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医药用无菌滴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6982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9 01: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生化医药实验器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生物医药用无菌滴管,其中,包括滴管管体和螺纹吸液筒,所述滴管管体的顶端开口与螺纹吸液筒下端口导通,所述螺纹吸液筒内设有活塞,所述活塞背离滴管管体的一侧固定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活塞的一端设有螺纹推杆,所述螺纹推杆与螺纹吸液筒通过螺纹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生物医药用无菌滴管,通过采用螺纹推杆的方式来控制活塞的移动,即通过螺纹移动的方式代替抽拉式的滑动,便于精确控制滴管取液的体积,避免因抽拉式活塞不好把控力度导致取液时过多而造成的浪费。通过设置支管和放液帽,在放液时轻旋放液帽,使少量的空气进入滴管管体,达到匀速移液的效果。

A kind of sterile dropper for biomedic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物医药用无菌滴管
本技术涉及生化医药实验器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生物医药用无菌滴管。
技术介绍
在生化医药的实验操作过程中,经常需要将一定量液体从一个容器转移到另一个容器,这时就需要用到不同体积的滴管,传统的做法是用洗耳球吸取待取液体,将洗耳球的尖吸嘴套于玻璃滴管的顶部,通过挤压洗耳球从而将滴管内的空气排走,使其滴管内外形成压强差,从而使滴管吸取试剂,然后再用食指的指腹摁住滴管的顶部,待滴管移至需要滴的容器上方时,通过慢慢松开食指的指腹来对控制液体滴出的速度。由于其一般滴管的顶端非常小,当使用洗耳球吸液时,不容易对准移液管的孔,操作起来非常不方便,吸入移液管内溶液的体积与洗耳球的挤压程度有关,由于洗耳球的挤压程度难以精确把握,当挤压程度过大时,吸入的溶液有可能超过滴管的最大量程,导致溶液溢出滴管,且部分溶液进入洗耳球内,受到污染造成浪费;当挤压程度不够时,溶液的液面达不到要求,就需要重新操作,造成时间上的浪费。而且在放液的时候,虽然滴定管上有刻度,但由于手捏的准确性不高,即手指堵住管口的不严密,再加上有些操作者由于用力过久手会不自主颤抖而影响滴出液体的量,因此所放出的液体的量与所要求的量存在较大的差距,影响做实验的效果,给整个实验操作加大了难度。为此目前也有一些活塞式的移液管,这样解决了吸耳球带来的弊端,如申请号为CN201520567914.6《一种注射式移液管》公开了一种注射式移液管,公开日为2015年12月02日,该注射式移液管包括移液管管体和注射器,移液管管体顶端开口通过乳胶管与注射器下端口可拆卸连接,移液管管体上部连接有支管,支管的一端与移液管管体相连通,支管的另一端有旋转活塞开关。该注射式移液管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采用在移液管支管上设置的旋转活塞开关控制调节移液管管体内溶液高度,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利用洗耳球或者注射器调节移液管内溶液液面的不准确性。但上述采用注射器式活塞的技术方案,在使用时需要向上拉动推拉手柄,由于移液操作都是在桌子上或操作台,而且本身移液管较长,这种方式在移取量较大的液体时本身就有一定的高度,因此推动的力度不是很好控制,手柄容易推动过头,导致吸入的液体的体积不能得到精确的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目前注射器活塞的滴管中在取液时需将手柄推动的力度不好掌控导致不能很精确的控制吸入液体体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生物医药用无菌滴管,其中,包括滴管管体和螺纹吸液筒,所述滴管管体的顶端开口与螺纹吸液筒下端口导通,所述螺纹吸液筒内设有活塞,所述活塞背离滴管管体的一侧固定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活塞的一端设有螺纹推杆,所述螺纹推杆与螺纹吸液筒通过螺纹连接。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螺纹推杆的外端固定连接有旋转手柄。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滴管管体上部连接有支管,所述支管与所述滴管管体呈连通一体结构。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支管的末端还螺纹连接有放液帽。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支管与所述滴管管体之间的角度在30°~45°之间。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滴管管体的底部设有尖吸嘴,所述滴管管体与所述尖吸嘴呈一体结构。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滴管管体上还设有缓冲管,所述缓冲管位于支管的下方,其直径大于滴管管体的直径。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缓冲管和滴管管体均由透明玻璃材质制成,其侧壁上均设有刻度线。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生物医药用无菌滴管,通过采用螺纹推杆的方式来控制活塞的移动,即通过螺纹移动的方式代替抽拉式的滑动,便于精确控制滴管取液的体积,避免因抽拉式活塞不好把控力度导致取液时过多而造成的浪费。通过设置支管和放液帽,在放液时轻旋放液帽,使少量的空气进入滴管管体,达到匀速移液的效果,同时也可提供放液的精确度,避免了传统的用手指按压操作容易因实验员的手的轻微颤抖而影响滴出的液体的体积的精确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生物医药用无菌滴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生物医药用无菌滴管的内部结构剖视图。附图标记:100滴管管体110支管111放液帽120缓冲管130尖吸嘴200螺纹吸液筒210活塞220连接杆230螺纹推杆240旋转手柄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本技术提供一种生物医药用无菌滴管,其中,包括滴管管体100和螺纹吸液筒200,所述滴管管体100的顶端开口与螺纹吸液筒200下端口导通,所述螺纹吸液筒200内设有活塞210,所述活塞210背离滴管管体100的一侧固定有连接杆220;所述连接杆220远离活塞210的一端设有螺纹推杆230,所述螺纹推杆230与螺纹吸液筒200通过螺纹连接。具体实施时,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生物医药用无菌滴管,其中,包括滴管管体100和螺纹吸液筒200,滴管管体100的顶端开口与螺纹吸液筒200下端口导通,螺纹吸液筒200内设有活塞210,活塞210背离滴管管体100的一侧固定有连接杆220;连接杆220远离活塞210的一端设有螺纹推杆230,螺纹推杆230与螺纹吸液筒200通过螺纹连接,螺纹吸液筒200内活塞210所移动范围内的内壁上无螺纹,螺纹推杆230可带动活塞210作上下往复移动,较佳地,螺纹推杆230的外端固定连接有旋转手柄240,旋转手柄240为环形,近似汽车的方向盘,方便转动时施力。使用时,通过旋转手柄240正向转动螺纹推杆230,螺纹推杆230通过连接杆220推动活塞210向下移动,排出管体内部的空气,形成负压;接着将滴管管体100的底端伸入待取液体的容器的液面以下,通过旋转手柄240反向转动螺纹推杆230,螺纹推杆230通过连接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物医药用无菌滴管,其特征在于:包括滴管管体(100)和螺纹吸液筒(200),所述滴管管体(100)的顶端开口与螺纹吸液筒(200)下端口导通,所述螺纹吸液筒(200)内设有活塞(210),所述活塞(210)背离滴管管体(100)的一侧固定有连接杆(220);所述连接杆(220)远离活塞(210)的一端设有螺纹推杆(230),所述螺纹推杆(230)与螺纹吸液筒(200)通过螺纹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医药用无菌滴管,其特征在于:包括滴管管体(100)和螺纹吸液筒(200),所述滴管管体(100)的顶端开口与螺纹吸液筒(200)下端口导通,所述螺纹吸液筒(200)内设有活塞(210),所述活塞(210)背离滴管管体(100)的一侧固定有连接杆(220);所述连接杆(220)远离活塞(210)的一端设有螺纹推杆(230),所述螺纹推杆(230)与螺纹吸液筒(200)通过螺纹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医药用无菌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推杆(230)的外端固定连接有旋转手柄(24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医药用无菌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滴管管体(100)上部连接有支管(110),所述支管(110)与所述滴管管体(100)呈连通一体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生物医药用无菌滴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星高玮陈碧云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和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