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吸收震动偏差的柔性雷达支架,包括相互扣合的支架底座和支架顶盖,所述支架底座和支架顶盖之间形成用于设置雷达的容纳空间,所述支架底座包括:居中布置的底座中心,以及围绕所述底座中心的四周布置的底座边缘,所述底座边缘和底座中心之间通过四个柔性结构连接,所述柔性结构构成为朝向所述支架顶盖凸起的U型悬臂梁。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柔性雷达支架,通过U型柔性结构的设计,即使在车身大幅震动的情况下,该柔性雷达支架仍然可以吸收行车过程中上下及左右方向的晃动,从而降低车身震动对雷达探测精度的影响。
A flexible radar support for absorbing vibration devi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吸收震动偏差的柔性雷达支架
本技术涉及雷达支架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吸收震动偏差的柔性雷达支架。
技术介绍
现今汽车消费者对于车辆的功能要求越来越高,各种高端雷达的使用也越来越多。对于保险杠而言,各种功能的雷达与保险杠集成,不仅提升了保险杠的功能性,也提高了保险杠的价值。但是,雷达与蒙皮集成后,在行车过程中,遇到颠簸的路况,蒙皮的震动会引起雷达的抖动。由于现阶段运用于车辆的雷达频段都比较高(比如77GHz毫米波雷达),这对于对手件的稳定性要求比较高。特别是对于高精度要求的雷达而言,行车过程中,车辆震动对于雷达的探测精度带来一定的影响。现阶段,高精度的雷达大部分集成于车身骨架或格栅区域,这些区域往往可以为雷达提供比较稳定的定位系统,在行车过程中,对雷达的影响较小,但是这对于雷达的布置又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吸收震动偏差的柔性雷达支架,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雷达的探测精度受到车辆震动影响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吸收震动偏差的柔性雷达支架,包括相互扣合的支架底座和支架顶盖,所述支架底座和支架顶盖之间形成用于设置雷达的容纳空间,所述支架底座包括:居中布置的底座中心,以及围绕所述底座中心的四周布置的底座边缘,所述底座边缘和底座中心之间通过四个柔性结构连接,所述柔性结构构成为朝向所述支架顶盖凸起的U型悬臂梁。优选地,四个所述U型悬臂梁分别在上、下、左、右四个方向对称布置。优选地,所述底座边缘和底座中心之间的四个角落处镂空断开。优选地,所述底座中心的四个角落处具有朝向所述底座边缘延伸并与所述底座边缘保持间隔的第一凸片,所述第一凸片上设有螺钉孔。优选地,所述支架顶盖的四个角落处具有用于和所述第一凸片配合的第二凸片,所述第二凸片上设有螺钉孔。优选地,所述支架底座和支架顶盖之间通过自攻螺钉紧固。优选地,所述U型悬臂梁的侧壁处的壁厚为2.0mm~3.0mm。优选地,所述U型悬臂梁的折弯部的壁厚为1.0mm~2.0mm。优选地,所述U型悬臂梁的折弯部的圆角半径为3.5mm~4.5mm。优选地,所述U型悬臂梁的两个侧壁之间形成的夹角为40°~50°。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柔性雷达支架,通过U型柔性结构的设计,即使在车身大幅震动的情况下,该柔性雷达支架仍然可以吸收行车过程中上下及左右方向的晃动,从而降低车身震动对雷达探测精度的影响;另外,该柔性雷达支架可以在雷达允许布置的范围内提供更多的雷达位置选择,同时也增加了保险杠的功能性。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柔性雷达支架在使用状态下的总装图;图2是如图1所示结构的剖视图;图3是支架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如图3所示支架底座的剖视图;图5是支架顶盖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支架底座上的U型悬臂梁的细节放大示意图;图7是该柔性雷达支架在变形前后的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应理解,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非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结合图1、图2所示,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柔性雷达支架100在使用状态下的示意图,该柔性雷达支架100包括相互扣合的支架底座1和支架顶盖2,雷达200设置于支架底座1和支架顶盖2之间形成的容纳空间中。具体地,结合图3、图4所示,支架底座1包括:居中布置的底座中心12,以及围绕底座中心12的四周布置的底座边缘11,底座边缘11和底座中心12之间通过四个柔性结构连接,柔性结构构成为朝向支架顶盖2凸起的U型悬臂梁13。通过该U型悬臂梁13的设置,柔性雷达支架100可吸收车身蒙皮带来的震动偏差,减少蒙皮振动对雷达200探测精度的影响。根据该优选实施例,四个U型悬臂梁13分别在上、下、左、右四个方向对称布置,底座边缘11和底座中心12之间的四个角落处镂空断开。根据该优选实施例,底座中心12的四个角落处具有朝向底座边缘11延伸并与底座边缘11保持间隔的第一凸片14,第一凸片14上设有螺钉孔15。如图5所示,支架顶盖2的四个角落处相应具有用于和第一凸片14配合的第二凸片21,第二凸片21上也设有螺钉孔22。因此,根据该优选实施例,相互扣合的支架底座1和支架顶盖2之间通过自攻螺钉依次穿过螺钉孔22、15即可实现紧固。根据本技术,如图6所示,U型悬臂梁13的折弯部132的壁厚T1优选为1.0mm~2.0mm。U型悬臂梁13的侧壁131处的壁厚T2优选为2.0mm~3.0mm。U型悬臂梁13的折弯部132的圆角半径R优选为3.5mm~4.5mm。U型悬臂梁13的两个侧壁131之间形成的夹角α优选为40°~50°。根据该优选实施例,U型悬臂梁13的折弯部132的壁厚T1为1.5mm,侧壁131处的壁厚T2为2.5mm,折弯部132的圆角半径R为4.0mm,两个侧壁131之间形成的夹角α为43°。根据上述优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柔性雷达支架100,在车辆震动时,由于U型悬臂梁13的特别设计,并且雷达200本身存在一定的重量,该柔性雷达支架100利用雷达自重以及U型柔性特征吸收一部分震动,在此过程中,柔性雷达支架100仅发生轻微形变,如图7中虚线所示,从而最大程度地降低车身震动对雷达探测精度的影响。以上所述的,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的范围,本技术的上述实施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凡是依据本技术申请的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等效变化与修饰,皆落入本技术专利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本技术未详尽描述的均为常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吸收震动偏差的柔性雷达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扣合的支架底座和支架顶盖,所述支架底座和支架顶盖之间形成用于设置雷达的容纳空间,所述支架底座包括:居中布置的底座中心,以及围绕所述底座中心的四周布置的底座边缘,所述底座边缘和底座中心之间通过四个柔性结构连接,所述柔性结构构成为朝向所述支架顶盖凸起的U型悬臂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收震动偏差的柔性雷达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扣合的支架底座和支架顶盖,所述支架底座和支架顶盖之间形成用于设置雷达的容纳空间,所述支架底座包括:居中布置的底座中心,以及围绕所述底座中心的四周布置的底座边缘,所述底座边缘和底座中心之间通过四个柔性结构连接,所述柔性结构构成为朝向所述支架顶盖凸起的U型悬臂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雷达支架,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U型悬臂梁分别在上、下、左、右四个方向对称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雷达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边缘和底座中心之间的四个角落处镂空断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柔性雷达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中心的四个角落处具有朝向所述底座边缘延伸并与所述底座边缘保持间隔的第一凸片,所述第一凸片上设有螺钉孔。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霞,孔佺佺,林淼天,
申请(专利权)人:延锋彼欧汽车外饰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