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坐位平衡功能训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06790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9 00: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坐位平衡功能训练装置,其结构包括底座、扶手、支撑杆、连接杆、框架、显示屏、坐板、开关、电源线、力传感器、电路板、处理器和稳定装置,为解决现有的训练装置通常结构较为简易,令患者依靠自身调整进行稳定,导致患者坐下时的稳定性较差,容易倾倒的问题,通过在底座上设置了稳定装置,再对旋把施力,使旋把随之带动转杆在壳体上进行转动,并使转杆随之通过螺旋纹对L型架施加的螺旋推力,令L型架受力后,随之通过和滑轨和圆杆进行滑动,使其逐渐向患者的腰部进行靠拢和移出,在患者的腰部处形成护栏式的效果,达到便捷有效的对患者进行扶持施力,提高患者使用时的稳定性,增加训练效率的优点。

A training device for sitting balance fun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坐位平衡功能训练装置
本技术涉及康复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坐位平衡功能训练装置。
技术介绍
平衡常指人体保持姿势与体位,是完成各项日常生活活动,尤其是各种转移动作、行走、跑跳等复杂运动的基本保证,各种能够导致脑部和脊髓的损伤,均有可能造成平衡功能障碍,康复治疗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手段,通过坐位平衡功能训练装置,令患者坐下后,通过显示屏对身体左右两端的压力进行了解,从而发现身体左右两侧压力的分布是否均衡并对其进行相对的调整,使用方式便捷简单,但是现有的训练装置通常结构较为简易,令患者依靠自身调整进行稳定,导致患者坐下时的稳定性较差,容易倾倒。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坐位平衡功能训练装置,解决了现有的训练装置通常结构较为简易,令患者依靠自身调整进行稳定,导致患者坐下时的稳定性较差,容易倾倒的问题,达到便捷有效的对患者进行扶持施力,提高患者使用时的稳定性,增加训练效率的优点。(二)技术方案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坐位平衡功能训练装置,包括底座、扶手、支撑杆、连接杆、框架、显示屏、坐板、开关、电源线、力传感器、电路板、处理器和稳定装置,所述底座左右两端焊接有扶手,所述支撑杆顶端与底座螺栓连接,所述连接杆前后两端分别焊接在支撑杆和框架上,所述框架顶端与显示屏嵌入配合,所述底座顶侧中部与坐板滑动连接,所述底座前侧右端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开关和电源线,所述力传感器底端与底座螺栓连接,并且力传感器顶端与坐板相互贴合,所述底座内部底端设置有电路板,所述电路板顶侧中部与处理器进行焊接,所述底座左右两侧螺栓固定有对称分布的稳定装置,所述稳定装置由壳体、滑轨、L型架、护板、防护机构、支脚、转杆、旋把、螺旋纹和圆杆组成,所述壳体顶侧中部设置有左右延伸的滑轨,所述L型架前后两侧沿滑轨进行滑动,所述L型架右端螺栓固定有护板,所述护板右侧通过强力胶与防护机构进行粘接,所述壳体左侧前后两端焊接有用于安装固定的支脚,所述转杆外壁转动安装在壳体上,所述旋把右端与转杆进行焊接,所述转杆外壁穿过壳体后设置有突出的螺旋纹,所述圆杆前后两端固定安装在壳体上,所述壳体左端通过支脚螺栓固定在底座上,并且壳体外壁与底座插接。进一步的,所述防护机构由棉絮层、海绵和橡胶垫组成,所述棉絮层顶侧和底侧周缘分别粘接设置有海绵和橡胶垫,所述橡胶垫底端通过强力胶与护板进行粘接。进一步的,所述底座与壳体插接处设置有对应的凹槽结构,并且凹槽内壁与壳体外壁的最大接触间隙大小为1mm。进一步的,所述棉絮层、海绵和橡胶垫均呈圆弧状结构,并且棉絮层、海绵和橡胶垫的外侧大小一致。进一步的,所述转杆外侧通过螺旋纹与L型架螺纹连接,所述圆杆外壁与L型架滑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旋把外侧为光滑表面,所述滑轨内壁摩擦系数大小为0.3。进一步的,所述护板靠内侧为圆弧状凹面,并且护板的高度大小为10cm。进一步的,所述力传感器底端与底座螺栓连接,并且力传感器顶端与坐板相互贴合,所述底座内部底端设置有电路板,所述电路板顶侧中部与处理器进行焊接,所述处理器前侧从左到右依次设置有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所述处理器通过开关与电源线电连接,所述显示屏和力传感器分别通过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与处理器电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处理器的型号为PIC32MX564F。进一步的,所述力传感器的型号为TJH-4B。(三)有益效果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为解决现有的训练装置通常结构较为简易,令患者依靠自身调整进行稳定,导致患者坐下时的稳定性较差,容易倾倒的问题,通过在底座上设置了稳定装置,再对旋把施力,使旋把随之带动转杆在壳体上进行转动,并使转杆随之通过螺旋纹对L型架施加的螺旋推力,令L型架受力后,随之通过和滑轨和圆杆进行滑动,使其逐渐向患者的腰部进行靠拢和移出,在患者的腰部处形成护栏式的效果,达到便捷有效的对患者进行扶持施力,提高患者使用时的稳定性,增加训练效率的优点,并且通过在护板1304上设置了防护装置,使其先通过柔软的棉絮层和海绵与患者身体接触,使橡胶垫提高接触的弹性,达到在对患者接触时对接触面进行保护,提高使用安全性和舒适性的优点。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底座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稳定装置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壳体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防护机构结构示意图。图中:底座-1、扶手-2、支撑杆-3、连接杆-4、框架-5、显示屏-6、坐板-7、开关-8、电源线-9、力传感器-10、电路板-11、处理器-12、稳定装置-13、壳体-1301、滑轨-1302、L型架-1303、护板-1304、防护机构-1305、支脚-1306、转杆-1307、旋把-1308、螺旋纹-1309、圆杆-1310、棉絮层-13051、海绵-13052、橡胶垫-13053、第一端口1201、第二端口-1202。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和图5,本技术提供一种坐位平衡功能训练装置:包括底座1、扶手2、支撑杆3、连接杆4、框架5、显示屏6、坐板7、开关8、电源线9、力传感器10、电路板11、处理器12和稳定装置13,底座1左右两端焊接有扶手2,支撑杆3顶端与底座1螺栓连接,连接杆4前后两端分别焊接在支撑杆3和框架5上,框架5顶端与显示屏6嵌入配合,底座1顶侧中部与坐板7滑动连接,底座1前侧右端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开关8和电源线9,力传感器10底端与底座1螺栓连接,并且力传感器10顶端与坐板7相互贴合,底座1内部底端设置有电路板11,电路板11顶侧中部与处理器12进行焊接,底座1左右两侧螺栓固定有对称分布的稳定装置13,稳定装置13由壳体1301、滑轨1302、L型架1303、护板1304、防护机构1305、支脚1306、转杆1307、旋把1308、螺旋纹1309和圆杆1310组成,壳体1301顶侧中部设置有左右延伸的滑轨1302,L型架1303前后两侧沿滑轨1302进行滑动,L型架1303右端螺栓固定有护板1304,护板1304右侧通过强力胶与防护机构1305进行粘接,壳体1301左侧前后两端焊接有用于安装固定的支脚1306,转杆1307外壁转动安装在壳体1301上,旋把1308右端与转杆1307进行焊接,转杆1307外壁穿过壳体1301后设置有突出的螺旋纹1309,圆杆1310前后两端固定安装在壳体1301上,壳体1301左端通过支脚1306螺栓固定在底座1上,并且壳体1301外壁与底座1插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坐位平衡功能训练装置,包括底座(1)、扶手(2)、支撑杆(3)、连接杆(4)、框架(5)、显示屏(6)、坐板(7)、开关(8)、电源线(9)、力传感器(10)、电路板(11)和处理器(12),所述底座(1)左右两端焊接有扶手(2),所述支撑杆(3)顶端与底座(1)螺栓连接,所述连接杆(4)前后两端分别焊接在支撑杆(3)和框架(5)上,所述框架(5)顶端与显示屏(6)嵌入配合,所述底座(1)顶侧中部与坐板(7)滑动连接,所述底座(1)前侧右端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开关(8)和电源线(9);/n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稳定装置(13),所述底座(1)左右两侧螺栓固定有对称分布的稳定装置(13),所述稳定装置(13)由壳体(1301)、滑轨(1302)、L型架(1303)、护板(1304)、防护机构(1305)、支脚(1306)、转杆(1307)、旋把(1308)、螺旋纹(1309)和圆杆(1310)组成,所述壳体(1301)顶侧中部设置有左右延伸的滑轨(1302),所述L型架(1303)前后两侧沿滑轨(1302)进行滑动,所述L型架(1303)右端螺栓固定有护板(1304),所述护板(1304)右侧通过强力胶与防护机构(1305)进行粘接,所述壳体(1301)左侧前后两端焊接有用于安装固定的支脚(1306),所述转杆(1307)外壁转动安装在壳体(1301)上,所述旋把(1308)右端与转杆(1307)进行焊接,所述转杆(1307)外壁穿过壳体(1301)后设置有突出的螺旋纹(1309),所述圆杆(1310)前后两端固定安装在壳体(1301)上,所述壳体(1301)左端通过支脚(1306)螺栓固定在底座(1)上,并且壳体(1301)外壁与底座(1)插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坐位平衡功能训练装置,包括底座(1)、扶手(2)、支撑杆(3)、连接杆(4)、框架(5)、显示屏(6)、坐板(7)、开关(8)、电源线(9)、力传感器(10)、电路板(11)和处理器(12),所述底座(1)左右两端焊接有扶手(2),所述支撑杆(3)顶端与底座(1)螺栓连接,所述连接杆(4)前后两端分别焊接在支撑杆(3)和框架(5)上,所述框架(5)顶端与显示屏(6)嵌入配合,所述底座(1)顶侧中部与坐板(7)滑动连接,所述底座(1)前侧右端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开关(8)和电源线(9);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稳定装置(13),所述底座(1)左右两侧螺栓固定有对称分布的稳定装置(13),所述稳定装置(13)由壳体(1301)、滑轨(1302)、L型架(1303)、护板(1304)、防护机构(1305)、支脚(1306)、转杆(1307)、旋把(1308)、螺旋纹(1309)和圆杆(1310)组成,所述壳体(1301)顶侧中部设置有左右延伸的滑轨(1302),所述L型架(1303)前后两侧沿滑轨(1302)进行滑动,所述L型架(1303)右端螺栓固定有护板(1304),所述护板(1304)右侧通过强力胶与防护机构(1305)进行粘接,所述壳体(1301)左侧前后两端焊接有用于安装固定的支脚(1306),所述转杆(1307)外壁转动安装在壳体(1301)上,所述旋把(1308)右端与转杆(1307)进行焊接,所述转杆(1307)外壁穿过壳体(1301)后设置有突出的螺旋纹(1309),所述圆杆(1310)前后两端固定安装在壳体(1301)上,所述壳体(1301)左端通过支脚(1306)螺栓固定在底座(1)上,并且壳体(1301)外壁与底座(1)插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坐位平衡功能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机构(1305)由棉絮层(13051)、海绵(13052)和橡胶垫(13053)组成,所述棉絮层(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学庆何俊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天宁区雕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