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蓄冰式冷热水节能机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6960 阅读:2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对热能利用充分的动态蓄冰式冷热水节能机组。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压缩机(1)、冷凝器(2)、蒸发器(4)、冷却塔(5)、Ⅰ换热器(6)、旁通阀(7)、Ⅱ换热器(8)、热水箱(9)、冷却水泵(10)、热水循环泵(11)、冷却水阀(12)、冷却水循环阀(13)、蓄冰槽(15),Ⅰ换热器(6)的工质侧、旁通阀(7)相并联接入压缩机(1)出口与冷凝器(2)之间的制冷工质管路(100),Ⅰ换热器(6)、热水箱(9)、热水循环泵(11)、Ⅱ换热器(8)的热水侧依次相连接组成加热水循环回路,Ⅱ换热器(8)的冷却水侧入口接入冷凝器(2)与冷却水阀(12)之间的冷却水循环水管(200)、出口与冷却水泵(10)的入水口相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广泛应用于空调节能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动态蓄冰式冷热水节能机组。背荣技术空调蓄能技术是九十年代以来在国内兴起的一 门实用综合技术,其可以 对电网的电力起到移峰填谷的作用,有利于整个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 由于峰谷电价的差额,空调蓄能技术使用户的运行电费大幅下降,因此是一 项利国利民的技术。蓄能空调,就是利用蓄能设备在空调系统不需要能量或 用能量小的时间内将能量蓄存起来,在空调系统需求量大的时间将这部分能 量释放出来。根据使用对象和蓄存温度的高低,可以分为蓄冷空调和蓄热空 调。冰蓄冷空调是目前普遍使用的一种蓄冷式空调,结合电力系统的分时电 价政策,在夜间用电低谷期,采用电制冷机制冷,将制得冷量以冰的形式蓄 存起来,在白天空调负荷电价高峰期将冰融化释放冷量,用以部分或全部满 足供冷需求。因此,蓄冷式空调,尤其是冰蓄冷空调,具有良好的节能特性 和经济效益。现有的蓄冰空调系统一般安装在耗能较大的建筑场所,如宾馆、酒店、 餐厅等,这些场所一般也还要配置加热设备用于制取生产、生活及卫生用热 水。一方面,蓄冰空调机组在正常制冷时,冷凝热一般通过冷却系统进行排 放,大量的热能被白白浪费;另一方面,制取热水一般采用的是燃煤、燃油锅 炉或电热锅炉等传统的加热设备,因此消耗了大量能源;由此可见,制冷和 制取热水造成了能源和资源的双重浪费。所以,现有的技术存在以下不足对热能利用不充分,浪费能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对热能利 用充分的动态蓄冰式冷热水节能机组,该机组能提高压縮机效率,兼顾制冷 和制取热水,节约能源。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包括冷水机组、冷却水循环系统、 电脑自动控制装置、动态蓄冰系统,所述冷水机组包括压縮机、冷凝器、膨 胀阀、板式蒸发器并依次通过制冷工质管路相连接组成制冷循环回路,所述 冷却水循环系统包括冷却塔、冷却水泵、冷凝器并依次通过冷却水循环水管 相连接组成冷却水循环回路,所述动态蓄冰系统包括板式蒸发器、蓄冰槽, 所述动态蓄冰式冷热水节能机组还包括I换热器、旁通阀、II换热器、热水 箱、热水循环泵、冷却水阀、冷却水循环阀、冷水补水阀、冷水进水管路、 热水循环管路、用户热水管路,所述I换热器的工质侧、所述旁通阀相并联 接入所述压縮机出口与所述冷凝器之间的制冷工质管路,所述I换热器、所述热水箱、所述热水循环泵、所述n换热器的热水侧依次通过所述热水循环 管路相连接组成加热水循环回路,所述冷却水阀接入所述冷凝器与所述冷却 塔之间的冷却水循环水管,所述II换热器的冷却水侧入口通过所述冷却水循 环阀接入所述冷凝器与所述冷却水阀之间的冷却水循环水管、冷却水侧出口 与所述冷却水泵的入水口相连接,所述冷水进水管路通过所述冷水补水阀与 所述热水箱相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专利技术包括I换热器、旁通阀、n换热器、热水箱、热水循环泵、冷却水阀、冷却水循环阀、冷水补水阀、冷水进水管 路、热水循环管路、用户热水管路,所述I换热器的工质侧、所述旁通阀相 并联接入所述压縮机出口与所述冷凝器之间的制冷工质管路,所述I换热器、 所述热水箱、所述热水循环泵、所述n换热器的热水侧依次通过所述热水循环管路相连接组成加热水循环回路,所述冷却水阀接入所述冷凝器与所述冷却塔之间的冷却水循环水管,所述n换热器的冷却水侧入口通过所述冷却水 循环阀接入所述冷凝器与所述冷却水阀之间的冷却水循环水管、冷却水侧出 口与所述冷却水泵的入水口相连接,所述冷水进水管路通过所述冷水补水阀 与所述热水箱相连接,从所述压縮机出口出来的高温、高压的制冷工质在所 述i换热器内与所述加热水循环管路内的循环热水进行第一次热量交换,使 循环热水升温,制冷工质在所述冷凝器内进行冷凝第二次放热,热量被循环 冷却水吸收并升温,而后高温的循环冷却水作为载热质在所述n换热器内将 热量传递给循环热水,使循环热水升温,而后循环热水又在所述i换热器内 与高温制冷工质换热并继续升温,再流入所述热水箱内,即所述热水箱内的 水每经过一次循环被加热两次,冷工质温度降低,能够提高压縮机效率,故 本专利技术对热能利用充分且能够提高压縮机效率,节约能源;由于本专利技术在夏季蓄冰制冷时可同时制热水,在宾馆、酒店等建筑场所 使用可替代传统的制热水锅炉设备,免除用锅炉制热水所消耗的能源,从而满足生产、生活及卫生用热水的需要,避免了燃料燃烧后对大气的污染;另外,这些场所的中央空调的冷水机组在蓄冰制冷时产生的大量余热经由高温、 高压的制冷工质携带,经过所述I换热器、所述冷凝器被吸收利用,从而避 免了余热被排放到室外空气中,因此既节约了大量的能源还不会对室外空气 造成热污染,故本专利技术节约能源和资源、对环境无污染、能回收并充分利用 机组的余热、保护环境、综合运行费用低。附图说明图l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l所示,本专利技术包括冷水机组、冷却水循环系统、电脑自动控制装置、动态蓄冰系统,所述冷水机组包括压縮机l、冷凝器2、膨胀阀3、板式 蒸发器4并依次通过制冷工质管路100相连接组成制冷循环回路,所述冷却 水循环系统包括冷却塔5、冷却水泵10、冷凝器2并依次通过冷却水循环水 管200相连接组成冷却水循环回路,所述动态蓄冰系统包括板式蒸发器4、 蓄冰槽15,所述动态蓄冰式冷热水节能机组还包括I换热器6、旁通阀7、 1I换热器8、热水箱9、热水循环泵ll、冷却水阀12、冷却水循环阀13、冷 水补水阀14、冷水进水管路500、热水循环管路300、用户热水管路400,所 述I换热器6的工质侧、所述旁通阀7相并联接入所述压縮机1出口与所述 冷凝器2之间的制冷工质管路100,所述I换热器6、所述热水箱9、所述热 水循环泵11、所述II换热器8的热水侧依次通过所述热水循环管路300相连 接组成加热水循环回路,所述冷却水阀12接入所述冷凝器2与所述冷却塔5 之间的冷却水循环水管200,所述II换热器8的冷却水侧入口通过所述冷却 水循环阀13接入所述冷凝器2与所述冷却水阀12之间的冷却水循环水管 200、冷却水侧出口与所述冷却水泵10的入水口相连接,所述冷水进水管路 500通过所述冷水补水阀14与所述热水箱9相连接。本专利技术动态蓄冰空调冷水机组在动态蓄冰制冷的同时还可以提供生活热 水,其主要换热过程如下从所述压縮机l出口出来的高温、高压的制冷工 质在所述I换热器6内与所述热水循环管路300内的循环热水进行第一次热 量交换,使循环热水升温,制冷工质在所述冷凝器2内进行冷凝第二次放热, 热量被循环冷却水吸收并升温,而后高温的循环冷却水作为载热质在所述II 换热器8内将热量传递给循环热水,使循环热水升温,而后循环热水又在所 述I换热器6内与高温制冷工质换热并继续升温,再流入所述热水箱9内, 即所述热水箱9内的水每经过一次循环被加热两次,所述热水箱9内就可得 到满足用户需求的高温热水,同时经过所述冷凝器2的制冷工质温度降低, 能够提高压縮机效率,因此,本专利技术对热能利用充分且能够提高压縮机效率, 节约能源,在回收利用余热的同时使得该机组能提高压縮机效率,因此综合 能效比高。本专利技术利用冷却水作为传热介质将从所述冷凝器2获得的热量传给循环热水,循环热水不仅从冷却水传热介质获得热量,还从所述I换热器6获得热量,即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动态蓄冰式冷热水节能机组,包括冷水机组、冷却水循环系统、电脑自动控制装置、动态蓄冰系统,所述冷水机组包括压缩机(1)、冷凝器(2)、膨胀阀(3)、板式蒸发器(4)并依次通过制冷工质管路(100)相连接组成制冷循环回路,所述冷却水循环系统包括冷却塔(5)、冷却水泵(10)、冷凝器(2)并依次通过冷却水循环水管(200)相连接组成冷却水循环回路,所述动态蓄冰系统包括板式蒸发器(4)、蓄冰槽(15),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态蓄冰式冷热水节能机组还包括Ⅰ换热器(6)、旁通阀(7)、Ⅱ换热器(8)、热水箱(9)、热水循环泵(11)、冷却水阀(12)、冷却水循环阀(13)、冷水补水阀(14)、冷水进水管路(500)、热水循环管路(300)、用户热水管路(400),所述Ⅰ换热器(6)的工质侧、所述旁通阀(7)相并联接入所述压缩机(1)出口与所述冷凝器(2)之间的制冷工质管路(100),所述Ⅰ换热器(6)、所述热水箱(9)、所述热水循环泵(11)、所述Ⅱ换热器(8)的热水侧依次通过所述热水循环管路(300)相连接组成加热水循环回路,所述冷却水阀(12)接入所述冷凝器(2)与所述冷却塔(5)之间的冷却水循环水管(200),所述Ⅱ换热器(8)的冷却水侧入口通过所述冷却水循环阀(13)接入所述冷凝器(2)与所述冷却水阀(12)之间的冷却水循环水管(200)、冷却水侧出口与所述冷却水泵(10)的入水口相连接,所述冷水进水管路(500)通过所述冷水补水阀(14)与所述热水箱(9)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聂民聂晓明杨文邹宗伍张茂勇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慧生能源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