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甘蔗机械收获效率及质量的甘蔗种植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业种植
,特别涉及一种提高甘蔗机械收获效率及质量的甘蔗种植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农村外出务工的人越来越多,农业劳动力成本越来越高,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现代农业(机械化种植)的发展。广西是全国种植糖料蔗的重要地区,实现甘蔗机械化种植既能省时省力、提高效率,又能降低人工成本,同时方便管理,可实现稳产增产。然而,甘蔗种植用的播种机、施肥机、培土机、收割机等机械大多需要用大马力拖拉机带动,体积庞大,重量重,在翻耕过的种植行间行走作业容易下陷、打滑,尤其是阴雨天气,甚至需停止作业(即使天气放晴,由于泥土潮湿易打滑也不能及时作业)。广西属于多雨的省份,甘蔗种植、收获季节常常会下雨,如果不能及时种植和收割甘蔗,不仅会错过农时,影响甘蔗的生长,也会错过最佳收获期,影响甘蔗品质,进而影响甘蔗机械化种植的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甘蔗种植机械容易打滑、阴雨天不能正常作业,机械收获效率低的缺陷,提供一种提高甘蔗机械收获效率及质量的甘蔗种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提高甘蔗机械收获效率及质量的甘蔗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步骤S1,整地:全田1/4-1/3面积为固定机耕道,2/3-3/4为耕作区;相邻两耕作区留出固定机耕道;采用GPS导航定位对耕作区用深松开行器进行深耕50cm以上的深松作业,同时在耕作区中间开出深30-35cm的种植沟,无需对固定机耕道进行犁耙;/n步骤S2,种茎准备:将健康种茎剥叶后晒种1-2天,然后用切种机切成标准双芽段蔗种,蔗种长度为20-25cm;浸泡包衣剂后再用于种植;/n步骤S3,机械种植:采用一体式甘蔗种植机一次性完成行沟旋耕碎土、施肥、下种、覆土、喷药、盖膜工序;每亩施20-30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甘蔗机械收获效率及质量的甘蔗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整地:全田1/4-1/3面积为固定机耕道,2/3-3/4为耕作区;相邻两耕作区留出固定机耕道;采用GPS导航定位对耕作区用深松开行器进行深耕50cm以上的深松作业,同时在耕作区中间开出深30-35cm的种植沟,无需对固定机耕道进行犁耙;
步骤S2,种茎准备:将健康种茎剥叶后晒种1-2天,然后用切种机切成标准双芽段蔗种,蔗种长度为20-25cm;浸泡包衣剂后再用于种植;
步骤S3,机械种植:采用一体式甘蔗种植机一次性完成行沟旋耕碎土、施肥、下种、覆土、喷药、盖膜工序;每亩施20-30kg的硝酸磷复合肥(N:P:K=18:22:5)和5-8kg硅肥做基肥,同时喷施市售的防虫剂;下种量为2800-3000芽/亩,宽窄行双行种植,宽行1.5-2.1m,窄行0.3-0.4m,蔗种等距离呈品字形排种,每米种植沟8-10个芽;
步骤S4,田间管理:A:甘蔗分蘖初期采用液态肥同步施肥机淋施水肥,每亩25-30kg的硝酸磷复合肥(N:P:K=18:22:5)、5-8kg黄腐殖酸钾和5-8kg氨基酸水溶肥兑水500kg,淋施蔗行,并进行中耕小培土;B:甘蔗拔节初期进行中耕大培土并除草,同时,施硝基磷钾复合肥(N:P:K=20:8:15)30-40kg,并配防剂虫防治害虫;C:在甘蔗生长后期8月中下旬增施一次攻茎肥,所述攻茎肥为硝基磷钾复合肥(N:P:K=20:8:15)30-35kg;
步骤S5,机械剥叶:甘蔗收获前2-3个月,采用机械剥叶1-2次,仅留甘蔗顶部7-8张青叶;
步骤S6,机械收获:甘蔗收获机沿固定机耕道行驶进行收获,不得横跨种植行碾压蔗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甘蔗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固定机耕道的宽度为0.6-0.8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甘蔗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切好的蔗种放进包衣剂中浸种25-30分钟后,捞起晾干,再拿去种植;所述的浸种包衣剂由以下重量份成分组成:植物生长调节剂5-7份、40%苯醚甲环唑0.5-0.7份、40%咪鲜胺1-1.2份,35%氯虫苯酰胺1-1.2份、多聚氨基酸盐0.5-1份、抗倒剂0.1-0.2份、展着剂0.1-0.2份,余量为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甘蔗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选择的甘蔗品种为桂糖29号、桂糖44号、桂糖47号、桂糖49号、桂糖58号中的任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甘蔗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和S4中,所述防虫剂及用量为:氟虫腈100g/亩和塞虫嗪100g/亩。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甘蔗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培土后垄高为20cm~25cm,填实蔗丛基部形成龟背形,避免出现U形蔗垄和蔗丛中部空陷。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甘蔗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所述一体式甘蔗种植机包括:
开沟器(4),其一端设有分土部,所述开沟器(4)的另一端设有排种口(41),所述排种口(41)与进种口(42)相连通,沿所述开沟器(4)的一端向外延伸依次设有旋耕刀组(3)和旋耕犁(2);
排种器(5),其包括输送带(51),所述输送带(51)通过辊子(52)设于机架(1)上,所述输送带(51)的下料端与所述进种口(42)相对应,所述输送带(51)的输送面上间隔设有多个隔条(53);
施肥机(6),其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维赞,庞天,李毅杰,徐林,邓智年,张荣华,吴凯朝,刘晓燕,梁阗,罗亚伟,李松,李杨瑞,覃文宪,黄成丰,许树宁,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