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室内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6693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其主要包括底盘、前壳体、吸入格栅、室内热交换器、过滤网、冷凝水盘、室内风扇、风扇电机和导风板;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还包括一个上端安装在前壳体的前端开口上部边缘,而背面两侧下部边缘则通过两个与其铰接的支撑杆连接在前壳体两侧内表面前端中部的前面板。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空调器室内机是利用安装在前面板和前壳体之间的两个支撑杆来支撑处于开启状态的前面板,这样用户不仅能够很方便地从下向上打开前面板及拆卸过滤网,而且由于这种连接方式比较稳固,因而前面板打开时就不会出现滑落松脱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空调器,特别是涉及一种空调器室内机
技术介绍
通常,空调器是一种使其内部的冷媒进行由压縮过程、冷凝过程、膨 胀过程和蒸发过程组成的制冷或制热循环的装置。当空调器进行制冷循环 时,经压縮机压缩而变成高温高压状态的冷媒首先流入室外热交换器,在 室外热交换器中该冷媒将向外部散热,然后流向膨胀阀,并在流过膨胀阀 时显著降低其温度和压力,随后该低温、低压冷媒将流入室内热交换器。 在室内热交换器内该冷媒将吸收周围空气的热量,最后重新流回压縮机中, 如此反复进行循环。制热循环则与上述制冷循环过程相反。空调器通常分 为分体式和一体式。其中分体式空调器通常具有独立的室外机和室内机, 并分别设置在室外和室内。所述的压縮过程、冷凝过程以及膨胀过程是在 空调器的室外机中进行,而蒸发过程则是在室内机中进行。另外,室内热 交换器是安装在室内并具有制冷或制热作用的装置,在制冷循环时其具有 蒸发器的作用,而在制热循环时则具有冷凝器的作用。室外热交换器在制 冷循环时具有冷凝器的作用,而在制热循环时则具有蒸发器的作用。图l为 前面板开启状态的己有技术空调器室内机结构立体图。如图1所示,这种己 有技术的空调器室内机主要包括构成室内机后部外部结构且其上能够安 装室内机各部件的底盘l;构成室内机两侧面部分外部结构,且上端和下端 分别设有进气口 3和出风口4的前壳体2;安装在进气口 3上的吸入格栅5;图 中未示出的设置在前壳体2的内部前侧和上侧,且通过冷媒管与室外机相连 的室内热交换器;安装在吸入格栅5和室内热交换器之间,用于滤除通过吸 入格栅5吸入的室内空气中杂质的过滤网;位于室内热交换器的下方,用于收集从室内热交换器表面滴落的冷凝水的冷凝水盘;设置在位于前壳体2内 部的室内热交换器后方的室内风扇及风扇电机;安装在出风口4上,用于改 变排出空气流动方向的导风板;和安装在前壳体2的前端开口处,并且两侧 上部分别通过两组铰链7连接在前壳体2两侧前端中部的前面板6。但是,这 种已有技术的空调器室内机存在下列问题空调器运行一段时间后过滤网 的表面就会积满灰尘,此时用户必须打开前面板6而将过滤网取出而后进行 清洗,如上所述,前面板6是通过与其两侧上部相连的两组铰链7连接在前 壳体2的两侧前端中部,即前面板6和前壳体2之间只有两组铰链7相连,由 于这种连接方式不稳定,因而前面板6打开时易出现滑落松脱现象,因此用 户在拆卸及安装过滤网时就会感到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前面板支撑装置的结 构简单且稳定、因而便于用户操作的空调器室内机。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空调器室内机主要包括构成室内 机后部外部结构且其上能够安装室内机各部件的底盘;构成室内机两侧面 部分外部结构,且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进气口和出风口的前壳体;安装在进气口上的吸入格栅;设置在前壳体的内部前侧和上侧,且通过冷媒管与室外 机相连的室内热交换器;安装在吸入格栅和室内热交换器之间,用于滤除通 过吸入格栅吸入的室内空气中杂质的过滤网;位于室内热交换器的下方,用 于收集从室内热交换器表面滴落的冷凝水的冷凝水盘;设置在位于前壳体 内部的室内热交换器后方的室内风扇及风扇电机;和安装在出风口上,用于 改变排出空气流动方向的导风板;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还包括一个上端安 装在前壳体的前端开口上部边缘,而背面两侧下部边缘则通过两个与其铰 接的支撑杆连接在前壳体两侧内表面前端中部的前面板。 所述的前面板的背面两侧下部边缘分别设有一个铰接轴。所述的支撑杆的一端形成有一个能够连接在前面板的铰接轴上的铰接 孔,而另一端则向外凸出形成有一个与铰接孔的中心方向相同的铰接轴。所述的前壳体两侧内表面前端中部沿上下方向凹陷形成有一个用于设 置支撑杆上铰接轴的长方形凹槽。所述的支撑杆一体形成。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空调器室内机是利用安装在前面板和前壳体之间的两个 支撑杆来支撑处于开启状态的前面板,这样用户不仅能够很方便地从下向 上打开前面板及拆卸过滤网,而且由于这种连接方式比较稳固,因而前面 板打开时就不会出现滑落松脱现象。 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空调器室内机进行详细 说明。与已有技术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对其进行的说明。 图l为前面板开启状态的已有技术空调器室内机结构立体图。图2为前面板开启状态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空调器室内机结构立体图。 图3为图2示出的室内机上支撑杆结构立体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2 图3及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空调器室内机主要包括构成 室内机后部外部结构且其上能够安装室内机各部件的底盘1;构成室内机两 侧面都分外部结构,且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进气口 3和出风口 4的前壳体 2;安装在进气口 3上的吸入格栅5;图中未示出的设置在前壳体2的内部前 侧和上侧,且通过冷媒管与室外机相连的室内热交换器;安装在吸入格栅5 和室内热交换器之间,用于滤除通过吸入格栅5吸入的室内空气中杂质的 过滤网;位于室内热交换器的下方,用于收集从室内热交换器表面滴落的冷 凝水的冷凝水盘;设置在位于前壳体2内部的室内热交换器后方的室内风扇 及风扇电机;和安装在出风口 4上,用于改变排出空气流动方向的导风板8;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还包括一个上端安装在前壳体2的前端开口上部边缘,而背面两侧下部边缘则通过两个与其铰接的支撑杆10连接在前壳体2 两侧内表面前端中部的前面板9。所述的前面板9的背面两侧下部边缘分别设有一个铰接轴。所述的支撑杆10的一端形成有一个能够连接在前面板9 的铰接轴上的铰接孔11,而另一端则向外凸出形成有一个与铰接孔11的中 心方向相同的铰接轴12。所述的前壳体2两侧内表面前端中部沿上下方向 凹陷形成有一个用于设置支撑杆10上铰接轴12的长方形凹槽。所述的支 撑杆10—体形成。在前面板9上安装支撑杆10时,首先将支撑杆10上的 铰接孔11连接在位于前面板9背面两侧下部边缘部位的铰接轴上,然后将 支撑杆10上的铰接轴12 —端插入在位于前壳体2两侧内表面前端中部的 长方形凹槽内。当用户需要开启前面板9时,可从前面板9的下端向上转 动前面板9,此时,支撑杆10上的铰接轴12 —端将在前壳体2上的长方形 凹槽内向下滑动,从而使支撑杆10由关闭时的垂直状态变成向外倾斜甚至 水平状态,这时用户就可以很方便地拆卸过滤网。当操作完毕而需要关闭 前面板9时,只需向下转动前面板9就可使支撑杆10上的铰接轴12 —端 向上滑动至长方形凹槽的上端,从而使支撑杆10重新变成垂直状态并縮回 到前壳体2的内部,这样既可以节省空间,而且又不影响室内机的美观。 当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空调器运行时,位于室内机中的室内风扇在风扇电机的带 动下将产生旋转,从而能够将室内空间中的空气从安装在进气口 3上的吸 入格栅5及过滤器吸入到前壳体2的内部。进入到前壳体2内部的空气在 通过室内热交换器时将与其内部流动的来自室外机的冷媒进行热交换,经 过热交换的空气然后通过前壳体2下部的出风口 4提供给室内空间,从而 将室内空间保持在适宜的温度下。权利要求1、一种空调器室内机,主要包括构成室内机后部外部结构且其上能够安装室内机各部件的底盘(1);构成室内机两侧面部分外部结构,且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进气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主要包括构成室内机后部外部结构且其上能够安装室内机各部件的底盘(1);构成室内机两侧面部分外部结构,且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进气口(3)和出风口(4)的前壳体(2);安装在进气口(3)上的吸入格栅(5);设置在前壳体(2)的内部前侧和上侧,且通过冷媒管与室外机相连的室内热交换器;安装在吸入格栅(5)和室内热交换器之间,用于滤除通过吸入格栅(5)吸入的室内空气中杂质的过滤网;位于室内热交换器的下方,用于收集从室内热交换器表面滴落的冷凝水的冷凝水盘;设置在位于前壳体(2)内部的室内热交换器后方的室内风扇及风扇电机;和安装在出风口(4)上,用于改变排出空气流动方向的导风板(8);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还包括一个上端安装在前壳体(2)的前端开口上部边缘,而背面两侧下部边缘则通过两个与其铰接的支撑杆(10)连接在前壳体(2)两侧内表面前端中部的前面板(9)。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西涛
申请(专利权)人: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