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希芳专利>正文

楼顶聚风发电、降温系统及建造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08164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风能利用技术领域,是一种可与楼房一同建造的,可在楼顶聚合一定风能高效率发电,同时引风入室或者在无风时抽吸排放室内热气的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顺应国家发展绿色建筑的利民利国战略,让房屋建筑企业在建楼的同时将主导风管、导风管分支和聚风口建造好,再安装由挡风板(2)、泄风板(3)、导风口(4)、风动轮(5)、发电机(6)、弹簧轴(7)、泄风板转轴(8)、压力弹簧(9)、泄风口(10)、收口沿(11)、风量开关(14)及过滤加湿器(15)等配套产品,即可实现聚风发电、降温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风能利用
,是一种可与楼房一同建造的,可在楼顶聚合一定风能高效率发电,同时引风入室或者在无风时抽吸排放室内热气的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风能利用
,尚无与楼房一同建造的,可利用楼房顶聚合一定风能高效率发电,同时引风入室或者在无风时抽吸排放室内热气对室内通风降温的系统。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本聚风发电、降温系统及建造方法,顺应国家发展绿色建筑的利民利国战略,让房屋建筑企业在建楼的同时将主导风管、导风管分支和聚风口建造好,再安装相关配套产品,形成可在楼房顶聚合一定风能高效率发电,并且不用电就能使自然风进入室内或使室内闷热空气排出室外,实现室内通风降温。
技术实现思路
一种可与楼房一同建造的,可利用楼房顶聚合一定风能高效率发电,同时引风入室或者在无风时抽吸排放室内热气的系统及建造方法。本专利技术主要由聚风口(1)、挡风板(2)、泄风板(3)、导风口(4)、风动轮(5)、发电机(6)、弹簧轴(7)、泄风板转轴(8)、压力弹簧(9)、泄风口(10)、收口沿(11)、主导风管(12)、导风管分支(13)、风量开关(14)及过滤加湿器(15)等配套组合而成,其大小不限,形状不限,材质不限。四附图说明图1、图2、图3是外大内小聚风口三视图。图4、图5、图6是内外同大聚风口三视图。其标注均为(1)聚风口;(2)挡风板;(3)泄风板;(4)导风口;(5)风动轮;(6)发电机;(7)弹簧轴;(8)泄风板转轴;(9)压力弹簧;(10)泄风口;(11)收口沿。图7、图8、图9是通风管道三视图,其标注为(12)主导风管;(13)导风管分支;(14)风量开关;(15)过滤加湿器。五具体实施例方式聚风口(1)南北向,长方形或正方形或圆桶形,前面、后面、上面均密封紧固,中段下面或一侧或一端下面或一侧设导风口,其余部分密封加固;南北两侧开放为聚风口,外大内小或内外同大,四边向内均有收口沿(11),与楼房一同建造而成或拼接安装,小型的可定型生产且可直接安装于南北大街两侧楼房窗外。挡风板(2)置于两侧聚风口内并遮盖收口沿(11),上边有弹簧轴(7),当风力由一侧的聚风口进入时,该侧挡风板向内向上扬起,而另一侧的挡风板则暂时封闭该侧的聚风口;无风时,两侧挡风板受弹簧轴作用均向内倾钭,可对室内热气流抽吸排放;在挡风板中间或上部或下部开设泄风口(10)。泄风板(3)安装在挡风板(2)外侧中间或上部或下部,能遮盖泄风口(10),上沿有转轴(8),外侧各有两个以上的压力弹簧(9)控制泄风板开闭。导风口(4)设在两聚风口中段下面或一侧,或两端下面或旁侧,呈圆形或方形或长形,其最小直径大于风动轮(5)外径,纵向或横向开口,且向下或向外突出的部分渐缩呈圆桶状或方形或长形,高度或长度大于风动轮高度或长度。风动轮(5)位于导风口(4)以内,立置或横置,呈圆形,涡轮式或风扇式,有一定高度或长度,遇风旋转,直接或间接带动发电机(6)发电。发电机(6),位于风动轮(5)以下或以外,直接或间接联接风动轮(5),并与必要配套设备常规联接。压力弹簧(9)位于两侧泄风板(3)外部,设定压力值多样化,在风力未超出设定压力值前泄风板不张开,当风力大于设定值后泄风板即自动张开,风力越大泄风板向外张开的角度越大,泄风能力越大,从而有效地保证发电机的正常运转和室内降温对过大风量的限制。泄风口(10)开于挡风板(2)上,可被泄风板遮盖,其开闭由压力弹簧控制。收口沿(11)设置于聚风口四周,可阻止挡风板向外张开。主导风管(12)位于风动轮下面或外面,圆形或方形或长形,直接垒砌或安装管道,上细下粗,按楼层间隔在不同高度上开设导风管分支(13)接口。导风管分支(13)安装管道,上细下粗,直达邻近各楼房内,然后接风量开关(14),再接过滤加湿器(15),将进风过滤加湿后排放于室内。权利要求1.一种聚风发电、降温系统及建造方法,其特征是可与楼房一同建造,可在楼房顶聚合一定风能使之高效率发电,同时引风入室或者在无风时抽吸排放室内热气对室内通风降温。主要由聚风口(1)、挡风板(2)、泄风板(3)、导风口(4)、风动轮(5)、发电机(6)、弹簧轴(7)、泄风板转轴(8)、压力弹簧(9)、泄风口(10)、收口沿(11)、主导风管(12)、导风管分支(13)、风量开关(14)及过滤加湿器(15)等配套组合而成,其大小、形状、材质均可多种多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风发电、降温系统及建造方法,其聚风口(1)的特征是南北向,长方形或正方形或圆桶形,前面、后面、上面均密封加固,中段下面或一侧或一端下面或一侧设导风口(4),其余处密封加固,南北两侧开聚风口,外大内小或内外同大,外口边有收口沿(1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风发电、降温系统及建造方法,其挡风板(2)的特征是置于两侧聚风口收口沿内,可遮盖聚风口,上边有弹簧轴(7),当风力由左侧聚风口进入时,左侧挡风板向内向上扬起,而右侧的挡风板则暂时封闭右侧的聚风口,当无风时,两侧挡风板向内倾斜,自动对室内热气抽吸排放,在挡风板中间或上部或下部设泄风口(1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风发电、降温系统及建造方法,其风泄风板(3)的特征是安装在挡风板(2)的外侧中间或上部或下部,遮盖泄风口(10),上沿有转轴(8),外侧各有两个以上的压力弹簧(9)。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风发电、降温系统及建造方法,其导风口(4)的特征是设在两聚风口中段下面或一侧,或两端下面或旁侧,呈圆形或方形或长形,其最小直径大于风动轮(5)外径,向下或向外突出的部分渐缩呈圆桶状,或方形或长形,其高度或长度大于风动轮高度或长度。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风发电、降温系统及建造方法,其风动轮(5)的特征是位于导风口(4)以内,立置或横置,呈圆形,涡轮式或风扇式,有一定高度或长度,遇风旋转,中心传轴直接或间接与发电机(6)联接,带动发电机(6)发电。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风发电、降温系统及建造方法,其泄风口(10)的特征是开于挡风板(2)上,可被泄风板遮盖,其开闭由压力弹簧控制。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风发电、降温系统及建造方法,其主导风管(12)的特征是位于风动轮下面或外面,圆形或方形或长形,直接垒砌或安装管道,上细下粗,按楼层间隔在不同高度上开设分支接口。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风发电、降温系统及建造方法,其导风管分支(13)的特征是前接主导风管(12),安装管道,上细下粗,直达邻近各楼房内,然后接风量开关(14)和过滤加湿器(15)。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属于风能利用
,是一种可与楼房一同建造的,可在楼顶聚合一定风能高效率发电,同时引风入室或者在无风时抽吸排放室内热气的系统。本专利技术顺应国家发展绿色建筑的利民利国战略,让房屋建筑企业在建楼的同时将主导风管、导风管分支和聚风口建造好,再安装由挡风板(2)、泄风板(3)、导风口(4)、风动轮(5)、发电机(6)、弹簧轴(7)、泄风板转轴(8)、压力弹簧(9)、泄风口(10)、收口沿(11)、风量开关(14)及过滤加湿器(15)等配套产品,即可实现聚风发电、降温目的。文档编号F24F7/04GK1924252SQ20061010674公开日2007年3月7日 申请日期2004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聚风发电、降温系统及建造方法,其特征是:可与楼房一同建造,可在楼房顶聚合一定风能使之高效率发电,同时引风入室或者在无风时抽吸排放室内热气对室内通风降温。主要由:聚风口(1)、挡风板(2)、泄风板(3)、导风口(4)、风动轮(5)、发电机(6)、弹簧轴(7)、泄风板转轴(8)、压力弹簧(9)、泄风口(10)、收口沿(11)、主导风管(12)、导风管分支(13)、风量开关(14)及过滤加湿器(15)等配套组合而成,其大小、形状、材质均可多种多样。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希芳
申请(专利权)人:刘希芳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