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颖鹏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3D建模及3D打印技术的桡骨远端解剖型夹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61291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8 22: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例公开了一种基于3D建模及3D打印技术的桡骨远端解剖型夹板,具体涉及医用夹板技术领域。本夹板的设计首先采用CT扫描的数据建立腕关节模型,然后用3D建模软件设计了适应腕关节外形的夹板模型,并用3D打印机打印完成。解剖夹板由三块夹板组成,分别是掌侧板、桡背侧板、尺背侧板,以及弹力扎带组成;弹力扎带的外表面等距开设有扣眼,可与掌侧板外侧面的固定纽扣扣接;夹板的内侧均贴有魔术贴,用来固定海绵衬垫。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三夹板构成三角形的稳定结构,不易变形,固定更牢靠;镂空的夹板及海绵衬垫增加了夹板的透气性及舒适性,佩戴舒适,同时,提高了对骨折的固定效果,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Anatomical splint of distal radius based on 3D modeling and 3D printing technolog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3D建模及3D打印技术的桡骨远端解剖型夹板
本专利技术实例涉及医用夹板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3D建模及3D打印技术的桡骨远端解剖型夹板。
技术介绍
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是中医传统骨折治疗手段,尤其在桡骨远端骨折方面,具有简便验廉的特点。传统桡骨远端骨折夹板由两宽、两窄四块夹板,相应压垫以及三条扎带组成。夹板分别位于腕关节的掌侧、背侧、桡侧和尺侧;压垫则分别位于桡骨茎突的掌侧、背侧、桡侧以及尺骨茎突上;3条扎带分别固定于夹板的远、中、近端。通过压垫的挤压和夹板的弹性,将扎带的捆扎力转换成施加于骨折端的压力,从而达到固定骨折的目的;传统桡骨远端夹板是直夹板,不能贴合腕关节的曲度,且四边形结构不是稳定结构,容易变形。在相同捆扎力的情况下,当夹板倾斜时,根据杠杆原理,捆扎力的力臂加大,因此夹板中心下的压力增加,容易造成局部压疮或者神经损伤。而且四边形结构夹板下压力不均衡,常常顾此失彼,影响对骨折端的控制力,造成骨折移位。此外,传统夹板采用弹性较差的布带或麻绳作为扎带,对肿胀的容忍度较差,不能适时调整。早期由于肢体肿胀,容易造成夹板过紧,引起压疮、溃疡甚至前臂筋膜间室综合征,后期则由于肢体消肿而松动,容易造成骨折端的移位。由于上述缺点,使夹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疗效不能得到充分保证。3D打印技术即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它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3D打印技术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该技术使制造业发生了彻底的变革,同样也改变了医学领域的方方面面。3D打印技术的发展在打印医学模型、人体骨性植入物、人体组织器官等具有各方的优势。针对传统桡骨远端夹板的固有缺陷,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3D建模及3D打印技术的桡骨远端解剖型夹板。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专利技术实例提供一种基于3D建模及3D打印技术的桡骨远端解剖型夹板。夹板的设计首先采用CT扫描的数据建立腕关节模型,然后用3D建模软件设计了适应腕关节外形模型,并用3D打印机打印完成。该解剖夹板由三块夹板,分别是掌侧板、桡背侧板、尺背侧板,及带扣眼的弹力扎带组成。通过三夹板构成稳定的三角形结构,解决了夹板下压力不均匀、夹板及压垫变形滑动的问题;带扣眼的弹性扎带与夹板外侧的固定固定纽扣组合固定,使固定更加简便牢靠,解决了扎带调节不及时的问题。夹板内侧的魔术贴可以方便固定海绵衬垫,使佩戴更舒适,镂空的夹板透气性更好。本夹板操作简便,佩戴舒适,解决了传统夹板固有的夹板及压垫变形滑动,扎带调节不及时等问题,使夹板对骨折端的压力持续且稳定,提高了骨折的固定效果,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解剖夹板由掌侧板、桡背侧板、尺背侧板和弹力扎带组成。掌侧板纵向略呈弧形,外凹内凸,横向呈弧形,外凸内凹,远窄近宽,左右对称设计,外侧面远近端各有两枚突出表面的固定固定纽扣;桡背侧板及尺背侧板横向均呈约1/4弧形,外凸内凹,远窄近宽,左右对称设计;桡背侧板较尺背侧板宽且略长。弹力扎带的表面等距开设有扣眼,可与掌侧板的外侧壁的固定固定纽扣相扣接。掌侧板、桡背侧板以及尺背侧板的内侧壁均贴有魔术贴,用来固定海绵衬垫。掌侧板、桡背侧板以及尺背侧板的外表面均设有镂空部。本专利技术实例具有如下优点:1、由于本夹板设计时采用了CT扫描的数据建立腕关节模型,用3D建模软件设计了适应腕关节外形模型,并用3D打印机打印完成,因此更加贴合腕关节外形。2、本解剖夹板由掌侧板、桡背侧板以及尺背侧板组成,通过三夹板构成稳定的三角形结构,不容易变形,松动。3、夹板均为左右对称设计,可灵活应用于左右腕;各部位夹板外观区别明显,不容易混淆。4、弹力扎带表面粗糙,固定后不易打滑。其自带扣眼可与掌侧板表面的固定固定纽扣相扣接,使捆扎更简便,更牢靠,作用在夹板上的压力分布均匀,且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可以适应肢体的肿胀或者消肿以及肢体轻微活动时腕关节的变形,而不会显著增加或降低对骨折端的压力。5、本夹板比较完美地解决了传统夹板固有的夹板及压垫变形滑动,扎带松紧调节不及时的弊端,使夹板对骨折端的压力持续且稳定,提高了骨折的固定效果,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几率;6、通过夹板内侧面的魔术贴,方便固定和调整海绵衬垫;同时,夹板表面的镂空提高了解剖夹板整体的透气性,使得患者穿戴的舒适感增强。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然,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员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专利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例1提供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例1提供的3D解剖夹板设计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例1提供的弹力扎带的主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例1提供的掌侧板的内部展开图;图中:1、弹力扎带;2、掌侧板;3、桡背侧板;4、尺背侧板;5、海绵衬垫;6、固定纽扣;7、扣眼;8、魔术贴;9、镂空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例,而不是全部的实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例1本解剖夹板由掌侧板2、桡背侧板3、尺背侧板4和弹力扎带1组成。掌侧板2纵向略呈弧形,外凹内凸,横向呈弧形,外凸内凹,远窄近宽,左右对称设计,外侧面远近端各有两枚突出表面的固定纽扣6。桡背侧板3及尺背侧板4横向均呈约1/4弧形,外凸内凹,远窄近宽,左右对称设计。桡背侧板3较尺背侧板4长且宽。弹力扎带1的表面等距开设有扣眼7,可与掌侧板2的外侧面上的固定纽扣6相扣接。掌侧板2、桡背侧板3以及尺背侧板4的内侧壁均贴有魔术贴8,用来固定海绵衬垫5。掌侧板2、桡背侧板3以及尺背侧板4的外表面均设有镂空部9。实施场景具体为:使用本专利技术时,先将海绵衬垫5分别粘贴在掌侧板2、桡背侧板3以及尺背侧板4内侧壁上的魔术贴8上,将弹力扎带1通过扣眼7固定在掌侧板2外面的纽扣6上;手法整复骨折后,在患者桡骨远端掌侧、桡背侧及尺骨茎突上放置棉质压垫,然后将掌侧板2、桡背侧板3以及尺背侧板4分别放置在患腕的掌侧、桡背侧及尺背侧;然后,将弹力扎带缠绕肢体一周后再将弹力扎带1上的扣眼7固定在纽扣6上,完成了对解剖夹板的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3D建模及3D打印技术的桡骨远端解剖型夹板。本夹板的设计首先采用CT扫描的数据建立腕关节模型,并用3D建模软件设计出适应腕关节外形的夹板模型,并用3D打印机打印完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3D建模及3D打印技术的桡骨远端解剖型夹板。本夹板的设计首先采用CT扫描的数据建立腕关节模型,并用3D建模软件设计出适应腕关节外形的夹板模型,并用3D打印机打印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3D建模及3D打印技术的桡骨远端解剖型夹板,其特征在于:本解剖夹板由3块夹板(2、3、4)以及弹力扎带(1)组成。掌侧板(2)纵向略呈弧形,外凹内凸,横向呈弧形,外凸内凹,远窄近宽,左右对称设计,外侧面远近端各有两枚突出表面的固定固定纽扣(6);桡背侧板(3)及尺背侧板(4)横向均呈约1/4弧形,外凸内凹,远窄近宽,左右对称设计;桡背侧板(3)较尺背侧板(4)宽且略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颖鹏徐超张跃
申请(专利权)人:徐颖鹏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