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穴播器取种装置的防尘防水结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063109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8 23: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穴播器取种装置的防尘防水结构,属于穴播器技术领域,包括种勺压盘、种仓内板和密封盖,所述密封盖为圆环盘状,所述密封盖通过螺钉连接到所述种勺压盘的内端面上,所述密封盖对所述种勺压盘内端的拉簧安装腔进行密封,所述种仓内板在与所述密封盖相应的位置设置有让位作用的圆环凸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穴播器取种装置的防尘防水结构,能够减少穴播器取种结构因为复位拉簧受污染而失效的故障,提高了设备使用寿命,降低了维护作业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穴播器取种装置的防尘防水结构
本技术涉及穴播器
,尤其涉及一种穴播器取种装置的防尘防水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西北地区对于各种作物的播种,大部分都应用的铺膜播种机,地膜可以保湿,以保证种子发芽所需要的水分。而铺膜播种机的核心零部件即为穴播器,取种装置是实现精密播种的核心工作部件,机械指夹种勺式取种装置由键连接在转动轴上的种勺压盘压接若干指夹种勺到种仓内板的侧壁上。因此,种勺压盘端面和种仓内板的侧壁之间必然存在一定间隙,来保证指夹种勺的自身旋转和指夹种勺相对于种仓内板的侧壁摩擦滑动。因为所述间隙的存在,在种勺压盘旋转取种作业过程中,与种子混在一起的灰尘、杂质和水分会通过所述间隙进入指夹种勺的后端的复位拉簧安装腔,成组的指夹种勺通过复位拉簧连接在一起。长时间的积累,这些灰尘、杂质和水分会粘接在复位拉簧,导致复位拉簧动作不灵敏甚至失效,进而导致取种失败,影响播种精度。因此,针对上述问题开发一种穴播器取种装置的防尘防水结构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穴播器取种装置的防尘防水结构,能够减少穴播器取种结构因为复位拉簧受污染而失效的故障,提高了设备使用寿命,降低了维护作业强度。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一种穴播器取种装置的防尘防水结构,包括种勺压盘、种仓内板和密封盖,所述密封盖为圆环盘状,所述密封盖通过螺钉连接到所述种勺压盘的内端面上,所述密封盖对所述种勺压盘内端的拉簧安装腔进行密封,所述种仓内板在与所述密封盖相应的位置设置有让位作用的圆环凸起。进一步的,所述种勺压盘的内端面侧设置有圆周均布的若干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所述密封盖设置有第一沉头孔和第二沉头孔,所述第一沉头孔的位置与所述第一螺纹孔一一对应,所述第二沉头孔的位置与所述第二螺纹孔一一对应,并使用沉头螺钉将所述密封盖锁紧到所述种勺压盘的内端面上。进一步的,所述密封盖与所述种勺压盘的压紧法兰面上涂抹有密封胶。进一步的,所述密封盖的内侧设置有卡接指夹种勺的卡接槽。进一步的,所述种仓内板让位作用的圆环凸起内壁与所述密封盖外壁形成排屑腔,沿着所述种勺压盘端面和种仓内板侧壁之间的间隙进入的灰尘、杂质和水分落入所述排屑腔内。进一步的,所述种仓内板在所述排屑腔底部设置有排屑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本技术一种穴播器取种装置的防尘防水结构,通过密封盖螺钉连接到种勺压盘的内端面上,完成对种勺压盘内端的拉簧安装腔的密封,能够防止与种子混在一起的灰尘、杂质和水分通过种勺压盘端面和种仓内板侧壁之间的间隙进入指夹种勺的后端的拉簧安装腔。避免了复位拉簧受污染而失效的故障,提高了设备使用寿命,降低了维护作业强度。此外,第一沉头孔和第一螺纹孔位于拉簧安装腔的外圈,第二沉头孔和第二螺纹孔位于拉簧安装腔的内圈,通过沉头螺钉的紧固分别在内外两圈紧固密封拉簧安装腔,增加了拉簧安装腔的密封效果;通过所述间隙的灰尘、杂质和水分在排屑腔内积累,避免卡塞在所述间隙内妨碍种勺压盘的旋转,通过排屑孔便于积累在排屑腔内灰尘、杂质和水分及时排除,减少了维护工作量,提高了设备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穴播器取种装置的防尘防水结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穴播器取种装置的防尘防水结构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穴播器取种装置的防尘防水结构去除种仓内板后的立体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密封盖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密封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转动轴;2、种勺压盘;201、第一螺纹孔;202、第二螺纹孔;3、指夹种勺;4、种仓内板;401、排屑孔;5、密封盖;501、第一沉头孔;502、第二沉头孔;503、卡接槽;6、拉簧安装腔;7、排屑腔。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核心是提供一种穴播器取种装置的防尘防水结构,能够减少穴播器取种结构因为复位拉簧受污染而失效的故障,提高了设备使用寿命,降低了维护作业强度。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考附图,图1为本技术穴播器取种装置的防尘防水结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穴播器取种装置的防尘防水结构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穴播器取种装置的防尘防水结构去除种仓内板后的立体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密封盖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密封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术语“上”、“下”、“左”、“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均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仅是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的特定方位、以及特定的方位构造,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1~3所示,一种穴播器取种装置的防尘防水结构,包括种勺压盘2、种仓内板4和密封盖5,种勺压盘2通过键连接在转动轴1上,种勺压盘2压接若干指夹种勺3到种仓内板4的侧壁上;密封盖5为圆环盘状,密封盖5通过螺钉连接到种勺压盘2的内端面上,密封盖5对种勺压盘2内端的拉簧安装腔6进行密封,种仓内板4在与密封盖5相应的位置设置有让位作用的圆环凸起。通过密封盖5螺钉连接到种勺压盘2的内端面上,完成对种勺压盘2内端的拉簧安装腔6的密封,能够防止与种子混在一起的灰尘、杂质和水分通过种勺压盘2端面和种仓内板4侧壁之间的间隙进入指夹种勺3的后端的拉簧安装腔6。避免了复位拉簧受污染而失效的故障,提高了设备使用寿命,降低了维护作业强度。在本技术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2~5所示,种勺压盘2的内端面侧设置有圆周均布的若干第一螺纹孔201和第二螺纹孔202,密封盖5设置有第一沉头孔501和第二沉头孔502,第一沉头孔501的位置与第一螺纹孔201一一对应,第二沉头孔502的位置与第二螺纹孔202一一对应,并使用沉头螺钉将密封盖5锁紧到种勺压盘2的内端面上。第一沉头孔501和第一螺纹孔201位于拉簧安装腔6的外圈,第二沉头孔502和第二螺纹孔202位于拉簧安装腔6的内圈,通过沉头螺钉的紧固分别在内外两圈紧固密封拉簧安装腔6,增加了拉簧安装腔6的密封效果。进一步的,密封盖5与种勺压盘2的压紧法兰面上涂抹有密封胶。通过密封胶的施用,进一步密封拉簧安装腔6增强防水防潮效果。在本技术的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4和图5所示,密封盖5的内侧设置有卡接指夹种勺3的卡接槽503。通过卡接槽503的设置与种勺压盘2的内端面卡槽配合形成转动连接套,便于指夹种勺3的灵活旋转。在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穴播器取种装置的防尘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种勺压盘(2)、种仓内板(4)和密封盖(5),所述密封盖(5)为圆环盘状,所述密封盖(5)通过螺钉连接到所述种勺压盘(2)的内端面上,所述密封盖(5)对所述种勺压盘(2)内端的拉簧安装腔(6)进行密封,所述种仓内板(4)在与所述密封盖(5)相应的位置设置有让位作用的圆环凸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穴播器取种装置的防尘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种勺压盘(2)、种仓内板(4)和密封盖(5),所述密封盖(5)为圆环盘状,所述密封盖(5)通过螺钉连接到所述种勺压盘(2)的内端面上,所述密封盖(5)对所述种勺压盘(2)内端的拉簧安装腔(6)进行密封,所述种仓内板(4)在与所述密封盖(5)相应的位置设置有让位作用的圆环凸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穴播器取种装置的防尘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种勺压盘(2)的内端面侧设置有圆周均布的若干第一螺纹孔(201)和第二螺纹孔(202),所述密封盖(5)设置有第一沉头孔(501)和第二沉头孔(502),所述第一沉头孔(501)的位置与所述第一螺纹孔(201)一一对应,所述第二沉头孔(502)的位置与所述第二螺纹孔(202)一一对应,并使用沉头螺钉将所述密封盖(5)锁紧到所述种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艳伟
申请(专利权)人:霸州市大迈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