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地下室基础改造施工方法及其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特别涉及一种地下室基础改造施工方法及其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国内城市化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既有建筑会因各种原因进行改建、扩建,对地基基础进行补强的需求越来越多。进行地下室基础改造时,往往需要增加桩基础以加强抗浮或抗压承载力。通常的,地下室基础改造是在基础底板完成后才进行的,所以大型的机械不具备工作空间,一般只能采用锚杆静压桩技术进行局部地基补强施工。锚杆静压桩技术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建筑地基补强加固技术。现有公知的锚杆静压桩的施工工艺是:先在建筑物基础上预留或开凿压桩孔,在压桩孔周围将地脚螺栓埋植在基础上,在压桩孔上方架设反力架,反力架下端与地脚螺栓固接;利用建筑物自重作反力采用千斤顶将预制的混凝土桩段或钢桩段,逐段压入土中,桩段长度随工作面高度而定,当桩压入至设计深度或某持力层后,将桩与基础迅速用混凝土浇筑在一起,形成整体。然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发现,锚杆静压桩工艺仅适用于地下水位低于混凝土基础底板的情况。当地下水位高于混凝土基础底板时,由于底板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下室基础改造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步骤一、测量放样,确定桩位;/n步骤二、根据桩位在地下室顶板、中楼板和底板上分别开洞;/n步骤三、制作钢护筒,并根据楼层高度埋设所述钢护筒;/n步骤四、桩机就位,并进行正循环成孔;/n步骤五、进行第一次清孔;/n步骤六、检测成孔质量;/n步骤七、下钢筋笼,放导管;/n步骤八、进行第二次清孔;/n步骤九、灌注混凝土;/n步骤十、混凝土养护。/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室基础改造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一、测量放样,确定桩位;
步骤二、根据桩位在地下室顶板、中楼板和底板上分别开洞;
步骤三、制作钢护筒,并根据楼层高度埋设所述钢护筒;
步骤四、桩机就位,并进行正循环成孔;
步骤五、进行第一次清孔;
步骤六、检测成孔质量;
步骤七、下钢筋笼,放导管;
步骤八、进行第二次清孔;
步骤九、灌注混凝土;
步骤十、混凝土养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基础改造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护筒分节制作,每一节由若干块圆弧形定型钢模板拼接而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基础改造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埋设钢护筒时,在所述钢护筒的外侧设置钢管抱箍,并将所述钢管抱箍与其周边的钢管排架固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下室基础改造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抱箍的间距从上到下逐渐减小。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基础改造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埋设钢护筒之前,在底板上开洞之后,还包括:在所述底板上安装底座钢板;
所述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海忠,顾辉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建工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