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甘蔗田间抗倒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063421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8 23: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甘蔗种植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甘蔗田间抗倒伏装置,包括:设有地钉的矩形底框,挡板,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弹性转轴,挡板,设有转轴的转板以及隔杆。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第二支架,第一支架与底框构成的锐角三角形结构,对甘蔗杆进行支撑,使支撑稳固;通过隔杆的设置,抵抗甘蔗行方向上产生的倒伏;通过弹性转轴带动第二支架与转板转动,适应了甘蔗在生长过程中甘蔗直径的变化;并且该抗倒伏装置结构简单,安装便捷,易转移携带。

A lodging resistant device for sugarcane fiel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甘蔗田间抗倒伏装置
本技术属于甘蔗种植
,特别涉及一种甘蔗田间抗倒伏装置。
技术介绍
甘蔗是温带和热带农作物,是制造蔗糖的原料,且可提炼乙醇作为能源替代品。甘蔗中含有丰富的糖分、水分,还含有对人体新陈代谢非常有益的各种维生素、脂肪、蛋白质、有机酸、钙、铁等物质,主要用于制糖。甘蔗一般为成行耕种,由于甘蔗植株细且高,若生长中后期受暴风雨袭击,很容易倒伏。倒伏后的甘蔗产量减少、糖分降低,直接影响农民的收成。尤其是沿海地区,影响尤为明显。目前,常用的抗倒伏支架由竹竿捆扎而成,但竹竿的稳固性较差,日晒雨淋容易腐坏,不能循环长久的使用,且安装步骤繁琐。此外,还有一种方式利用绳索沿着甘蔗行拉直,将甘蔗两边拦住,此方法中绳索的刚性不够,抗倒伏性能不佳,且不能抵御沿甘蔗行方向的倒伏,固定绳索用的立柱不可移动,安装不便,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甘蔗田间抗倒伏装置,从而克服现有的甘蔗抗倒伏方法中,竹杆稳固性差,绳索的刚性的缺陷,并且能够在沿甘蔗行的方向上进行抗倒伏。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而克服现有的甘蔗抗倒伏装置安装安装过程繁琐,安装不方便的缺陷。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甘蔗田间抗倒伏装置,包括:底框;第一支架,其一侧与所述底框的一侧固定;挡板,其一面与所述第一支架的另一侧固定;第二支架,其一侧通过弹性转轴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设于所述底框的另一侧,所述弹性转轴能够带动所述第二支架向所述挡板转动;转板,其一面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设于所述第二支架的另一侧,该转板的另一面能够与所述挡板的另一面相贴合;以及隔杆,其一端固定于所述挡板上,另一端向所述转板的一侧延伸。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当所述转板与所述挡板贴合时,所述底框与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之间的夹角均为锐角。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设于所述底框上的地钉,还包括设于所述底框上的地钉,其用于将装置固定在泥土中。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支撑杆,其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底框连接。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上分别设有加固杆。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挡板与所述转板的贴合面上分别设有锯齿状的橡胶垫。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隔杆为L形弯杆。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弹性转轴的内部设有扭力弹簧。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转板通过转轴与所述第二支架连接。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用于防止所述转板被顶开的安全绳。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甘蔗田间抗倒伏装置的结构简单,安装便捷,直接将其置于甘蔗种植地上,将地钉插入泥土中固定即可使用。2.本技术中的第二支架,第一支架与底框构成的锐角三角形结构,使支撑刚度高,整体稳固。3.本技术中的隔杆能够抵抗甘蔗行方向上的倒伏。4.本技术通过弹性转轴带动第二支架与转板转动,以适应甘蔗在生长过程中甘蔗直径的变化。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甘蔗田间抗倒伏装置的结构图。主要附图标记说明:1-底框,2-挡板,3-第一支架,4-第二支架,5-弹性转轴,6-转板,7-转轴,8-隔杆,9-地钉,10-支撑杆,11-加固杆,12-橡胶垫。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如图1所示,该实施例中的甘蔗田间抗倒伏装置,包括:底框1,挡板2,第一支架3,第二支架4,弹性转轴5,转板6,转轴7,隔杆8,地钉9,支撑杆10,加固杆11,橡胶垫12;底框1,第一支架3与第二支架4均为矩形框结构,底框1一面的两条长边边框上设有多根地钉9;另一面的一条长边边框上设有弹性转轴5,另一条长边与第一支架3的一条长边连接;第一支架3的短边与底框1的短边之间的夹角为锐角,且两者之间设有支撑杆10;第一支架3的另一条长边与挡板2固定,且挡板2位于底框1的两条长边之间;挡板2呈矩形,其一面与底框1的两条短边垂直;第二支架4的一条长边与弹性转轴5连接并能围绕弹性转轴5转动,弹性转轴5中设有扭力弹簧,该扭力弹簧的扭力带动第二支架4向挡板2所在的一侧转动;转板6为矩形,其一面通过铰座与第二支架4的另一条长边铰接,另一面能够在第二支架4的带动下与挡板2的一面贴合;挡板2与转板6能够相互贴合的两个面上各设有一块锯齿状的橡胶垫12。继续参考图1,当转板6与挡板2贴合时,底框1与第一支架3和第二支架4之间的夹角均为锐角;第一支架3和第二支架4的中部,间隔设有多条与其长边垂直的加固杆11;隔杆8为L形弯杆,其一端与挡板2的长边相连,另一端向转板6的一侧延伸,多根隔杆8沿着挡板2的长边间隔设置,当转板6与挡板2贴合时,隔杆8另一端能够从第二支架4中各加固杆11之间的空隙中穿过。接下来,对该实施例中甘蔗田间抗倒伏装置的操作方法及工作原理进行详细说明,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了解本技术:1.放置装置:当甘蔗行中的甘蔗生长到一定高度时,安装抗倒伏装置,首先将底框1以其长边与甘蔗行平行的方向放置与地面上,并将地钉9扎入到甘蔗行两侧的泥土中;甘蔗从底框1的中部穿过,调整位置,使甘蔗的杆部靠在挡板2上,并且使隔杆8从甘蔗杆之间的缝隙中穿过。2.支撑固定:当底框1固定好之后,将第二支架4向甘蔗行夹紧,并使转板6上的橡胶垫与甘蔗的杆部贴合;甘蔗被夹紧后,用安全绳绕过挡板2与转板6并系好,但需要注意安全绳不要绑紧,需留有一拳左右的空隙,因为随着甘蔗的生长,甘蔗杆的直径也会增粗,这使第二支架4也会被慢慢撑开,不会伤及甘蔗杆;当甘蔗受到平行于甘蔗行的外力作用时,隔杆8够防止该方向上产生的倒伏;当甘蔗受到垂直于甘蔗行的外力作用时,转板6上的锯齿形的橡胶垫12能够增加转板6的接触面与甘蔗之间接的阻尼,并且第一支架3与第二支架4之间组成的三角形结构又能使支撑保持稳固,起到了放倒伏的作用;安全绳的作用是防止橡胶垫12上的阻尼失效时,转板6与第二支架4被甘蔗倒伏时的推力顶开。综上所述,该技术通过第二支架,第一支架与底框构成的锐角三角形结构,对甘蔗杆进行支撑,使支撑稳固;通过隔杆的设置,抵抗甘蔗行方向上产生的倒伏;通过弹性转轴带动第二支架与转板转动,适应了甘蔗在生长过程中甘蔗直径的变化;并且该抗倒伏装置结构简单,安装便捷,易转移携带。前述对本技术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技术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技术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技术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技术的范围意在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甘蔗田间抗倒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底框(1);/n第一支架(3),其一侧与所述底框(1)的一侧固定;/n挡板(2),其一面与所述第一支架(3)的另一侧固定;/n第二支架(4),其一侧通过弹性转轴(5)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设于所述底框(1)的另一侧,所述弹性转轴(5)能够带动所述第二支架(4)向所述挡板(2)转动;/n转板(6),其一面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设于所述第二支架(4)的另一侧,该转板(6)的另一面能够与所述挡板(2)的另一面相贴合;以及/n隔杆(8),其一端固定于所述挡板(2)上,另一端向所述转板(6)的一侧延伸。/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甘蔗田间抗倒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框(1);
第一支架(3),其一侧与所述底框(1)的一侧固定;
挡板(2),其一面与所述第一支架(3)的另一侧固定;
第二支架(4),其一侧通过弹性转轴(5)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设于所述底框(1)的另一侧,所述弹性转轴(5)能够带动所述第二支架(4)向所述挡板(2)转动;
转板(6),其一面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设于所述第二支架(4)的另一侧,该转板(6)的另一面能够与所述挡板(2)的另一面相贴合;以及
隔杆(8),其一端固定于所述挡板(2)上,另一端向所述转板(6)的一侧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甘蔗田间抗倒伏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转板(6)与所述挡板(2)贴合时,所述底框(1)与所述第一支架(3)和所述第二支架(4)之间的夹角均为锐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甘蔗田间抗倒伏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底框(1)上的地钉(9),其用于将装置固定在泥土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海荣段维兴周会邓宇驰经艳李翔唐仕云王伦旺谭芳贤武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