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波感应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59291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7 17: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波感应灯,包括芯片U1、电感L1、电容C1、电容C2和整流桥DB1,所述整流桥DB1的脚1和脚3分别连接交流电两端,整流桥DB1的脚2连接电容E1和电感L1,电感L1的另一端连接电容E2、电阻R1和芯片U1的脚2,芯片U1的脚的1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电容E3和电阻R5的另一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恒压恒流模块、微波模块和开关电路来实现“人来灯亮,人走灯灭”,即负载的通与断。当人或移动的物体进入微波感应区时,电源以恒流的模式给负载持续输出,灯正常点亮;当人或移动的物体离开微波感应区时,电路将以恒压模式给微波模块提供一个稳定的工作电压,来保证模块稳定工作,以达到感应的目的,实现“人来灯亮人走灯灭”的效果。

A kind of microwave induction lam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波感应灯
本技术涉及照明
,具体是一种微波感应灯。
技术介绍
LED作为半导体光源在照明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发光二极管简称为LED。由含镓(Ga)、砷(As)、磷(P)、氮(N)等的化合物制成。LED照明微波感应技术也是层出不穷,现在市面上的电路均是恒流模式、模块供电电路、微波模块和光耦反馈电路来实现负载通与断,此种方式不仅成本高且不稳定。市面上大部分感应灯都是以小电源来给微波模块供电,为了节约成本本方案采用了以电感辅绕阻供电的方式来给微波模块供电。辅绕阻供电配合恒压模式既解决了不稳定现象又解决了成本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波感应灯,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微波感应灯,包括芯片U1、电感L1、电容C1、电容C2和整流桥DB1,所述整流桥DB1的脚1和脚3分别连接交流电两端,整流桥DB1的脚2连接电容E1和电感L1,电感L1的另一端连接电容E2、电阻R1和芯片U1的脚2,芯片U1的脚的1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电容E3和电阻R5的另一端,电容E3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6、二极管D1的阴极、变压器L1的初级绕组、电阻R3、芯片U1的脚7和芯片U1的脚8,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2的阴极,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电阻R7、电阻R9、电容E5、LED灯串和变压器L1的初级绕组的另一端,变压器L1的次级绕组一端连接电阻R8,电阻R8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3的阳极,二极管D3的阴极连接电容E4、二极管D4的阴极和微波模块U2的信号输出端OUT,微波模块U2的控制端PWM连接电阻R10,电阻R10的另一端连接MOS管Q1的栅极,MOS管Q1的源极连接整流桥DB1的脚4,MOS管Q1的漏极连接LED灯串的另一端。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芯片U1的型号为YT520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LED灯串由多个发光二极管串联组成。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电容E1、电容E2和电感L1组成π型滤波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二极管D4为稳压二极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恒压恒流模块、微波模块和开关电路来实现“人来灯亮,人走灯灭”,即负载的通与断。当人或移动的物体进入微波感应区时,电源以恒流的模式给负载持续输出,灯正常点亮;当人或移动的物体离开微波感应区时,电路将以恒压模式给微波模块提供一个稳定的工作电压,来保证模块稳定工作,以达到感应的目的,实现“人来灯亮人走灯灭”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电气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请参阅图1,一种微波感应灯,包括芯片U1、电感L1、电容C1、电容C2和整流桥DB1,所述整流桥DB1的脚1和脚3分别连接交流电两端,整流桥DB1的脚2连接电容E1和电感L1,电感L1的另一端连接电容E2、电阻R1和芯片U1的脚2,芯片U1的脚的1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电容E3和电阻R5的另一端,所述电容E1、电容E2和电感L1组成π型滤波器。电容E3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6、二极管D1的阴极、变压器L1的初级绕组、电阻R3、芯片U1的脚7和芯片U1的脚8,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2的阴极,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电阻R7、电阻R9、电容E5、LED灯串和变压器L1的初级绕组的另一端,变压器L1的次级绕组一端连接电阻R8,电阻R8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3的阳极,二极管D3的阴极连接电容E4、二极管D4的阴极和微波模块U2的信号输出端OUT,微波模块U2的控制端PWM连接电阻R10,电阻R10的另一端连接MOS管Q1的栅极,MOS管Q1的源极连接整流桥DB1的脚4,MOS管Q1的漏极连接LED灯串的另一端。电路中的L、N两端接照明线路中开关装置的火线与零线,交流电经过整流电路DB1,电容E1、E2转换直流电,直流电经过U1/L1进行电压转换,输出检测电路,恒流电路,LED负载进入恒流输出,同时辅助绕组给微波模块提供一个稳定的输入电压,当微波模块检测到人或移动的物体离开探测范围时延时一段时间后,灯自动熄灭;此时电路进入恒压模式,当微波模块检测到人或移动的物体进入探测范围时,灯立即点亮;周期循环。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芯片U1的型号为YT5202,LED灯串由多个发光二极管串联组成。二极管D4为稳压二极管,其余二极管为快恢复二极管,采用上述电子元件的组成能够满足本设计的各项功能。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波感应灯,包括芯片U1、电感L1、电容C1、电容C2和整流桥DB1,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桥DB1的脚1和脚3分别连接交流电两端,整流桥DB1的脚2连接电容E1和电感L1,电感L1的另一端连接电容E2、电阻R1和芯片U1的脚2,芯片U1的脚的1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电容E3和电阻R5的另一端,电容E3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6、二极管D1的阴极、变压器L1的初级绕组、电阻R3、芯片U1的脚7和芯片U1的脚8,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2的阴极,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电阻R7、电阻R9、电容E5、LED灯串和变压器L1的初级绕组的另一端,变压器L1的次级绕组一端连接电阻R8,电阻R8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3的阳极,二极管D3的阴极连接电容E4、二极管D4的阴极和微波模块U2的信号输出端OUT,微波模块U2的控制端PWM连接电阻R10,电阻R10的另一端连接MOS管Q1的栅极,MOS管Q1的源极连接整流桥DB1的脚4,MOS管Q1的漏极连接LED灯串的另一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波感应灯,包括芯片U1、电感L1、电容C1、电容C2和整流桥DB1,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桥DB1的脚1和脚3分别连接交流电两端,整流桥DB1的脚2连接电容E1和电感L1,电感L1的另一端连接电容E2、电阻R1和芯片U1的脚2,芯片U1的脚的1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电容E3和电阻R5的另一端,电容E3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6、二极管D1的阴极、变压器L1的初级绕组、电阻R3、芯片U1的脚7和芯片U1的脚8,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2的阴极,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电阻R7、电阻R9、电容E5、LED灯串和变压器L1的初级绕组的另一端,变压器L1的次级绕组一端连接电阻R8,电阻R8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3的阳极,二极管D3的阴极连接电容E4、二极管D4的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亚敏沈金金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昭关照明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