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葡萄大棚节水降温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063468 阅读:9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8 23: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葡萄大棚节水降温系统,涉及葡萄种植技术领域。所述葡萄大棚节水降温系统,包括蓄水池、第一水泵、第一阀门、进水主管、降温单元、出水主管、换热装置、第二水泵和第二阀门,蓄水池通过管路与第一水泵进水端连接,第一水泵出水端通过管路Ⅰ与第一阀门一端连接,第一阀门另一端通过管路Ⅱ与进水主管连接;所述降温单元由S型管道构成且铺设于大棚顶部外侧壁上,降温单元设置有若干个且进水口与进水主管连通,出水口与出水主管连通;所述出水主管通过管路Ⅲ与换热装置一端连接,换热装置另一端通过管路Ⅳ与第二水泵进水端连接,第二水泵出水端通过管路Ⅴ与第二阀门一端连接,第二阀门另一端通过管路Ⅵ与进水主管连接。

A water saving and cooling system for grape greenhou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葡萄大棚节水降温系统
本技术涉及葡萄种植
,具体涉及一种葡萄大棚节水降温系统。
技术介绍
大棚种植受季节影响小,是保证农作物常年供应的重要手段,适用于各种农作物的种植,特别是葡萄。大棚种植的葡萄可实时进行监控,特别是葡萄开花结果的时候,这样种植出来的葡萄果实上色更加均匀,含糖量更高,且可根据实际需要提前上市或者延后采摘,深受消费者喜爱,也提高了葡萄的经济价值。葡萄在开花结果时,易受大棚内温湿度影响,温度过高过低都会造成减产,湿度过高易滋生病菌,湿度过低无法满足葡萄的需求。特别是夏季高温,棚内温度场分布不均,越接近棚顶温升越快,高温还会加速覆盖膜的老化,此时可采用对棚顶进行喷淋降温的方式,但是在喷洒过程中会造成大量水资源的浪费。专利申请号为CN207185423U公开了一种农业大棚节水降温系统,对大棚上方进行喷淋,然后将水通过集水槽收集进蓄水池中。此方法能回收一部分喷淋水,但是在降温过程中,水分会加快蒸发,还是有较大一部分水资源被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葡萄大棚节水降温系统,解决现有大棚降温用的水回收再利用难的问题。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葡萄大棚节水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蓄水池、第一水泵、第一阀门、进水主管、降温单元、出水主管、换热装置、第二水泵和第二阀门,蓄水池通过管路与第一水泵进水端连接,第一水泵出水端通过管路Ⅰ与第一阀门一端连接,第一阀门另一端通过管路Ⅱ与进水主管连接;所述降温单元由S型管道构成且铺设于大棚顶部外侧壁上,降温单元设置有若干个,降温单元进水口与进水主管连通,出水口与出水主管连通;所述出水主管通过管路Ⅲ与换热装置一端连接,换热装置另一端通过管路Ⅳ与第二水泵进水端连接,第二水泵出水端通过管路Ⅴ与第二阀门一端连接,第二阀门另一端通过管路Ⅵ与进水主管连接。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二水泵出水端通过管路Ⅶ连接有第三阀门一端,第三阀门另一端与加湿单元连接,加湿单元由主管与设置于主管上的喷雾头组构成。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喷雾头组由3个喷雾头构成,喷雾头沿主管长度方向均匀分布,中间喷雾头垂直于主管向下布置,另外两个喷雾头分别倾斜向两侧布置且与竖直方向呈60°夹角。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一水泵出水端通过管路Ⅷ与第四阀门一端连接,第四阀门另一端与管路Ⅶ连接。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进水主管、出水主管、管路Ⅳ上分别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大棚内设置有温湿度传感器。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降温单元管道截面为半圆形,管道顶部外侧壁覆盖有隔热膜,底部外侧壁设置有传热膜。工作原理:降温时,水泵将蓄水池水泵入进水主管中,水进入各降温单元的S型管道中,在流经各管路中通过热交换带走大棚顶部的空气热量,达到给大棚顶部降温的功能。经过换热后的高温水进入出水主管,在换热装置中经降温后成低温水,再次循环进入降温单元中,如此循环即可实现水的循环再利用,不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同时也可以将低温水泵入主管中,通过喷雾头对大棚内部进行喷雾,达到加湿降温的目的,满足葡萄灌溉的需求。为实现全方位的喷雾,喷雾头3个一组,中间的垂直设置,前后的两个像两侧倾斜与竖直方向呈60°夹角,形成一个较大的喷雾空间,既能强制使大棚的空气水汽进行对流,也达到了灌溉的需求。为增强降温单元的降温效果,极大的增大降温单元中S型管道与大棚顶部的接触面积,采用半圆形截面的管道,同时在顶部外侧覆盖隔热膜,阻止水的热量向外扩散,在底部外侧设置传热膜,使水单向朝大棚内部产生冷辐射,与热空气进行热交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方便的葡萄大棚节水降温系统,通过使水在降温单元的S型管道中循环,通过水循环实现与热空气的热交换,达到降温的目的,同时水在密闭管道中循环,实现水的循环再利用,不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也可以将换热后的水经过处理后输送至喷雾系统中,通过喷雾形式实现加湿降温,在降温的同时,满足灌溉的需求,一举多得。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原理图。图2为本技术中降温单元S型管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喷雾头组的分布示意图。图中:1-蓄水池,2-第一水泵,3-第一阀门,4-进水主管,5-降温单元,6-出水主管,7-换热装置,8-第二水泵,9-第二阀门,10-第三阀门,11-主管,12-喷雾头,13-第四阀门,14-大棚,Ⅰ-管路Ⅰ,Ⅱ-管路Ⅱ,Ⅲ-管路Ⅲ,Ⅳ-管路Ⅳ,Ⅴ-管路Ⅴ,Ⅵ-管路Ⅵ,Ⅶ-管路Ⅶ。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1一种葡萄大棚节水降温系统,包括蓄水池1、第一水泵2、第一阀门3、进水主管4、降温单元5、出水主管6、换热装置7、第二水泵8和第二阀门9,蓄水池1通过管路与第一水泵2进水端连接,第一水泵2出水端通过管路Ⅰ与第一阀门3一端连接,第一阀门3另一端通过管路Ⅱ与进水主管4连接。所述降温单元5由S型管道构成且铺设于大棚14顶部外侧壁上,降温单元5设置有若干个,且降温单元5的进水口与进水主管4连通,出水口与出水主管6连通。所述出水主管6通过管路Ⅲ与换热装置7一端连接,换热装置7另一端通过管路Ⅳ与第二水泵8进水端连接,第二水泵8出水端通过管路Ⅴ与第二阀门9一端连接,第二阀门9另一端通过管路Ⅵ与进水主管4连接。如图1所示,当大棚14内部特别是顶部温度过高时,启动第一水泵2,蓄水池1中的水经过第一水泵2、管路Ⅰ、第一阀门3、管路Ⅱ进入进水主管4,沿着降温单元5,注满整个S型管道,水温低于大棚14内的空气温度,其冷量向下扩散与大棚内热空气进行热交换,达到给大棚降温的目的。进行热交换后的水进入出水主管6,经管路Ⅲ进入换热装置7中进行冷却,得到温度较低的水,水经管路Ⅳ、第二水泵8、管路Ⅴ、第二阀门9、管路Ⅵ再次进入进水主管4循环换热,给大棚14降温,此时可以关闭第一水泵2。也可以将部分温度较低的水通过管路Ⅶ、第三阀门10进入主管11,由喷雾头12喷出,通过加湿同步达到降温和灌溉的目的。此时,所述第二水泵8出水端通过管路Ⅶ连接有第三阀门10一端,第三阀门10另一端与加湿单元连接,加湿单元由主管11与设置于主管11上的喷雾头组构成。上述方法可快速将大棚内温度降低,同时完成灌溉操作。当所述第一水泵2出水端通过管路Ⅷ与第四阀门13一端连接,第四阀门13另一端与管路Ⅶ连接时,开启第一水泵2,水经过第一水泵2、管路Ⅷ、第四阀门13、管路Ⅶ、第三阀门10进入加湿单元,可以单独完成加湿降温的操作,适合大棚温度与室外温差较小的时候,或者作物需要灌溉的时候。为更好的对整个降温系统进行控制,可在进水主管4、出水主管6、管路Ⅳ上分别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大棚14内设置有温湿度传感器,监测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葡萄大棚节水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蓄水池(1)、第一水泵(2)、第一阀门(3)、进水主管(4)、降温单元(5)、出水主管(6)、换热装置(7)、第二水泵(8)和第二阀门(9),蓄水池(1)通过管路与第一水泵(2)进水端连接,第一水泵(2)出水端通过管路Ⅰ与第一阀门(3)一端连接,第一阀门(3)另一端通过管路Ⅱ与进水主管(4)连接;/n所述降温单元(5)由S型管道构成且铺设于大棚(14)顶部外侧壁上,降温单元(5)设置有若干个,降温单元(5)进水口与进水主管(4)连通,出水口与出水主管(6)连通;/n所述出水主管(6)通过管路Ⅲ与换热装置(7)一端连接,换热装置(7)另一端通过管路Ⅳ与第二水泵(8)进水端连接,第二水泵(8)出水端通过管路Ⅴ与第二阀门(9)一端连接,第二阀门(9)另一端通过管路Ⅵ与进水主管(4)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葡萄大棚节水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蓄水池(1)、第一水泵(2)、第一阀门(3)、进水主管(4)、降温单元(5)、出水主管(6)、换热装置(7)、第二水泵(8)和第二阀门(9),蓄水池(1)通过管路与第一水泵(2)进水端连接,第一水泵(2)出水端通过管路Ⅰ与第一阀门(3)一端连接,第一阀门(3)另一端通过管路Ⅱ与进水主管(4)连接;
所述降温单元(5)由S型管道构成且铺设于大棚(14)顶部外侧壁上,降温单元(5)设置有若干个,降温单元(5)进水口与进水主管(4)连通,出水口与出水主管(6)连通;
所述出水主管(6)通过管路Ⅲ与换热装置(7)一端连接,换热装置(7)另一端通过管路Ⅳ与第二水泵(8)进水端连接,第二水泵(8)出水端通过管路Ⅴ与第二阀门(9)一端连接,第二阀门(9)另一端通过管路Ⅵ与进水主管(4)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葡萄大棚节水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水泵(8)出水端通过管路Ⅶ连接有第三阀门(10)一端,第三阀门(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俊
申请(专利权)人:文山红果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