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育苗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山茶育苗装置,包括培育箱,培育箱的内壁上设置有支撑隔板,支撑隔板的表面设置有挥发板,支撑隔板的表面设置有种植座,且培育箱的顶部螺接有盖板,盖板的底面设置有储液仓,盖板的顶面设置有电池盒,且盖板的底面设置有透明管,透明管的内部设置有灯座,灯座上配合连接有白炽灯,储液仓的底面设置有透明防护罩,电池盒的外壁设置有卡块,卡块的内部转动连接有齿轮盘;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的山茶育苗装置在支撑隔板和培育箱底板之间装盛除虫剂,除虫剂通过散气口后进入挥发板内部,并经散气孔排出,对培育箱附近的害虫毒杀。
A device for raising seedlings of Camelli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山茶育苗装置
本技术涉及育苗装置相关
,具体为一种山茶育苗装置。
技术介绍
山茶花在药用价值上亦高,有收敛、止血、凉血、调胃、理气、散瘀、消肿等疗效,育苗是一项劳动强度大、费时、技术性强的工作,过去大部分采用传统的露地直播的方式或采用阳畦、改良阳畦和日光温室育苗,现有山茶育苗时,一般直接将林苗设置在室内的培养土里,这种育苗方式中,林苗直接外漏,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扰,影响林苗的成活率;且每次对山茶苗滴撒营养液时都需要搬运装盛营养液的水壶,劳动量大;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山茶育苗装置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山茶育苗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山茶育苗装置,包括培育箱,所述培育箱的内壁上设置有支撑隔板,所述支撑隔板的表面设置有挥发板,支撑隔板的表面设置有种植座,且培育箱的顶部螺接有盖板,所述盖板的底面设置有储液仓,盖板的顶面设置有电池盒,且盖板的底面设置有透明管,所述透明管的内部设置有灯座,灯座上配合连接有白炽灯,储液仓的底面设置有透明防护罩,电池盒的外壁设置有卡块,所述卡块的内部转动连接有齿轮盘,所述齿轮盘与从动齿轮啮合连接,所述从动齿轮的底面设置有丝杆,所述丝杆的杆体上套设有升降塞头,所述升降塞头对接在滴液口中,滴液孔开设在储液仓的底面上,且滴液口的内壁上设置有垫环,所述垫环的表面设置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贯穿升降塞头设置。优选的,所述培育箱呈圆形框体结构,培育箱的表面开设有通风孔,支撑隔板呈圆形板状结构,支撑隔板的表面开设有散气口,散气口与挥发板对应分布,挥发板呈圆弧形框体结构,挥发板设置有多个,多个挥发板沿着支撑隔板的板面边缘排列分布,挥发板的表面开设有散气孔,且支撑隔板的表面开设有加药口,加药口的内部插接有堵塞。优选的,所述储液仓呈圆台形框体结构,透明管呈圆管形结构,透明管同时贯穿培育箱的顶板和储液仓的底板设置,电池盒的内部设置有蓄电池,灯座与蓄电池通过导线连接。优选的,所述卡块呈断面为“匚”字形的圆弧板结构,卡块设置有四个,四个卡块呈“十”字形排列在电池盒的外壁上,齿轮盘的表面设置有多个手柄杆,多个手柄杆呈圆周形排列在齿轮盘的表面上。优选的,所述升降塞头呈圆台形管状结构,升降塞头与丝杆螺接,导向杆呈圆形柱体结构,导向杆设置有两个,两个导向杆关于垫环的圆心对称分布。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提出的山茶育苗装置在支撑隔板和培育箱底板之间装盛除虫剂,除虫剂通过散气口后进入挥发板内部,并经散气孔排出,对培育箱附近的害虫毒杀;2.本技术提出的山茶育苗装置在储液仓底板的滴液口中加设可升降的升降塞头,升降塞头通过丝杆转动实现升降,丝杆顶部的从动齿轮与齿牙盘啮合连接,并被齿牙盘驱动转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支撑隔板和挥发板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卡块结构示意图。图中:培育箱1、支撑隔板2、挥发板3、种植座4、盖板5、储液仓6、电池盒7、透明管8、白炽灯9、透明防护罩10、卡块11、齿轮盘12、从动齿轮13、丝杆14、升降塞头15、导向杆16、垫环17。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至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山茶育苗装置,包括培育箱1,培育箱1的内壁上焊接有支撑隔板2,支撑隔板2的表面焊接有挥发板3,培育箱1呈圆形框体结构,培育箱1的表面开设有通风孔,支撑隔板2呈圆形板状结构,支撑隔板2的表面开设有散气口,散气口与挥发板3对应分布,挥发板3呈圆弧形框体结构,挥发板3设置有多个,多个挥发板3沿着支撑隔板2的板面边缘排列分布,挥发板3的表面开设有散气孔,且支撑隔板2的表面开设有加药口,加药口的内部插接有堵塞,将杀虫剂从加药口注入后,将堵塞插接在加药口中,然后将盖板5螺接在培育箱1的顶部,支撑隔板2与培育箱1底面之间的杀虫剂经散气口进入挥发板3中,并经挥发板3表面的散气孔向外挥散,对培育箱1周围的害虫毒杀;支撑隔板2的表面焊接有种植座4,且培育箱1的顶部螺接有盖板5,盖板5的底面焊接有储液仓6,盖板5的顶面粘接有电池盒7,且盖板5的底面粘接有透明管8,透明管8的内部设置有灯座,灯座上配合连接有白炽灯9,储液仓6呈圆台形框体结构,透明管8呈圆管形结构,透明管8同时贯穿培育箱1的顶板和储液仓6的底板设置,电池盒7的内部设置有蓄电池,灯座与蓄电池通过导线连接,开启白炽灯9便于在光线暗淡时对培育箱1内部的花茶光合作用,储液仓6的底面粘接有透明防护罩10,透明防护罩10遮挡在白炽灯9的外侧,避免营养液滴撒在白炽灯9上;电池盒7的外壁粘接有卡块11,卡块11的内部转动连接有齿轮盘12,卡块11呈断面为“匚”字形的圆弧板结构,卡块11设置有四个,四个卡块11呈“十”字形排列在电池盒7的外壁上,齿轮盘12的表面设置有多个手柄杆,多个手柄杆呈圆周形排列在齿轮盘12的表面上,手握齿轮盘12表面的手柄杆,转动齿轮盘12,齿轮盘12与从动齿轮13啮合并带动从动齿轮13转动,同时,从动齿轮13底面的丝杆14同步转动;齿轮盘12与从动齿轮13啮合连接,从动齿轮13的底面焊接有丝杆14,丝杆14的杆体上套设有升降塞头15,升降塞头15对接在滴液口中,滴液孔开设在储液仓6的底面上,且滴液口的内壁上焊接有垫环17,垫环17的表面焊接有导向杆16,导向杆16贯穿升降塞头15设置,升降塞头15呈圆台形管状结构,升降塞头15与丝杆14螺接,导向杆16呈圆形柱体结构,导向杆16设置有两个,两个导向杆16关于垫环17的圆心对称分布,升降塞头15与丝杆14螺接,且升降塞头15被两个导向杆16限位无法转动,因此丝杆14转动时,升降塞头15沿着丝杆14垂直移动,升降塞头15从滴液口脱离后,储液仓6内部的营养液向下滴撒。工作原理:实际工作时,将杀虫剂从加药口注入后,将堵塞插接在加药口中,然后将盖板5螺接在培育箱1的顶部,支撑隔板2与培育箱1底面之间的杀虫剂经散气口进入挥发板3中,并经挥发板3表面的散气孔向外挥散,对培育箱1周围的害虫毒杀,开启白炽灯9便于在光线暗淡时对培育箱1内部的花茶光合作用,手握齿轮盘12表面的手柄杆,转动齿轮盘12,齿轮盘12与从动齿轮13啮合并带动从动齿轮13转动,同时,从动齿轮13底面的丝杆14同步转动,升降塞头15与丝杆14螺接,且升降塞头15被两个导向杆16限位无法转动,因此丝杆14转动时,升降塞头15沿着丝杆14垂直移动,升降塞头15从滴液口脱离后,储液仓6内部的营养液向下滴撒,透明防护罩10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山茶育苗装置,包括培育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培育箱(1)的内壁上设置有支撑隔板(2),所述支撑隔板(2)的表面设置有挥发板(3),支撑隔板(2)的表面设置有种植座(4),且培育箱(1)的顶部螺接有盖板(5),所述盖板(5)的底面设置有储液仓(6),盖板(5)的顶面设置有电池盒(7),且盖板(5)的底面设置有透明管(8),所述透明管(8)的内部设置有灯座,灯座上配合连接有白炽灯(9),储液仓(6)的底面设置有透明防护罩(10),电池盒(7)的外壁设置有卡块(11),所述卡块(11)的内部转动连接有齿轮盘(12),所述齿轮盘(12)与从动齿轮(13)啮合连接,所述从动齿轮(13)的底面设置有丝杆(14),所述丝杆(14)的杆体上套设有升降塞头(15),所述升降塞头(15)对接在滴液口中,滴液孔开设在储液仓(6)的底面上,且滴液口的内壁上设置有垫环(17),所述垫环(17)的表面设置有导向杆(16),所述导向杆(16)贯穿升降塞头(15)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山茶育苗装置,包括培育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培育箱(1)的内壁上设置有支撑隔板(2),所述支撑隔板(2)的表面设置有挥发板(3),支撑隔板(2)的表面设置有种植座(4),且培育箱(1)的顶部螺接有盖板(5),所述盖板(5)的底面设置有储液仓(6),盖板(5)的顶面设置有电池盒(7),且盖板(5)的底面设置有透明管(8),所述透明管(8)的内部设置有灯座,灯座上配合连接有白炽灯(9),储液仓(6)的底面设置有透明防护罩(10),电池盒(7)的外壁设置有卡块(11),所述卡块(11)的内部转动连接有齿轮盘(12),所述齿轮盘(12)与从动齿轮(13)啮合连接,所述从动齿轮(13)的底面设置有丝杆(14),所述丝杆(14)的杆体上套设有升降塞头(15),所述升降塞头(15)对接在滴液口中,滴液孔开设在储液仓(6)的底面上,且滴液口的内壁上设置有垫环(17),所述垫环(17)的表面设置有导向杆(16),所述导向杆(16)贯穿升降塞头(15)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山茶育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培育箱(1)呈圆形框体结构,培育箱(1)的表面开设有通风孔,支撑隔板(2)呈圆形板状结构,支撑隔板(2)的表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宇林,周兴文,谭萍,王道波,李博,
申请(专利权)人:玉林师范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