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智能细胞动态培养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07577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9 02:41
本发明专利技术生物智能细胞动态培养系统包括支撑架(100),其开设有夹具卡槽(101),所述夹具卡槽(101)的上沿与培养池(102)的外沿卡接;驱动部(200),其包括外壳(201)、第一电机(202)、转盘(203)、销杆(204)、第一连杆(205)、滑杆(206)、第一导轨(207)、支撑杆(208);夹具(300),其包括第一夹头(301)、第二夹头(302)。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一个与支撑架(100)固定的第二夹头(302)和通过驱动部(200)移动的第一夹头(301)产生相对的运动,从而使配置在第一夹头(301)、第二夹头(302)上的薄膜(400)有规律性地被拉伸和舒缓。

Dynamic culture system of biological intelligent cell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生物智能细胞动态培养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实验用具,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拉伸细胞并培养的系统。
技术介绍
细胞(英文名:cell)并没有统一的定义,比较普遍的提法是:细胞是生物体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已知除病毒之外的所有生物均由细胞所组成,但病毒生命活动也必须在细胞中才能体现。传统细胞拉伸实验中,如果需要将细胞附着在一个圆形薄膜(400)上,所述圆形薄膜(400)放置在一个可变气压的瓶子的瓶口处,实验时,通过调节可变气压的瓶子的气压,来改变薄膜(400)的凹凸状态,从而拉伸附着在薄膜(400)上的细胞的大小。上述细胞拉伸方式是采用等比放大的方式将细胞进行拉伸,而某些细胞仅仅只能单方向进行拉伸。因此,目前亟需多功能的一种能够单方向拉伸细胞的培养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单方向拉伸细胞的培养系统。本专利技术生物智能细胞动态培养系统,包括支撑架,其开设有夹具卡槽,所述夹具卡槽的上沿与培养池的外沿卡接;驱动部,其包括外壳、第一电机、转盘、销杆、第一连杆、滑杆、第一导轨、支撑杆,所述外壳与所述支撑架固定,所述外壳内表面与所述第一电机固定,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转盘连接,所述转盘的远离所述第一电机的表面通过轴承安装有销杆,所述销杆与所述第一连杆固定,所述第一连杆与滑杆的一端铰链连接,所述滑杆沿所述第一导轨横向移动,所述第一导轨与所述外壳固定,所述外壳在所述滑杆的一端开设有能让其伸出的第一通孔,所述滑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杆固定;r>夹具,其包括第一夹头、第二夹头,所述第一夹头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杆固定,所述第二夹头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架的夹具卡槽的远离所述支撑杆的一侧固定。本专利技术生物智能细胞动态培养系统,其中所述第一夹头、第二夹头与薄膜的两端固定,所述薄膜用于培养细胞。本专利技术生物智能细胞动态培养系统,其中所述第一夹头、第二夹头与动物组织的两端固定。本专利技术生物智能细胞动态培养系统,其中所述支撑架设有挤压部,所述挤压部包括第一杆体、螺旋管、顶球、绳体、磁铁球、永磁铁块,所述第一杆体的下端与所述支撑架固定,所述第一杆体的上端与所述螺旋管固定,所述螺旋管的一端朝向所述第一夹头的端面,所述螺旋管的另一端由上至下朝向所述第一夹头、第二夹头之间连线的中点,所述螺旋管内延其轴向设有多个顶球,所述多个顶球的中间设有与其形状相同的磁铁球,所述螺旋管的中部固定有永磁铁块,所述永磁铁块与所述磁铁球相互吸引,所述多个顶球、磁铁球通过绳体串连并相互固定,螺旋管的一端的顶球与所述第一夹头的端面接触。本专利技术生物智能细胞动态培养系统,其中所述绳体为水管,所述绳体的一端从靠近所述第一夹头的顶球伸入并与水泵连接,靠近所述薄膜的顶球沿其径向开设有至少四个喷水孔,其中一个喷水孔与所述绳体连通,所述水泵内设有培养液,所述培养池的底部与下水管的上端连通,所述下水管的中部穿过支撑架,下水管的上部设有阀门。本专利技术生物智能细胞动态培养系统,其中所述驱动部设有控制模块,其中,所述控制模块与第一电机的电源模块连接,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数据输入模块,其用于输入细胞的类型、细胞数量b、培养时间c;数据库,其设有与细胞类型对应的类型系数a;频率输出模块,其根据数据库而输出与细胞的类型对应的类型系数a,再根据类型系数a、细胞数量b、培养时间c按如下公式输出频率P:其中,输出频率P的单位为Hz;细胞数量b的单位为百个,并且,通过四舍五入法保留整数位;培养时间c的单位为6小时,并且,不足6小时的时候采用进一法保留整数位;其中,控制模块根据上述输出频率P控制第一电机的电源模块以上述频率P驱动第一夹头。本专利技术生物智能细胞动态培养系统,其中所述驱动部设有控制模块,其中,所述控制模块与第一电机的电源模块连接,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数据输入模块,其用于输入细胞的类型、细胞数量b、培养时间c;数据库,其设有与细胞类型对应的类型系数a;拉伸幅度输出模块,其根据数据库而输出与细胞的类型对应的类型系数a,再根据类型系数a、细胞数量b、培养时间c按如下公式输出幅度F:其中,输出频率F的单位为毫米;细胞数量b的单位为百个,并且,通过四舍五入法保留整数位;培养时间c的单位为6小时,并且,不足6小时的时候采用进一法保留整数位;其中,控制模块根据上述输出幅度F控制第一电机的电源模块以上述幅度F驱动第一夹头的运动幅度。其中,所述第一夹头的运动幅度为伸出最长距离与缩回最短距离的差值。本专利技术生物智能细胞动态培养系统,其中所述夹具上设有搅拌部,所述搅拌部包括第二连杆、搅拌叶、卡销、第三连杆,所述第二夹头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固定,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搅拌叶的一端铰链连接,所述搅拌叶的上端面开设有长圆孔,所述长圆孔内设有沿其移动的卡销,所述卡销与所述第三连杆的一端固定,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夹头的一端铰链连接。本专利技术生物智能细胞动态培养系统与现有技术不同之处在于本专利技术生物智能细胞动态培养系统通过一个与支撑架固定的第二夹头和通过驱动部移动的第一夹头产生相对的运动,从而使配置在第一夹头、第二夹头上的薄膜有规律性地被拉伸和舒缓,并不断地通过第一电机的转动而重复上述运动,以致于使附着在薄膜上的细胞进行横向的拉伸,以便符合细胞培养实验要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生物智能细胞动态培养系统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生物智能细胞动态培养系统的轴侧图;图2是生物智能细胞动态培养系统的一部分的爆炸图;图3是生物智能细胞动态培养系统的驱动部的俯视图;图4是生物智能细胞动态培养系统的挤压部的局部俯视图;图5是生物智能细胞动态培养系统的挤压部的局部主视图;图6是图4的局部放大图;图7是图4的一种变形结构的俯视图;图8是图7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8所示,参见图1~3,本专利技术生物智能细胞动态培养系统包括支撑架100,其开设有夹具卡槽101,所述夹具卡槽101的上沿与培养池102的外沿卡接;驱动部200,其包括外壳201、第一电机202、转盘203、销杆204、第一连杆205、滑杆206、第一导轨207、支撑杆208,所述外壳201与所述支撑架100固定,所述外壳201内表面与所述第一电机202固定,所述第一电机202的输出轴与所述转盘203连接,所述转盘203的远离所述第一电机202的表面通过轴承安装有销杆204,所述销杆204与所述第一连杆205固定,所述第一连杆205与滑杆206的一端铰链连接,所述滑杆206沿所述第一导轨207横向移动,所述第一导轨207与所述外壳201固定,所述外壳201在所述滑杆206的一端开设有能让其伸出的第一通孔,所述滑杆206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杆208固定;夹具300,其包括第一夹头301、第二夹头302,所述第一夹头301的一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物智能细胞动态培养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支撑架(100),其开设有夹具卡槽(101),所述夹具卡槽(101)的上沿与培养池(102)的外沿卡接;/n驱动部(200),其包括外壳(201)、第一电机(202)、转盘(203)、销杆(204)、第一连杆(205)、滑杆(206)、第一导轨(207)、支撑杆(208),所述外壳(201)与所述支撑架(100)固定,所述外壳(201)内表面与所述第一电机(202)固定,所述第一电机(202)的输出轴与所述转盘(203)连接,所述转盘(203)的远离所述第一电机(202)的表面通过轴承安装有销杆(204),所述销杆(204)与所述第一连杆(205)固定,所述第一连杆(205)与滑杆(206)的一端铰链连接,所述滑杆(206)沿所述第一导轨(207)横向移动,所述第一导轨(207)与所述外壳(201)固定,所述外壳(201)在所述滑杆(206)的一端开设有能让其伸出的第一通孔,所述滑杆(206)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杆(208)固定;/n夹具(300),其包括第一夹头(301)、第二夹头(302),所述第一夹头(301)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杆(208)固定,所述第二夹头(302)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架(100)的夹具卡槽(101)的远离所述支撑杆(208)的一侧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智能细胞动态培养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架(100),其开设有夹具卡槽(101),所述夹具卡槽(101)的上沿与培养池(102)的外沿卡接;
驱动部(200),其包括外壳(201)、第一电机(202)、转盘(203)、销杆(204)、第一连杆(205)、滑杆(206)、第一导轨(207)、支撑杆(208),所述外壳(201)与所述支撑架(100)固定,所述外壳(201)内表面与所述第一电机(202)固定,所述第一电机(202)的输出轴与所述转盘(203)连接,所述转盘(203)的远离所述第一电机(202)的表面通过轴承安装有销杆(204),所述销杆(204)与所述第一连杆(205)固定,所述第一连杆(205)与滑杆(206)的一端铰链连接,所述滑杆(206)沿所述第一导轨(207)横向移动,所述第一导轨(207)与所述外壳(201)固定,所述外壳(201)在所述滑杆(206)的一端开设有能让其伸出的第一通孔,所述滑杆(206)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杆(208)固定;
夹具(300),其包括第一夹头(301)、第二夹头(302),所述第一夹头(301)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杆(208)固定,所述第二夹头(302)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架(100)的夹具卡槽(101)的远离所述支撑杆(208)的一侧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智能细胞动态培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头(301)、第二夹头(302)与薄膜(400)的两端固定,所述薄膜(400)用于培养细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智能细胞动态培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头(301)、第二夹头(302)与动物组织的两端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物智能细胞动态培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00)设有挤压部(500),所述挤压部(500)包括第一杆体(501)、螺旋管(502)、顶球(503)、绳体(504)、磁铁球(505)、永磁铁块(506),所述第一杆体(501)的下端与所述支撑架(100)固定,所述第一杆体(501)的上端与所述螺旋管(502)固定,所述螺旋管(502)的一端朝向所述第一夹头(301)的端面,所述螺旋管(502)的另一端由上至下朝向所述第一夹头(301)、第二夹头(302)之间连线的中点,所述螺旋管(502)内延其轴向设有多个顶球(503),所述多个顶球(503)的中间设有与其形状相同的磁铁球(505),所述螺旋管(502)的中部固定有永磁铁块(506),所述永磁铁块(506)与所述磁铁球(505)相互吸引,所述多个顶球(503)、磁铁球(505)通过绳体(504)串连并相互固定,螺旋管(502)的一端的顶球(503)与所述第一夹头(301)的端面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物智能细胞动态培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绳体(504)为水管,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秀旺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茵维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