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舱及其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061352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8 22: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治疗舱及其使用方法,治疗舱包括治疗舱体、远红外加热装置、进气装置和排气装置;治疗舱体包括具有密闭腔室的本体部和舱门;远红外加热装置用于对人体进行加热;进气装置包括进气机构和气体组合罐,气体组合罐用于产生氧气、空气、氦气、氢气和臭氧中的至少一种,进气机构用于向密闭腔室引入氧气、氦气、氢气和臭氧中的至少一种与空气混合产生的辅助治疗气体;排气装置包括排气机构和气体净化装置,排气机构用于驱动密闭腔室内的气体排出至气体净化装置,气体净化装置用于对气体作灭菌净化处理并向外排出。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治疗舱及其使用方法可用于冠状病毒肺炎的治疗,有效降低治疗的副作用小、疗效迅速。

Treatment cabin and its usa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治疗舱及其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
,特别是涉及一种治疗舱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由于2020年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爆发,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高效、无副作用治疗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相关技术中,普遍采用的治疗方式为药物治疗,然而,西药治疗都不同程度的带来副作用,中药治疗相对较慢,缺乏副作用小、疗效迅速的物理治疗方法。因此实在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治疗舱及其使用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西药治疗都不同程度的带来副作用,中药治疗相对较慢,缺乏副作用小、疗效迅速的物理治疗方法的问题,提供一种治疗舱及其使用方法。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治疗舱,其包括:治疗舱体,所述治疗舱体包括具有密闭腔室的本体部以及安装于所述本体部的舱门;远红外加热装置,所述远红外加热装置安装于所述密闭腔室内,其用于产生红外线以对人体进行加热;进气装置,所述进气装置包括相互连通的进气机构和气体组合罐,所述气体组合罐用于产生氧气、空气、氦气、氢气以及臭氧中的至少一种,所述进气机构设置于所述本体部且与所述密闭腔室连通,所述进气机构用于向所述密闭腔室引入氧气、氦气、氢气以及臭氧中的至少一种与空气混合产生的辅助治疗气体;排气装置,所述排气装置包括相互连通的排气机构以及气体净化装置,所述排气机构设置于所述本体部且与所述密闭腔室连通,所述排气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密闭腔室内的气体排出至所述气体净化装置,所述气体净化装置用于对气体作灭菌净化处理并向外排出。优选的,所述远红外加热装置包括至少两个安装于所述密闭腔室内的且相互间隔设置的远红外加热板,各所述远红外加热板分别用于从不同的方位对人体进行远红外加热。优选的,所述进气机构包括进气孔以及进气控制阀门,所述进气孔安装于所述本体部且与所述密闭腔室连通,且所述进气孔通过所述进气控制阀门与所述气体组合罐连通。优选的,所述气体组合罐包括气体罐、臭氧发生器以及混气罐,所述气体罐用于产生氧气、空气、氦气和氢气中的至少一种,所述臭氧发生器用于产生臭氧,且所述气体罐和所述臭氧发生器分别与所述混气罐连通,所述混气罐用于将所述气体罐和所述臭氧发生器产生的气体进行混合以获得所述辅助治疗气体。优选的,所述排气机构包括排气孔以及排气泵,所述排气孔安装于所述本体部且与所述密闭腔室连通,所述排气泵用于驱动所述密闭腔室内的空气通过所述排气孔向所述空气净化装置排出。优选的,在所述舱门关闭时,所述舱门通过真空密封条和吸合开关以将所述密封舱室与外界空气隔绝,并可通过所述进气控制阀门和所述排气泵的来控制所述密闭腔室的正负压状态。优选的,所述治疗舱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密闭腔室内的负离子发生器,所述负离子发生器用于产生用于治疗的负离子风。优选的,所述治疗舱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密闭腔室内的传感器以及安装于所述本体部外侧且与所述传感器电连接的控制显示屏,所述传感器用于检测特征参数,所述控制显示屏用于显示所述特征参数,且用于控制所述密闭腔室内的气压和所述辅助治疗气体的气体流量;其中,所述特征参数包括所述密闭腔室内的气压、温度、湿度、人体的温度、人体的心率中的至少一种。优选的,所述治疗舱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密闭腔室内的对话语音话筒,所述对话语音话筒用于实现所述密闭腔室内的患者与所述密闭腔室外的人员之间的语音交互。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治疗舱的使用方法,该方法应用于本专利技术的治疗舱,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控制远红外加热装置对人体进行红外加热;控制负离子发生器向密闭腔室内输入负离子风;和/或,控制进气装置向密闭腔室内输入辅助治疗气体;其中,所述辅助治疗气体为氧气、氦气、氢气以及臭氧中的至少一种与空气的混合气体;控制排气装置对所述密闭腔室内的气体进行灭菌净化处理并向外排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治疗舱及其使用方法,治疗舱及其使用方法能够应用于冠状病毒肺炎的治疗,通过远红外加热装置对人体进行热疗,大大促进了人体免疫系统的工作效率,通过物理的方法使得本身的免疫力提高,能够有效地杀死人体内外的冠状病毒,同时通过进气装置产生辅助治疗气体,该辅助治疗气体进入到人体内时能够有效地杀死冠状病毒,提高了对患者的治疗效率;因此,本专利技术在冠状病毒肺炎的治疗的应用,有效地避免了药物的使用,降低了治疗的副作用,同时本专利技术的治疗效率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治疗舱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治疗舱,其包括治疗舱体、远红外加热装置、进气装置、排气装置、负离子发生器、传感器、控制显示屏107以及对话语音话筒108。所述治疗舱体包括具有密闭腔室1010的本体部101以及安装于所述本体部101的舱门106;具体的,所述本体部101由不锈钢、隔热材料、玻璃和模板等制成,患者100可以进入到所述密闭腔室1010内进行冠状病毒肺炎疾病的治疗,在所述密闭腔室1010内的患者100可以采用坐姿,也可以是平躺进行治疗,在图1中,患者100坐在坐凳113上。治疗方法可以选择不同的气体组合模式,比如:远红外治疗热疗法(热疗法)配合热空气加氧疗法(热氧疗法)、负离子风疗法(负离子疗法)、脉冲微臭氧疗法(臭氧疗法)以及氢疗法的其中一种治疗方式进行组合治疗。所述远红外加热装置安装于所述密闭腔室1010内,其用于产生红外线以对人体进行加热。具体的,所述远红外加热装置包括至少两个安装于所述密闭腔室1010内的且相互间隔设置的远红外加热板104,各所述远红外加热板104分别用于从不同的方位对人体进行远红外加热,且各所述红外加热板104的温度是可控的。值得一提的是,远红外加热板的数量是不限,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比如,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远红外加热板104包括两个,每一远红外加热板104总长度超过1米,宽度超过20厘米,当患者100进入所述密闭腔室1010进行治疗时,其中一个所述远红外加热板104与患者100的背部正对设置,用以对人体背部进行大面积远红外加热;另外一个所述远红外加热板104与患者100脚下部位正对设置,用以对人体的脚底进行加热。通过上述两个所述远红外加热板104的设置,实现对患者100的整个身体进行加热的目的,促进身体的微循环和人体的代谢。人体温度提高所带来血流速度会加快,使白细胞能更加迅速地发现体内异常,把病原体杀灭。更具体的,上述通过所述远红外加热装置对人体进行治疗的方式称之为热疗,该热疗的治疗原理具体为:由于实验已经证明新型肺炎病毒在56℃下很快就会失活,因此,采用远红外加热装置产生红外线以加热人体的皮肤组织及皮下组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治疗舱,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治疗舱体,所述治疗舱体包括具有密闭腔室的本体部以及安装于所述本体部的舱门;远红外加热装置,所述远红外加热装置安装于所述密闭腔室内,其用于产生红外线以对人体进行加热;进气装置,所述进气装置包括相互连通的进气机构和气体组合罐,所述气体组合罐用于产生氧气、空气、氦气、氢气以及臭氧中的至少一种,所述进气机构设置于所述本体部且与所述密闭腔室连通,所述进气机构用于向所述密闭腔室引入氧气、氦气、氢气以及臭氧中的至少一种与空气混合产生的辅助治疗气体;排气装置,所述排气装置包括相互连通的排气机构以及气体净化装置,所述排气机构设置于所述本体部且与所述密闭腔室连通,所述排气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密闭腔室内的气体排出至所述气体净化装置,所述气体净化装置用于对气体作灭菌净化处理并向外排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舱,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治疗舱体,所述治疗舱体包括具有密闭腔室的本体部以及安装于所述本体部的舱门;远红外加热装置,所述远红外加热装置安装于所述密闭腔室内,其用于产生红外线以对人体进行加热;进气装置,所述进气装置包括相互连通的进气机构和气体组合罐,所述气体组合罐用于产生氧气、空气、氦气、氢气以及臭氧中的至少一种,所述进气机构设置于所述本体部且与所述密闭腔室连通,所述进气机构用于向所述密闭腔室引入氧气、氦气、氢气以及臭氧中的至少一种与空气混合产生的辅助治疗气体;排气装置,所述排气装置包括相互连通的排气机构以及气体净化装置,所述排气机构设置于所述本体部且与所述密闭腔室连通,所述排气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密闭腔室内的气体排出至所述气体净化装置,所述气体净化装置用于对气体作灭菌净化处理并向外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舱,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红外加热装置包括至少两个安装于所述密闭腔室内的且相互间隔设置的远红外加热板,各所述远红外加热板分别用于从不同的方位对人体进行远红外加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舱,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机构包括进气孔以及进气控制阀门,所述进气孔安装于所述本体部且与所述密闭腔室连通,且所述进气孔通过所述进气控制阀门与所述气体组合罐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治疗舱,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组合罐包括气体罐、臭氧发生器以及混气罐,所述气体罐用于产生氧气、空气、氦气和氢气中的至少一种,所述臭氧发生器用于产生臭氧,且所述气体罐和所述臭氧发生器分别与所述混气罐连通,所述混气罐用于将所述气体罐和所述臭氧发生器产生的气体进行混合以获得所述辅助治疗气体。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治疗舱,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机构包括排气孔以及排气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守国袁东安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爱森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