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城市河道水体修复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07137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9 01: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城市河道水体修复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目标水体中布置曝气设备,保持水体的溶解氧浓度保持在3‑4mg/L及以上;(2)测定目标水体的总水量以及目标水体中氮含量、磷含量和叶绿素a的含量;(3)根据总水量和叶绿素a的含量向目标水体内放流鲢鱼和鲫鱼;(4)在放流鲢鱼和鲫鱼8~10月后进行捕捞;(5)捕捞后的一个月至两个月内放流一定数量的同类鱼,观察水体的变化情况。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人工曝气结合增加水体水生动物种群数量鱼类的办法,以达到改善并提升封闭河道水体的方法,在水体中增加水生动物鱼类食用藻类,降低了水体中的藻类,从而间接降低了水体中的氮磷含量,水域生态系统食物链平衡了,水质也得到改善。

A method of urban river water resto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城市河道水体修复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体生态修复方法
,尤其涉及一种城市河道水体修复的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的推广,城市河道的重要性日趋显著,河道已经融入了人们的生活,人们也日益关注以水景为主题的小区、园林、城镇等的建设。城市河道对于居民生活和城市发展已具有重要的意义,已是城市人居环境的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美学价值和经济意义。城市河道大多为近于封闭的静止或缓流水体,同时具有水域面积小、易受污染、水体自净能力低等特点,加上外源污染物的注入,使水体中的氮磷营养元素积累,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当前城市封闭河道污染问题尤其是富营养化问题现象比较突出,封闭河道的问题特别是水体黑臭现象已变成亟待解决的问题,影响了水体生态和城市景观,封闭河道极易发生藻类泛滥,水体发黑发臭、蚊蝇滋生等等现象,严重影响周边区域的环境。城市河道治理常用的方法有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和生态法等等,但都不能根本性地解决封闭河道的问题,特别是水体的黑臭的问题,所以目前封闭河道的治理也成为新的污水治理领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城市河道水体修复的方法,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城市河道水体修复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目标水体中布置曝气设备,检测水体的溶解氧浓度,当溶解氧浓度低于2mg/L时进行曝气,保持水体的溶解氧浓度保持在3-4mg/L及以上;(2)测定目标水体的总水量以及目标水体中的氮含量、磷含量和叶绿素a的含量;(3)根据总水量、氮含量、磷含量和叶绿素a的含量向目标水体内放流鲢鱼和鲫鱼,鲢鱼与鲫鱼的放流比例为70~76:11~5;(4)在放流鲢鱼和鲫鱼8~10月后进行捕捞;(5)捕捞后的一个月至两个月内放流一定数量的同类鱼,观察水体的变化情况。进一步的,在步骤(3)中,使用经验公式A=H*L*F确定需向目标水体中放流的鲢鱼与鲫鱼的总数,其中A为鲢鱼与鲫鱼的总数,单位为尾,H为放流经验值,H=4.6~9.1,L为目标水体的总水量,单位为m3,F为目标水体的氮、磷和叶绿素a三者关系函数:F=N/7*P*C,N为氮含量,P为磷含量,C为叶绿素a含量。进一步的,水体温度的高低与H值呈正比。进一步的,在步骤(3)中,鲢鱼和鲫鱼的放流比例为:105:10。进一步的,在步骤(5)中,若一个月内目标水体水质指标变动不大,则继续放流捕捞数量的3倍数量的同类鱼,若目标水体水质指标变动大,则继续放流捕捞数量的5-6倍数量的同类鱼。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通过人工曝气结合增加水体水生动物种群数量鱼类的办法,来恢复封闭河道的生态,以达到改善城市封闭河道,提升封闭河道水质的方法,增加溶解氧的办法就是人工曝气,尽可能的合理设计避免流动死角,使水体产生循环流动。对目标水体曝气,设计与施工较易进行,易操作,成本低,且处理效果好;其次在水体中增加水生动物鱼类食用藻类,降低了水体中的藻类,从而间接降低了水体中的氮磷含量,水域生态系统食物链平衡了,水质也得到改善。选择鲢鱼和鲫鱼的好处是:(1)其食性有利于在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发挥出较大的作用;(2)国内的分布广;(3)常见鱼类,方便利用。本专利技术不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降低了劳动强度和经济成本;不需要添加添加剂,对水体不造成二次污染,不仅解决了城市封闭河道的问题,同时还能增加一定的经济效益。鲫鱼为常见淡水鱼,为辐鳍鱼纲鲤形目鲤科鲫属的一种鱼,主要是以植物为食的杂食性鱼,鲫鱼药用价值极高。鲫鱼分布广泛,全国各地水域常年均有生产,为我国重要食用鱼类之一。鲫鱼的生活层次属底层鱼类。成鱼主要以植物性食料为主。由于植物性饲料在水体中蕴藏丰富,品种每繁多,供采食的面广,如维管束水草的茎,叶,芽和果实,硅藻和一些状藻类等等,小虾,蚯蚓,幼螺,昆虫也是它们的食物。鲢鱼,属于鲤科,是著名的四大家鱼之一,为我国主要的淡水鱼类之一,分布在全国各大水系,分布范围很广泛,在我国各地区均有分布,是我国淡水鱼中分布最广泛的。鲢鱼生长快、疾病少、产量高。鲢鱼属中上层鱼。属于典型的滤食性鱼类,以藻类为食,靠腮的特殊结构滤取水中的浮游生物。鲢鱼喜肥水,常聚集至水域的中上层,特别是水质较肥区域。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对本专利技术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所保护的范围。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涉及一种城市河道水体修复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目标水体中布置曝气设备,检测水体的溶解氧浓度,当溶解氧浓度低于2mg/L时进行曝气,保持水体的溶解氧浓度保持在3-4mg/L及以上;(2)测定目标水体的总水量以及目标水体中的氮含量、磷含量和叶绿素a的含量;(3)根据总水量、氮含量、磷含量和叶绿素a的含量向目标水体内放流鲢鱼和鲫鱼,鲢鱼与鲫鱼的放流比例为70~76:11~5;(4)在放流鲢鱼和鲫鱼8~10月后进行捕捞;(5)捕捞后的一个月至两个月内放流一定数量的同类鱼,观察水体的变化情况。城市封闭河道问题主要是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对于以富营养化为主要特征的封闭河道的治理,主要是去除过度繁殖的藻类、含量过高的氮磷营养元素,改善、恢复水体生态,这才是长久之计。水体生态恢复了,水体就会有一定的自净功能,要让封闭河道有一定的自净能力,就要求水体中有一定的溶解氧,同时水体的生态系统的食物链要平衡,这才是根本。本专利技术通过人工曝气结合增加水体水生动物种群数量鱼类的办法,来恢复封闭水体的生态,以达到改善城市封闭河道,提升封闭水质的方法。增加溶解氧的办法就是人工曝气,尽可能的合理设计避免流动死角,使水体产生循环流动;投放一定数量的鱼类,数量适合的水生动物,可以起到延长生态系统食物链、提高水体藻类的转换。水质的改善就要降低目标水体中的氮磷含量、叶绿素a(Chla)的含量。水体的氮磷,是水生动物与水生植物生命的必须元素,水体中的藻类中含有叶绿素a,藻类通过光合作用将水体的氮磷元素转变成有机物,水体中增加的水生动物鱼类食用了藻类,降低了水体中的藻类,从而还间接降低了水体中的氮磷含量,水域生态系统食物链平衡了,水质也得到改善。对目标水体曝气,设计与施工较易进行,易操作,成本低,且处理效果好;其次在水体中增加水生动物鱼类食用藻类,降低了水体中的藻类,从而还间接降低了水体中的氮磷含量,水域生态系统食物链平衡了,水质也得到改善。选择鲢鱼和鲫鱼的好处是:(1)其食性有利于在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发挥出较大的作用;(2)国内的分布广;(3)常见鱼类,方便利用。本专利技术不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降低了劳动强度和经济成本;不需要添加添加剂,对水体不造成二次污染,不仅解决了城市封闭河道的问题,同时还能增加一定的经济效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城市河道水体修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1)在目标水体中布置曝气设备,检测水体的溶解氧浓度,当溶解氧浓度低于2mg/L时进行曝气,保持水体的溶解氧浓度保持在3-4mg/L及以上;/n(2)测定目标水体的总水量以及目标水体中的氮含量、磷含量和叶绿素a的含量;/n(3)根据总水量、氮含量、磷含量和叶绿素a的含量向目标水体内放流鲢鱼和鲫鱼,鲢鱼与鲫鱼的放流比例为70~76:11~5;/n(4)在放流鲢鱼和鲫鱼8~10月后进行捕捞;/n(5)捕捞后的一个月至两个月内放流一定数量的同类鱼,观察水体的变化情况。/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城市河道水体修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在目标水体中布置曝气设备,检测水体的溶解氧浓度,当溶解氧浓度低于2mg/L时进行曝气,保持水体的溶解氧浓度保持在3-4mg/L及以上;
(2)测定目标水体的总水量以及目标水体中的氮含量、磷含量和叶绿素a的含量;
(3)根据总水量、氮含量、磷含量和叶绿素a的含量向目标水体内放流鲢鱼和鲫鱼,鲢鱼与鲫鱼的放流比例为70~76:11~5;
(4)在放流鲢鱼和鲫鱼8~10月后进行捕捞;
(5)捕捞后的一个月至两个月内放流一定数量的同类鱼,观察水体的变化情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善城市封闭河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使用经验公式A=H*L*F确定需向目标水体中放流的鲢鱼与鲫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海琴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达摩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