区挡板,所述清水区挡板的下方为流通口,在一体式污水处理装置的顶盖上设置通向第一清水区的清水区加药口,在一体式污水处理装置的侧壁设有与第二清水区连通的清水区曝气口,在第二清水区与出水区之间设置清水区溢流板,水流通过所述清水区溢流板进入出水区,出水区底部设置出水口。为了使得曝气更均匀,所述一体式污水处理装置的反应区曝气口和清水区曝气口内部均连接穿孔管用于均匀曝气,外部通过管道和阀门连接曝气风机,通过调节反应区进气阀和清水区进气阀调节相应的曝气量。为了使得进水更均匀,所述进水口上连接有带一个以上的出水孔的进水布水管,所述进水布水管置于电解区内底部位置。为了用于定期排放废水中分离得到的污泥,在电解区、反应区、斜板沉淀区和清水区的下方均设有排泥斗,分别用电解区排泥斗、固液分离区排泥斗和清水区排泥斗表示,且反应区和斜板沉淀区共用一个排泥斗,在电解区的下方设有与电解区排泥斗贯通的电解区排污口,在反应区和斜板沉淀区的下方设有与对应固液分离区排泥斗贯通的固液分离区排污口,在清水区下方设有与对应清水区排泥斗贯通的清水区排污口,在电解区排污口上设有电解区排污阀,在固液分离区排污口上设有固液分离区排污阀,在清水区排污口上设有清水区排污阀。为了方便安装,在一体式污水处理装置上方的四个角均设有一个用于一体式污水处理装置的吊装作用的吊耳。本技术得到的一种基于电絮凝技术的废水净化处理系统,具有以下优点:1)一种集氧化、还原、絮凝、杀菌等多种效应于一体的技术,能高效的实现处理废水中多种污染物的转变与脱稳沉降作用;2)电絮凝原位生成高活性絮凝剂,避免无机絮凝剂的加入,避免氯离子或硫酸根离子的加入,是一种真正无二次污染的废水处理技术,为废水处理后回用提供了可行性,且相对成本低;3)电絮凝过程中水电解产生的氧气及工艺和设备中的曝气系统产生的气体除了满足工艺需求,也增加了水中的溶解氧,系统出水使用时无需额外增氧设备;4)电絮凝系统出水的杀菌效果显著,后期可无需设备杀菌处理进行直接使用;5)本结构处理收集的污泥脱水后可以直接用作肥料,进行资源化利用;6)本结构具有显著的节水特性,高效,简单实用,占地面积小,易于被我国广大中小型养殖者所接受,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净化成本相对较低、无需要人工操作,工作效率高。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中一种基于电絮凝技术的废水净化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废水提升泵101、流量计102、流量调节阀103、一体式污水处理装置104、电源105、风机106、电解区1、反应区2、斜板沉淀区3、清水区4、第一清水区5、第二清水区6、出水区7、进水口8、进水布水管9、进水布水孔10、电解极板11、电解区溢流板12、反应区加药口13、反应区曝气口14、斜板沉淀区挡板15、斜板填料16、斜板沉淀区溢流板17、清水区加药口18、清水区挡板19、清水区曝气口20、清水区溢流板21、出水口22、顶盖23、反应区进气阀24、清水区进气阀25、电解区排泥斗26、固液分离区排泥斗27、清水区排泥斗28、电解区排污口29、固液分离区排污口30、清水区排污口31、电解区排污阀32、固液分离区排污阀33、清水区排污阀34、流通口35、吊耳36。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电絮凝技术的废水净化处理系统,主要包括相互连接的废水提升泵101、一体式污水处理装置104、电源105和风机106,所述一体式污水处理装置104被分隔成电解区1、反应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电絮凝技术的废水净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相互连接的废水提升泵(101)、一体式污水处理装置(104)、电源(105)和风机(106),所述一体式污水处理装置(104)被分隔成电解区(1)、反应区(2)、斜板沉淀区(3)、清水区(4)和出水区(7),所述废水提升泵(101)的输出端通过流量计(102)、流量调节阀(103)和相应管道连接一体式污水处理装置(104)的进水口(8),在电解区(1)内填充有电解极板(11),电解极板(11)与外接电源(105)通过电缆相连,电解区(1)与反应区(2)通过电解区溢流板(12)相连,水流通过所述电解区溢流板(12)进入反应区(2),在一体式污水处理装置(104)的顶盖(23)上设置通向反应区(2)的反应区加药口(13),在一体式污水处理装置(104)的侧壁设有与反应区(2)连通的反应区曝气口(14),所述反应区(2)的侧边设有只能将反应区(2)输出的污水从下方送入斜板沉淀区(3)的斜板沉淀区挡板(15),在斜板沉淀区(3)内设有斜板填料(16),在斜板沉淀区(3)与清水区(4)间设有斜板沉淀区溢流板(17),水流通过所述斜板沉淀区溢流板(17)进入清水区(4),在清水区(4)内设有将清水区(4)隔离成第一清水区(5)和第二清水区(6)的清水区挡板(19),所述清水区挡板(19)的下方为流通口(35),在一体式污水处理装置(104)的顶盖(23)上设置通向第一清水区(5)的清水区加药口(18),在一体式污水处理装置(104)的侧壁设有与第二清水区(6)连通的清水区曝气口(20),在第二清水区(6)与出水区(7)之间设置清水区溢流板(21),水流通过所述清水区溢流板(21)进入出水区(7),出水区(7)底部设置出水口(2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电絮凝技术的废水净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相互连接的废水提升泵(101)、一体式污水处理装置(104)、电源(105)和风机(106),所述一体式污水处理装置(104)被分隔成电解区(1)、反应区(2)、斜板沉淀区(3)、清水区(4)和出水区(7),所述废水提升泵(101)的输出端通过流量计(102)、流量调节阀(103)和相应管道连接一体式污水处理装置(104)的进水口(8),在电解区(1)内填充有电解极板(11),电解极板(11)与外接电源(105)通过电缆相连,电解区(1)与反应区(2)通过电解区溢流板(12)相连,水流通过所述电解区溢流板(12)进入反应区(2),在一体式污水处理装置(104)的顶盖(23)上设置通向反应区(2)的反应区加药口(13),在一体式污水处理装置(104)的侧壁设有与反应区(2)连通的反应区曝气口(14),所述反应区(2)的侧边设有只能将反应区(2)输出的污水从下方送入斜板沉淀区(3)的斜板沉淀区挡板(15),在斜板沉淀区(3)内设有斜板填料(16),在斜板沉淀区(3)与清水区(4)间设有斜板沉淀区溢流板(17),水流通过所述斜板沉淀区溢流板(17)进入清水区(4),在清水区(4)内设有将清水区(4)隔离成第一清水区(5)和第二清水区(6)的清水区挡板(19),所述清水区挡板(19)的下方为流通口(35),在一体式污水处理装置(104)的顶盖(23)上设置通向第一清水区(5)的清水区加药口(18),在一体式污水处理装置(104)的侧壁设有与第二清水区(6)连通的清水区曝气口(20),在第二清水区(6)与出水区(7)之间设置清水区溢流板(21),水流通过所述清水区溢流板(21)进入出水区(7),出水区(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艳黄文庭梁恩芳张风光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神同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