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3D打印回转体构件的矫形焊接装置,结构简单,适用性强,操作方便,能够适用于不同的回转体构件。当对回转体构件焊接时,通过转动锥环进而推动销和螺栓在槽道中滑动,对回转体接口进行矫形,可满足不同直径尺寸3D打印回转构件对接焊接需要,本发明专利技术的3D打印回转体构件的矫形焊接装置结构简单、适用性强、调节速度快、操作方便,能够有效控制焊接变形,节约了设计、制造的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A kind of orthopedic welding device for 3D printing rotary body componen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3D打印回转体构件的矫形焊接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3D打印
,具体涉及一种3D打印回转体构件的矫形焊接装置。
技术介绍
3D打印技术能够实现复杂异形结构的整体成形,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医学、机械制造等领域回转体结构的制造。但3D打印由于成形尺寸限制,往往轴向尺寸受到限制,针对较长回转体构件往往需要进行分段打印+焊接拼接。因此,可变径回转体矫形焊接装置对于3D打印筒形构件高效低成本制造十分重要。由于3D打印采用逐层打印堆垛的成形方式,特别是构件容易发生收缩和热变形,导致构件对接处直径存在一定尺寸偏差,需要进行适当的矫形。但是矫形焊接装置中,一方面,不同尺寸3D打印回转体构件焊接时需要配备不同矫形装置,既占据了极大空间又消耗了大量财力。另一方面,在焊接过程中,回转体构件受焊接热影响本身容易发生变形,增加了焊接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3D打印回转体构件的矫形焊接装置,结构简单,适用性强,操作方便,能够适用于不同的回转体构件。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D打印回转体构件的矫形焊接装置,包括芯轴、堵盘Ⅰ、堵盘Ⅱ、锁紧螺母、芯轴组件以及限位盘;其中,所述堵盘Ⅰ、堵盘Ⅱ分别固定在所述芯轴的两侧,对回转体构件的轴向两端进行限位;所述锁紧螺母、芯轴组件以及限位盘均套接在芯轴上;锁紧螺母与限位盘分别位于芯轴组件两侧,将芯轴组件固定在回转体构件焊接对接处;芯轴组件用于从内部对回转体构件焊接对接处进行支撑。其中,所述芯轴组件包括两个以上的支撑组件、锥环、销以及螺栓;锥环套装在芯轴上,两个以上的支撑组件组合成一个具有锥形中心孔的胀形盘,胀形盘锥形中心孔小端所在端面与限位盘相接触,锥形中心孔大端所在端面朝向锥环,锥环的锥面与锥形中心孔滑动配合;每个支撑组件上均设有两个以上槽道,中间槽道设有销,两侧槽道设有螺栓,槽道方向与支撑组件当前位置处的径向方向一致;当胀形盘与回转体构件焊接对接处相对应时,转动锥环进而推动销和螺栓在槽道中滑动,改变胀形盘的直径直至对回转体构件焊接对接处进行支撑;螺栓用于对到位后的支撑组件进行固定。其中,所述芯轴为变直径轴,中心和两侧均存在凸台,堵盘Ⅰ和堵盘Ⅱ的中心穿过芯轴,芯轴两边边缘处的凸台直径与回转体构件两端的内径相同,堵盘Ⅰ一侧与轴端凸台处相接触,另一侧设有垫片,通过螺母拧紧;堵盘Ⅱ与堵盘Ⅰ相对一侧与轴端凸台处相接触,另一侧设有波形弹性垫圈,通过螺母拧紧。其中,堵盘Ⅰ、堵盘Ⅱ以及支持组件上设有减重孔。其中,所述胀形盘由三个圆心角为°的扇形支撑组件组成。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3D打印回转体构件的矫形焊接装置中,当对回转体构件焊接时,通过转动锥环进而推动销和螺栓在槽道中滑动,对回转体接口进行矫形,可满足不同直径尺寸3D打印回转构件对接焊接需要,本专利技术的3D打印回转体构件的矫形焊接装置结构简单、适用性强、调节速度快、操作方便,能够有效控制焊接变形,节约了设计、制造的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矫形焊接装置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矫形焊接装置局部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矫形焊接装置两侧局部装配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矫形焊接装置中间部分胀形盘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矫形焊接装置中间部分胀形盘局部装配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矫形焊接装置焊接时装配整体示意图。其中,1-芯轴,2-螺母,3-垫片,4-堵盘Ⅰ,5-支撑组件,6-锥环,7-锁紧螺母,8-堵盘Ⅱ,9-波形弹性垫圈,10-销,11-限位盘,12-螺栓,13-回转体构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3D打印回转体构件的矫形焊接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芯轴1、堵盘Ⅰ4、堵盘Ⅱ8、三个支撑组件5、限位盘11、锥环6、锁紧螺母7、三个销10、螺栓12、螺母2、垫片3和波形弹性垫圈9。如图2和图3所示,芯轴1长度根据需要焊接的回转体构件13(包括两个对接的回转体构件,待焊接部位为其对接面)的长度设定,保证芯轴1的长度大于回转体构件13的总长度。所述堵盘Ⅰ4、堵盘Ⅱ8分别同轴套装在所述芯轴1的两侧,能够沿芯轴1轴向滑动实现位置调节,使位于堵盘Ⅰ4、堵盘Ⅱ8之间的芯轴1的长度与回转体构件13的总长度一致,使两个堵盘恰好可以卡住回转体构件13的两端。堵盘Ⅰ4借助所述螺母2和垫片3固定在芯轴1上,堵盘Ⅱ8借助所述螺母2和波形弹性垫圈9固定在芯轴1上,通过堵盘Ⅰ4和堵盘Ⅱ8卡住回转体构件的轴向两端。具体地,为了使堵盘更好可以卡住回转体构件的轴向两端,芯轴1可以设置为变直径轴,中心和两侧均存在凸台,堵盘Ⅰ4和堵盘Ⅱ8的中心穿过芯轴1,芯轴1两边边缘处的凸台直径与回转体构件两端的内径相同,堵盘Ⅰ4一侧与轴端凸台处相接触,另一侧放入垫片3,再安装螺母拧紧即可。堵盘Ⅱ8与堵盘Ⅰ4相对一侧与轴端凸台处相接触,另一侧放入波形弹性垫圈9,再安装螺母拧紧即可。支撑组件5、限位盘11、锥环6和锁紧螺母7的位置如图4和图5所示,锥环6和限位盘11均套装在芯轴1上;三个支撑组件5为圆心角为120°的扇形体,三个扇形的支撑组件5组合成一个具有锥形中心孔的胀形盘,胀形盘锥形中心孔小端所在端面与限位盘11相接触,锥形中心孔大端所在端面朝向锥环6,锥环6的锥面与锥形中心孔滑动配合。每个支撑组件5上均设有三个槽道,中间槽道设有销10,两侧槽道设有螺栓12,槽道方向与支撑组件5当前位置处的径向方向一致。胀形盘固定在回转体构件13焊接对接处,通过锁紧螺母7固定在芯轴1上对回转体构件13焊接对接处进行支撑,通过胀形盘对称的支撑回转体构件,使其均匀受力,从而达到焊接矫形的作用。当中心胀形盘与回转体构件13焊接对接处相对应时,转动锥环6进而推动销10和螺栓12在槽道中滑动(销10对胀形盘径向胀开起导向作用),改变胀形盘的直径直至对回转体构件13焊接对接处进行支撑,达到中心胀形盘对回转体构件13接口进行矫形的目的,在转动到位后,将螺栓12紧固,用于对到位后的支撑组件5进行固定。进一步地,堵盘Ⅰ4和堵盘Ⅱ8上分布四个圆孔;支撑组件5上可以设置减重孔;限位盘11内部沿半径为45mm和75.5mm处均布三个减重孔,实现结构轻量化。图6为本专利技术矫形焊接装置焊接时装配整体示意图。通过将3D打印回转体构件固定在装置上,可实现对回转体构件13对接处进行支撑,通过可活动中心胀形盘可对回转体13接口进行矫形。该装置结构简单,调节速度快,操作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可满足不同直径尺寸3D打印回转构件对接焊接需要,避免了针对不同尺寸回转体构件需独立设计矫形装置的困境,实现装置的重复使用,节约了设计、制造的成本。综上所述,以上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3D打印回转体构件的矫形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芯轴(1)、堵盘Ⅰ(4)、堵盘Ⅱ(8)、锁紧螺母(7)、芯轴组件以及限位盘(11);/n其中,所述堵盘Ⅰ(4)、堵盘Ⅱ(8)分别固定在所述芯轴(1)的两侧,对回转体构件的轴向两端进行限位;/n所述锁紧螺母(7)、芯轴组件以及限位盘(11)均套接在芯轴(1)上;锁紧螺母(7)与限位盘(11)分别位于芯轴组件两侧,将芯轴组件固定在回转体构件(13)焊接对接处;芯轴组件用于从内部对回转体构件(13)焊接对接处进行支撑。/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3D打印回转体构件的矫形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芯轴(1)、堵盘Ⅰ(4)、堵盘Ⅱ(8)、锁紧螺母(7)、芯轴组件以及限位盘(11);
其中,所述堵盘Ⅰ(4)、堵盘Ⅱ(8)分别固定在所述芯轴(1)的两侧,对回转体构件的轴向两端进行限位;
所述锁紧螺母(7)、芯轴组件以及限位盘(11)均套接在芯轴(1)上;锁紧螺母(7)与限位盘(11)分别位于芯轴组件两侧,将芯轴组件固定在回转体构件(13)焊接对接处;芯轴组件用于从内部对回转体构件(13)焊接对接处进行支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回转体构件的矫形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芯轴组件包括两个以上的支撑组件(5)、锥环(6)、销(10)以及螺栓(12);
锥环(6)套装在芯轴(1)上,两个以上的支撑组件(5)组合成一个具有锥形中心孔的胀形盘,胀形盘锥形中心孔小端所在端面与限位盘(11)相接触,锥形中心孔大端所在端面朝向锥环(6),锥环(6)的锥面与锥形中心孔滑动配合;
每个支撑组件(5)上均设有两个以上槽道,中间槽道设有销(10),两侧槽道设有螺栓(12),槽道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瑞,赵雪菲,白洁,丁殿强,郑俊超,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动力机械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