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土工格室的生态护坡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078589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9 03: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土工格室的生态护坡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坡面清理:首先对需要护坡位置的杂物进行清理,然后施工浇筑底部基础,使得坡面平整,不能出现坡面凹凸不平的情况,且需要将坡面较大颗粒的石块进行清除,凹进去的部分用土壤进行填充,坡面施工完成后在阳光下晾晒两天;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生态护坡技术领域。该基于土工格室的生态护坡方法,改变了传统方式下通过混凝土框格和无纺布植生袋进行护坡的方式,在保证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减少了钢筋混凝土用量,提高了整体的生态效果,且增加了植物防护内容,视觉效果美观且利于生态恢复,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腐蚀或被磨耗的情况,生态框安装简单,原料易得。

Ecological slope protection method based on geoce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土工格室的生态护坡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态护坡
,具体为一种基于土工格室的生态护坡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国内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对于公路、铁路以及水利工程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越来越重视,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因此在进行边坡防护时,仅依靠物理工程不能确保边坡的防护效果,还要注重生态防护措施的应用,以此来提高边坡生态环境质量,提高边坡景观工程的视觉效果。土工格室生态护坡是一种采用高密度聚乙烯片材焊接而成的蜂窝状三维立体网格结构,土工格室生态护坡技术成本低,施工简便,具有较好的环保效益,在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现有的护坡结构一般是通过混凝土框格进行处理,然后在混凝土框格的内部种植无纺土工布植生袋,混凝土框格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不利于生态恢复,无纺土工布植生袋为塑料制品,成本高,降解速度慢,对于生态环境有一定影响。同时无纺布植生袋网眼密,难以生长双子叶植物,影响了整体的护坡效果。传统的土工格室的生态护坡方法,通过混凝土框格和无纺布植生袋进行护坡,不能在保证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减少钢筋混凝土用量,降低了整体的生态效果,视觉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土工格室的生态护坡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nS1、坡面清理:首先对需要护坡位置的杂物进行清理,然后施工浇筑底部基础,使得坡面平整,不能出现坡面凹凸不平的情况,且需要将坡面较大颗粒的石块进行清除,凹进去的部分用土壤进行填充,坡面施工完成后在阳光下晾晒两天;/nS2、生态框(1)安装:通过提供的原部件安装生态框(1),且预先根据坡面面积和生态框(1)的尺寸计算所需的生态框(1)数量,安装完成后放置备用;/nS3、水平码放生态框(1):首先通过尺子测量坡面整体的高度,当整体高度大于3米,则需要安装锚固体系,当整体高度低于3米,则不需要安装锚固体系,确定坡面高度后先水平码放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土工格室的生态护坡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坡面清理:首先对需要护坡位置的杂物进行清理,然后施工浇筑底部基础,使得坡面平整,不能出现坡面凹凸不平的情况,且需要将坡面较大颗粒的石块进行清除,凹进去的部分用土壤进行填充,坡面施工完成后在阳光下晾晒两天;
S2、生态框(1)安装:通过提供的原部件安装生态框(1),且预先根据坡面面积和生态框(1)的尺寸计算所需的生态框(1)数量,安装完成后放置备用;
S3、水平码放生态框(1):首先通过尺子测量坡面整体的高度,当整体高度大于3米,则需要安装锚固体系,当整体高度低于3米,则不需要安装锚固体系,确定坡面高度后先水平码放生态框(1),相邻生态框(1)之间采用钢丝或者钉连接;
S4、逐层码放生态框(1):坡面水平一层安装好之后开始逐层码放,重复S3中的操作,且相邻两层之间需要错缝码放,确保整体的稳定,坡面整体安装完成后需要进行检查;
S5、坡面种植:按设计比例配合草种、灌木种子、木纤维、保水剂、粘合剂、肥料及水的混合物,并通过喷播机均匀喷射于坡面,然后根据实际情况浇水完成预沉降;
S6、种子养护:为使S5中坡面的种子免受雨水冲刷,并实现保温保湿,前期加盖稻草、秸秆编织席覆盖,种子发芽后,及时对稀疏地区进行补种或补栽,这样就完成了生态护坡的整体流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土工格室的生态护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在水平码放生态框(1)之前,需要在坡面最底部安装带勾膨胀螺栓(2)对最底部一层的生态框(1)进行一定的支撑,且坡面最顶部一层的生态框(1)需要与路面挡水缘(3)的底部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土工格室的生态护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生态框(1)安装完成后需要检查连接处的固定效果,当销钉出现松动需要进行加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阳升蔡德钩徐礼根杨斌魏少伟姚建平吕宋楼梁伟耿琳李斯孙宣曹渊东申文军安旭周川云刘中心李政朱洪伟冷景岩张万涛张凤维曹佳志曹佳磊王立伟谢良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北京铁科特种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河北润石橡塑有限公司北京华铁时代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