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跨平台转运生命支持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6135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8 22: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跨平台转运生命支持舱,它包括缓冲隔振单元、一体化转运舱体、伤员支持固定单元、生命支持单元和微环境调节单元,所述的一体化转运舱体上设置有伤员支持固定单元,伤员支持固定单元的下部为缓冲隔振单元,伤员支持固定单元的侧面内嵌有生命支持单元和微环境调节单元。其有益效果在于:本跨平台转运生命支持舱,采用便携、轻量化设计,设置缓冲隔振模块,支持车辆、船舰、飞机等多平台快速运载;设置了微环境调节模块,适应高原寒区、高温、低氧等复杂后送转运环境使用,为伤员提供舒适的转运环境;整体集成度高,各模块既可彼此独立,分立插拔,亦可相互协作,协同支持。

A cross platform transport life support modu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跨平台转运生命支持舱
本专利技术属于一种转运后送装备,具体涉及为一种跨平台转运生命支持舱。
技术介绍
近年来,我国面临的周边环境与国际作战形势日趋复杂,相应战争模式和战斗方式将发生极大变化,敌后作战、空降作战、特种作战以及境外行动等多样化作战方式将越来越普遍。此外,国内自然灾害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发,应急医学救援压力巨大。伤员尤其是重症伤员的发生场合、时间、密度更加不可预测。针对伤病员生命体征状态条件更为恶劣的情况,尽可能将紧急救治提前介入,并提供完善的途中生命支持。亟需研制适合包括沟壑、山地、丛林、雪地和灾害现场等在内的多种复杂搜救环境使用的,能够与现有装备体系的各种伤病员机动后送装备相适应的伤病员快速转运平台,解决伤病员现场的辅助救治、辅助脱离和途中生命支持难题,提高伤病员的救治效能。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外军的生命支持装备不断向便携化、智能化、自持化方向发展。美军一向极为重视后送途中的不间断生命支持,经过多年发展,其理念不断成熟,在其2010年推出的MOVES系统中得到了集中体现。并在阿富汗战场中得到应用与检验,可以完成战伤救治前接后送的任务。德国于20世纪90年代研制了“伤员后送单元”,由两部分组成,即安装于飞机上的重症监护(IntensiveCareUnit,ICU)承载框架及上置监护生命支持设备,主要置于A310飞机上。奥地利于20世纪80年代也研制出了一种“移动式ICU”,由三部分组成,即伤员担架、运输架及医疗复苏单元,医疗复苏单元上有呼吸机、生命指征监视器、心脏起搏器、吸引器、气体输送接口及蓄电池和充电装置。澳大利亚的类似装备是“澳大利亚飞行测试服务公司”生产的,是一种自撑式ICU单元,可装于救护车、直升机及固定翼飞机上,采用模块化集成结构,适于不同重症患者的要求。从2000年以来,我军在吸收外军先进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改进我军担架附加式转运后送相关装备,以扭转我军后送生命支持装备功能单一、集成化程度低下的局面。如我军担架附加式转运后送装备:“直升机后送伤员附加装置”、“MLST-1型移动式生命支持系统”和“PLST-1型便携式生命支持系统”,主要配属于直升机使用,安装在相应机型的多功能地板上。但是,目前所有移动生命支持设备均需车、船和飞机等机动后送平台提供舱体内环境支持,未考虑直升机吊运、陆上平台集装、舰艇水面后送等诸多露天、恶劣、无外部舱体支持情况下的应用需求,且受制于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装备作业性能、跨平台适配性能等诸多方面存在较多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跨平台转运生命支持舱,它能够解决现有设备转运后送途中多平台衔接适配性差、无内环境支持能力、危重战伤生命支持能力弱等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跨平台转运生命支持舱,它包括缓冲隔振单元、一体化转运舱体、伤员支持固定单元、生命支持单元和微环境调节单元,所述的一体化转运舱体上设置有伤员支持固定单元,伤员支持固定单元的下部为缓冲隔振单元,伤员支持固定单元的侧面内嵌有生命支持单元和微环境调节单元。所述的一体化转运舱体包括中央处理模块、人机交互模块、北斗定位模块、供电管理模块、吊运挂环和卡接支架,所述的中央处理模块、人机交互模块、北斗定位模块和供电管理模块均设置在一体化转运舱体的一侧,吊运挂环设置在一体化转运舱体两侧的下方,卡接支架设置在一体化转运舱体的底部。所述的所述中央处理模块选用DSP平台的TMS320F2810DSP信号处理器;所述人机交互模块包括低温液晶屏和人机交互界面,人机交互模块的人机交互界面设置在一体化转运舱体的一侧,低温液晶屏设置在人机交互界面的上部,低温液晶屏用于显示人机交互内容。所述的人机交互界面显示各项生理指标和手动输入心肺复苏相关设置、机械通气相关设置、微环境调节设置、体液输注设置;人机交互界面显示各项生理指标通过伤员信息显示区、各传感器连接状态显示区、报警信息显示区、生理波形显示区、心率显示区、呼吸率显示区、血压显示区、血氧饱和度显示区、体温显示区、心肺复苏模块设置显示区、机械通气模块设置显示区、微环境调节模块设置显示区、体液输注模块设置显示区、设备电量、通信连接状态显示区和虚拟按键设置显示区来实现。所述的伤员信息显示区显示信息通过虚拟按键设置显示区手动输入;所述各传感器连接状态显示区显示多体征监护模块内心电导联、血氧指夹、体温传感、呼气末二氧化碳传感等的连接状态;所述报警信息显示区显示心动过速、心室颤动、传感器断开等报警信息;所述生理波形显示区显示多体征监护模块采集的心电信号波形、呼吸信号波形、血压波形、体温波形等生理波形;所述心率显示区、呼吸率显示区、血压显示区、血氧饱和度显示区、体温显示区、显示多体征监护模块采集的实时数值;所述设备电量、通信连接状态显示区显示转运舱内电源电量和北斗定位模块信号状态等;所述心肺复苏模块设置显示区、机械通气模块设置显示区、微环境调节模块设置显示区、体液输注模块设置显示区均为人机交互模块将设置信息通过串口发送至中央处理模块,中央处理模块将信息综合处理后分别串口传输至人机交互界面显示和柔性全电驱动通气心肺复苏模块、多模式机械通气模块、微环境调节单元、快速液体输注管理模块等模块执行相应指令,人机交互界面显示内容均为各模块先串口传输至中央处理模块后经处理完成,由中央处理模块分别传输至人机交互界面显示和各模块执行操作。所述的北斗定位模块选用ATK1218-BD,用来定位跨平台转运生命支持舱位置坐标;所述供电管理模块根据不同的模块选取适配电源芯片,由中央处理模块的信号处理器来控制,所述中央处理模块、北斗定位模块、供电管理模块内置于伤员支持固定单元;所述人机交互模块置于伤员支持固定单元旁侧。所述的生命支持单元包括供多体征监护模块、柔性全电驱动心肺复苏模块、多模式机械通气模块、快速液体输注管理模块和低体温伤员救治模块。所述的多体征监护模块采集伤员心电信号、体温信号、呼气末二氧化碳信号、血氧信号等,并通过人机交互模块的低温液晶屏显示,具体选用IPM10生理信号监护模块;所述多体征监护模块将采集到的生理信号通过串口传输至中央处理模块,中央处理模块再将处理过后的信息通过串口传输至人机交互模块的低温液晶屏显示;所述柔性全电驱动心肺复苏模块选用ZOLL公司产的束带式心肺复苏器;所述多模式机械通气模块选用HAMILTON机械呼吸机;所述快速液体输注模块选用ZOLL公司的PowerInfuser快速输液泵;所述低体温伤员救治模块包括静脉输注温度控制模块FT2800、体外温度控制模块YCB-7000;所述低体温伤员救治模块中静脉输注控制模块FT2800与体外温度控制模块YCB-7000均通过串口连接由中央处理模块控制;所述柔性全电驱动心肺复苏模块、多模式机械通气模块、快速液体输注模块、低体温伤员救治模块均置于伤员支持固定单元内部,均由中央处理模块通过串口连接并进行统一控制处理。所述的微环境调节单元实现转运舱内温度、湿度、空气清新度调节,采用新型旋转式压缩机提供移动制冷,加热采用加热管热风加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跨平台转运生命支持舱,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缓冲隔振单元(1)、一体化转运舱体(2)、伤员支持固定单元(3)、生命支持单元(4)和微环境调节单元(5),所述的一体化转运舱体(2)上设置有伤员支持固定单元(3),伤员支持固定单元(3)的下部为缓冲隔振单元(1),伤员支持固定单元(3)的侧面内嵌有生命支持单元(4)和微环境调节单元(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跨平台转运生命支持舱,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缓冲隔振单元(1)、一体化转运舱体(2)、伤员支持固定单元(3)、生命支持单元(4)和微环境调节单元(5),所述的一体化转运舱体(2)上设置有伤员支持固定单元(3),伤员支持固定单元(3)的下部为缓冲隔振单元(1),伤员支持固定单元(3)的侧面内嵌有生命支持单元(4)和微环境调节单元(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跨平台转运生命支持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体化转运舱体(2)包括中央处理模块(6)、人机交互模块、北斗定位模块(8)、供电管理模块(9)、吊运挂环(15)和卡接支架(16),所述的中央处理模块(6)、人机交互模块、北斗定位模块(8)和供电管理模块(9)均设置在一体化转运舱体(2)的一侧,吊运挂环(15)设置在一体化转运舱体(2)两侧的下方,卡接支架(16)设置在一体化转运舱体(2)的底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跨平台转运生命支持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所述中央处理模块(6)选用DSP平台的TMS320F2810DSP信号处理器;所述人机交互模块包括低温液晶屏(33)和人机交互界面(7),人机交互模块的人机交互界面(7)设置在一体化转运舱体(2)的一侧,低温液晶屏(33)设置在人机交互界面(7)的上部,低温液晶屏(33)用于显示人机交互内容。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跨平台转运生命支持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人机交互界面(7)显示各项生理指标和手动输入心肺复苏相关设置、机械通气相关设置、微环境调节设置、体液输注设置;人机交互界面(7)显示各项生理指标通过伤员信息显示区(17)、各传感器连接状态显示区(18)、报警信息显示区(19)、生理波形显示区(20)、心率显示区(21)、呼吸率显示区(22)、血压显示区(23)、血氧饱和度显示区(24)、体温显示区(25)、心肺复苏模块设置显示区(26)、机械通气模块设置显示区(27)、微环境调节模块设置显示区(28)、体液输注模块设置显示区(29)、设备电量、通信连接状态显示区(30)和虚拟按键设置显示区(31)来实现。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跨平台转运生命支持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伤员信息显示区(17)显示信息通过虚拟按键设置显示区(31)手动输入;所述各传感器连接状态显示区(18)显示多体征监护模块(10)内心电导联、血氧指夹、体温传感、呼气末二氧化碳传感等的连接状态;所述报警信息显示区(19)显示心动过速、心室颤动、传感器断开等报警信息;所述生理波形显示区(20)显示多体征监护模块(10)采集的心电信号波形、呼吸信号波形、血压波形、体温波形等生理波形;所述心率显示区(21)、呼吸率显示区(22)、血压显示区(23)、血氧饱和度显示区(24)、体温显示区(25)、显示多体征监护模块(10)采集的实时数值;所述设备电量、通信连接状态显示区(30)显示转运舱内电源电量和北斗定位模块(8)信号状态等;所述心肺复苏模块设置显示区(26)、机械通气模块设置显示区(27)、微环境调节模块设置显示区(28)、体液输注模块设置显示区(29)均为人机交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广陈锋陈国盛吴航余明袁晶
申请(专利权)人: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卫勤保障技术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