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向自循环碳化硅机械密封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密封
,具体为一种双向自循环碳化硅机械密封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有一种双向自循环碳化硅机械密封装置采用双密封面结构,即设有两组密封面,且分别安装在压盖的两端,一组位于泵腔内,一组位于泵体外。由于两组的静环座直接固定在压盖的孔内,这样虽然节省了轴向安装空间,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两组密封结构这种安装方式,而泵轴的偏摆过程中,因无摆动间隙和缓冲而直接造成静环或者静环座碎裂。另外一般在压盖上增加冷却液进出通道,从而对内部的零件进行冷却,但是由于冷却液仅仅依靠进口的压力来冲洗,而且对轴向距离较远的两端有冲洗和对流的作用,从而降低了冷却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在同等设计空间下,串联组合式密封环设计,增强扰动性、从而提高抗偏摆性能,因此可以减小密封环碎裂的几率,在驱动环上增加泵效环结构,从而能增加冷却效果,且泵效环设计对轴无旋向要求都能的双向自循环碳化硅机械密封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向自循环碳化硅机械密封装置,包括与泵轴(1)连接的轴套(2)、与泵体连接的压盖(3),所述轴套(2)固定在泵轴(1)外且贯穿在压盖(3)的孔,所述轴套(2)上设有两组密封机构:第一密封机构和第二密封机构,所述第一密封机构位于压盖(3)的外侧,所述第二密封机构位于压盖(3)的内侧的泵腔内;其特征在于:/n所述第一密封机构包括第一动环(4)、第一静环(5)、第一静环座(6)、驱动环(7)和多根第一弹簧(8);所述驱动环(7)套在轴套(2)的外端且两者周向限位,且轴套(2)的外壁与驱动环(7)的内壁密封;所述第一动环(4)、第一静环(5)套在驱动环(7)外,所述第一动环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向自循环碳化硅机械密封装置,包括与泵轴(1)连接的轴套(2)、与泵体连接的压盖(3),所述轴套(2)固定在泵轴(1)外且贯穿在压盖(3)的孔,所述轴套(2)上设有两组密封机构:第一密封机构和第二密封机构,所述第一密封机构位于压盖(3)的外侧,所述第二密封机构位于压盖(3)的内侧的泵腔内;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密封机构包括第一动环(4)、第一静环(5)、第一静环座(6)、驱动环(7)和多根第一弹簧(8);所述驱动环(7)套在轴套(2)的外端且两者周向限位,且轴套(2)的外壁与驱动环(7)的内壁密封;所述第一动环(4)、第一静环(5)套在驱动环(7)外,所述第一动环(4)与驱动环(7)周向限位,且第一动环(4)的外侧壁与驱动环(7)的外侧面密封;所述第一静环(5)固定在第一静环座(6)上,所述第一静环座(6)周向限位在压盖(3)上且两者轴向滑动连接;每根第一弹簧(8)的内端嵌入在压盖(3)的外端的第一定位孔(3.1)内,另一端与第一静环座(6)相抵,所述第一静环(5)的一端端面通过第一弹簧(8)紧贴在第一动环(4)的一端端面上形成第一密封面;
所述第二密封机构包括第二动环(9)、第二静环(10)、第二静环座(11)和多根第二弹簧(12);所述第二动环(9)、第二静环(10)、第二静环座(11)均套在轴套(2)外,所述第二静环座(11)周向限位在压盖(3)上且两者轴向滑动,所述第二动环(9)固定在轴套(2)的内端;每根第二弹簧(12)的一端嵌入在在压盖(3)的内端的第二定位孔(3.2)内,另一端与第二静环座(11)的一端相抵,所述第二静环(10)的一端端面通过第二弹簧(12)紧贴在第二动环(9)的一端端面上形成第二密封面;
所述第二动环(9)的内壁、第二静环(10)的内壁、第二静环座(11)的内壁均与轴套(2)的外壁之间设有间距,所述压盖(3)的内壁、第一密封面、第二密封面和轴套(2)形成一个封闭的冲洗冷却空腔,所述压盖(3)上设有一个进液口(3.3)和出液口(3.4),所述进液口(3.3)和出液口(3.4)均与冲洗冷却空腔连通,所述第一弹簧(8)、第二弹簧(12)和驱动环(7)的内端均位于冲洗冷却空腔内;所述驱动环(7)靠近压盖(3)的一端端面设有多个沿圆周均匀分布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邬国平,颜碧能,谢方民,何兴龙,沈赟,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伏尔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