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液压系统的带电断线装置及组装方法、断线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基于液压系统的带电断线,基于液压系统的导电铜线传送流水线、基于液压系统的断线系统及组装方法、断线工艺。
技术介绍
目前,铜线成本低,制作广泛,所以取代银做导电体,铜线广泛用于工业过滤、石油、化工、印刷,电缆等行业,铜线在成卷包装时需要进行断线,为了确保每个铜线卷内的铜线长度合格,需要在切割铜线的时候进行长度测量。现有的铜线在断线的时候仍存在一定的缺陷,传统的测量一般为人工控制测量设备,等到铜线的长度结果被测量出来之后再进行切割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因此铜线定量断线效率低下,而且铜线在切割的时候产生的碎渣没有很好的收集起来容易落入切割装置内部,造成设备故障。CN201821362644.5一种铜线的定量断线装置虽然提供一套,但是不适合自动化,CN200620064575.0一种屏蔽线编织机断线控制装置不适合铜线断线;CN201821956764.8一种断线断电装置,CN201910282650.2断线装置及断线机器人无法实现对铜线断线的合理系统化处理。<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铜线断线系统,其特征在于: 其安装在机架总成(2)上;断线系统包括断线装置(15)、以及将裁切后铜线(1)纵向输出的断线输出装置(16);/n断线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断线输出装置(16)输出端且对铜线(1)进行二次加热的断线活动装置(17)、设置在断线活动装置(17)前端且对铜线(1)前端头进行修磨的修前端头装置(18)、设置在修前端头装置(18)输出端的修前端输出装置(19)、设置在修前端输出装置(19)前端的修前端加热装置(20)、设置在修前端加热装置(20)输出端的修后端输出装置(21)、设置在修后端输出装置(21)输出端的输出上下加热装置(22)与输出左右加热装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铜线断线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安装在机架总成(2)上;断线系统包括断线装置(15)、以及将裁切后铜线(1)纵向输出的断线输出装置(16);
断线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断线输出装置(16)输出端且对铜线(1)进行二次加热的断线活动装置(17)、设置在断线活动装置(17)前端且对铜线(1)前端头进行修磨的修前端头装置(18)、设置在修前端头装置(18)输出端的修前端输出装置(19)、设置在修前端输出装置(19)前端的修前端加热装置(20)、设置在修前端加热装置(20)输出端的修后端输出装置(21)、设置在修后端输出装置(21)输出端的输出上下加热装置(22)与输出左右加热装置(23)、输出驱动装置(24)。
2.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线断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断线装置(15)包括底部定位托装置(67)与上切断机架(73);
底部定位托装置(67)设置在底部定位托装置(67)上的底部托座(68)、纵向设置在底部托座(68)上的弧形/V型通道(69)、设置在弧形/V型通道(69)中部的工艺中间豁口(70)、以及设置在弧形/V型通道(69)进口处的工艺进口倒角口(71);
在底部托座(68)上设置有底托加热器(72);
在上切断机架(73)设置有用于下降与弧形/V型通道(69)压合铜线(1)的上弧形/Λ型下压头(74),在上弧形/Λ型下压头(74)上设置有位于工艺中间豁口(70)上方的上切刀支架(75),在上切刀支架(75)上通过升降杆连接有上切刀座(76),在上切刀座(76)上设置有用于下降进入到工艺中间豁口(70)中对铜线(1)进行旋切的上旋切刀(77);
断线输出装置(16)包括第一左右导线装置(7)和/或第一上下导向装置(8);
第一左右导线装置(7)包括导轮支撑座(61)、设置在导轮支撑座(61)上的同步联动左右导线对辊(62);铜线(1)通过同步联动左右导线对辊(62)之间的弧槽;
第一上下导向装置(8)包括导轮支撑座(61)、设置在导轮支撑座(61)上的同步联动上下导线对辊(63);铜线(1)通过同步联动上下导线对辊(63)之间的弧槽;
断线活动装置(17)包括纵向设置在机架总成(2)上的纵向往复推杆(64)、设置在纵向往复推杆(64)上的横向伸缩推杆(65)、以及至少两个设置在横向伸缩推杆(65)上的活动导向轮座(66);活动导向轮座(66)包括第一左右导线装置(7)和/或第一上下导向装置(8);
修前端头装置(18)包括用于放置铜线(1)的修磨下模具(78)、设置在修磨下模具(78)上方且用于下行夹持铜线(1)的修磨上模具(79)、设置在修磨下模具(78)一侧的修磨头机械手(80)、以及设置在修磨头机械手(80)上且用于对铜线(1)端部进行修磨的修端面圆角磨头(81);
修端面圆角磨头(81)为成形的碗型砂轮;
修后端输出装置(21)与修前端头装置(18)结构相同,修端面圆角磨头(81)的方向相反;
修前端输出装置(19)包括第一左右导线装置(7)或第一上下导向装置(8);在同步联动左右导线对辊(62)或同步联动上下导线对辊(63)传动连接驱动件;
修前端加热装置(20)包括纵向设置在机架总成(2)上的纵向往复推杆(64)、设置在纵向往复推杆(64)上的横向伸缩推杆(65)、以及至少两个设置在横向伸缩推杆(65)上的第二左右加热装置(9)和/或第二上下加热装置(10);
第二左右加热装置(9)包括第一左右导线装置(7)、以及设置在第一左右导线装置(7)上的加热器;
第二上下加热装置(10)包括第一上下导向装置(8)、以及设置在第一上下导向装置(8)上的加热器;
输出上下加热装置(22)与第二上下加热装置(10)结构相同;
输出左右加热装置(23)与第二左右加热装置(9)结构相同;
输出驱动装置(24)包括第一左右导线装置(7)或第一上下导向装置(8)、以及在同步联动左右导线对辊(62)或同步联动上下导线对辊(63)传动连接的驱动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线断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断线装置(15)还包括液控系统;液控系统包括泵站、以及分别与泵站液压传动连接的控制上弧形/Λ型下压头(74)升降的第一执行模块、控制上切刀座(76)升降的第二执行模块、控制上旋切刀(77)旋转的第三执行模块;
第一执行模块包括控制上弧形/Λ型下压头(74)升降的升降液压缸(82)、以及位于升降液压缸(82)上的升降行程开关组(83);
第二执行模块包括与泵站液压连接且与升降行程开关组(83)电连接的工进行程换向阀(84)、用于控制上切刀座(76)升降的工进液压缸(85)、设置在工进液压缸(85)上的工进变速开关(86)、设置在工进行程换向阀(84)出口的工进变速换向阀(87)、设置在工进液压缸(85)有杆腔与工进变速换向阀(87)一出口之间的工进空程管路(89)、以及设置在工进液压缸(85)有杆腔与工进变速换向阀(87)另一出口之间的工进节流管路(88);
第三执行模块包括与泵站液压连接且与升降行程开关组(83)电连接的刀具马达电磁阀、以及与刀具马达电磁阀管路连接的控制上旋切刀(77)旋转的刀具马达(90)。
4.种铜线传送流水线,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总成(2)、以及依次设置在机架总成(2)的存储有盘卷铜线(1)的存线装置(3)、对盘卷铜线(1)导向输送的梳线装置(4)、对铜线(1)进行位置调节的左右调节装置(5)与上下调节装置(6)、对铜线(1)进行定位调节的第一左右导线装置(7)与第一上下导向装置(8)、对铜线(1)进行加热定型的第二左右加热装置(9)与第二上下加热装置(10)、设置在第二左右加热装置(9)与第二上下加热装置(10)上的加热罩(11)、设置在加热罩(11)中对加热状态下的铜线(1)进行纵向舒展的活动导线装置(12)、对舒展后铜线进行输出的第三输出导线装置(13)与第三驱动导线装置(14)、设置在第三输出导线装置(13)与第三驱动导线装置(14)上方的冷风机、对降温后铜线(1)进行裁切的断线系统。
5.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铜线传送流水线,其特征在于:存线装置(3)包括横向设置且为U型的存线架(25)、设置在存线架(25)两侧立壁上的存线上托口(26)、横向设置在存线上托口(26)处的存线铜线卷轴(27)、设置在存线铜线卷轴(27)上且骑在存线上托口(26)处的存线H型侧定位轴承座(28)、设置在存线架(25)底部且向上与位于存线铜线卷轴(27)下端铜线压力接触的存线L型弹性下托架(29)、设置在存线铜线卷轴(27)头端的存线端面啮合固定盘(30)、设置在存线铜线卷轴(27)头端横向外侧且由电机驱动的存线端面啮合活动盘(31)、设置在存线铜线卷轴(27)下方且用于向上托举存线铜线卷轴(27)离开存线上托口(26)的存线上托手(33)、设置在存线端面啮合活动盘(31)一侧且用于拨动存线端面啮合活动盘(31)与存线端面啮合固定盘(30)离合的存线驱动盘拨叉(32)、设置在存线铜线卷轴(27)尾部的存线锥轴(34)、以及设置在存线锥轴(34)尾部的存线花键轴(35);
梳线装置(4)包括横向设置在机架总成(2)上的梳线纵向滑轨(41)与梳线纵向驱动件(42)、设置在存线花键轴(35)尾部横向外侧且由梳线纵向驱动件(42)驱动在梳线纵向滑轨(41)上横向滑动的梳线轴承尾部滑座(36)、通过轴承设置在梳线轴承尾部滑座(36)上且用于与存线锥轴(34)配合的梳线锥套(37)、设置在梳线锥套(37)横向外端且用于与存线花键轴(35)配合的梳线花键孔(38)、与梳线锥套(37)键连接的梳线驱动轮(39)、设置在梳线轴承尾部滑座(36)上的梳线滑座侧定位孔(40)、设置在梳线纵向滑轨(41)两侧且用于插入到梳线滑座侧定位孔(40)中的梳线侧向伸缩卡位锥杆(43)、
设置在梳线纵向滑轨(41)纵向一侧的梳线齿轮架(44)、设置在梳线齿轮架(44)上且与梳线驱动轮(39)传动连接的梳线双联轮轴(45)、设置在梳线齿轮架(44)上的梳线轴距调节槽(47)、设置在梳线齿轮架(44)上的梳线轴距调节座(46)、设置在梳线齿轮架(44)上且与梳线双联轮轴(45)啮合的梳线中间调配齿轮轴组(48)、与梳线中间调配齿轮轴组(48)传动连接的梳线双联滑移齿轮(51)、设置在梳线齿轮架(44)上的梳线输出齿轮轴(49)、与梳线输出齿轮轴(49)传动连接的梳线输出离合器(50)、设置在梳线齿轮架(44)上且与梳线输出齿轮轴(49)啮合的梳线变向啮合齿轮组(53)、设置在梳线齿轮架(44)上且用于拨动梳线双联滑移齿轮(51)与梳线输出齿轮轴(49)或梳线变向啮合齿轮组(53)啮合的梳线滑移拨叉(52);
梳线轴距调节座(46)带动梳线双联轮轴(45)在梳线轴距调节槽(47)中移动;
在梳线齿轮架(44)上横向设置有用于与梳线输出离合器(50)传动连接的梳线同步螺杆(54),在梳线齿轮架(44)上设置有用于通过离合器与梳线同步螺杆(54)传动连接的梳线同步控制电机(55),在梳线齿轮架(44)上横向设置有位于梳线同步螺杆(54)下方的梳线同步导轨(58),在梳线同步导轨(58)上设置有梳线同步导向滑座(57),在梳线同步螺杆(54)上设置有下端与梳线同步导向滑座(57)连接的梳线同步螺母套(56);
左右调节装置(5)包括摆动导向底座(59)、以及左右摆动设置在摆动导向底座(59)上的摆动导向套(60);
上下调节装置(6)包括摆动导向底座(59)、以及上下摆动设置在摆动导向底座(59)上的摆动导向套(60);
第一左右导线装置(7)包括导轮支撑座(61)、设置在导轮支撑座(61)上的同步联动左右导线对辊(62);铜线(1)通过同步联动左右导线对辊(62)之间的弧槽;
第一上下导向装置(8)包括导轮支撑座(61)、设置在导轮支撑座(61)上的同步联动上下导线对辊(63);铜线(1)通过同步联动上下导线对辊(63)之间的弧槽;
第二左右加热装置(9)包括第一左右导线装置(7)、以及设置在第一左右导线装置(7)上的加热器;
第二上下加热装置(10)包括第一上下导向装置(8)、以及设置在第一上下导向装置(8)上的加热器;
活动导线装置(12)包括纵向设置在机架总成(2)上的纵向往复推杆(64)、设置在纵向往复推杆(64)上的横向伸缩推杆(65)、以及至少两个设置在横向伸缩推杆(65)上的活动导向轮座(6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立彬,刘康康,王江涛,刘启,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东营供电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