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5918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7 17: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耳机。上述的耳机包括:耳机主体,所述耳机主体用于振动传递声音,所述耳机主体包括扬声器、控制部件及包覆于所述扬声器与所述控制部件外部的外壳;耳挂,所述耳挂连接于所述外壳,用于挂在人耳上,以固定所述耳机主体;所述控制部件安装于所述耳挂内,以通过所述控制部件控制所述扬声器运行;所述耳机主体固定后,所述扬声器对应于人耳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耳机,外形美观、体积和重量较小。

Heads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耳机
本技术涉及耳机主体
,具体涉及耳机。
技术介绍
骨传导是一种声音传导方式,即将声音转化为不同频率的机械振动,通过人的颅骨、骨迷路、内耳淋巴液传递、螺旋器、听神经、听觉中枢来传递声波。相对于通过振膜产生声波的经典声音传导方式,骨传导省去了许多声波传递的步骤,能在嘈杂的环境中实现清晰的声音还原,而且声波也不会因为在空气中扩散而影响到他人。耳机技术用于受话,是电信号转化的声波(振动信号)直接通过骨头传至听神经,声波(振动信号)的传递介质不同。目前的耳机一般是通过耳箍佩戴至耳前,通过耳前骨传导至人耳中,内部是将U铁和磁体安装后,弹片装在磁体的间隙,弹片之间产生振动。而这种佩戴方式一方面不美观,另一方面体积和重量较大,不方便运动等场合佩戴。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技术有必要提供一种外形美观、体积和重量较小,方便佩戴的耳机。为了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耳机,包括:耳机主体,所述耳机主体包括扬声器、控制部件及包覆于所述扬声器外部的外壳;所述扬声器用于振动传递声音,所述控制部件用于控制所述扬声器运行;耳挂,所述耳挂连接于所述外壳,用于固定在人耳上,以固定所述耳机主体;所述耳机主体固定后,所述扬声器对应于人耳处;所述控制部件安装于所述耳挂内,以通过所述控制部件控制所述扬声器运行。上述的耳机,采用耳挂将耳机主体固定在耳朵的耳甲腔、耳舟、耳垂、耳门等位置,这样可以将骨传导耳机主体的体积和重量减小,耳机佩戴在耳朵上,省去了耳箍,美观性也相应提高。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耳机主体为骨传导耳机主体,所述扬声器为骨传导扬声器,所述骨传导扬声器对应于人耳的耳甲腔处。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骨传导扬声器对应于人耳的耳甲腔处。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耳挂连接于所述外壳靠近人耳的后部位置并由人耳的后部位置延伸至人耳的顶部位置。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耳挂连接于所述外壳靠近人耳的底部位置并延伸至人耳的后部位置。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耳挂包括延伸弧部及连接所述延伸弧部的固定夹,所述延伸弧部由所述外壳延伸至人耳的耳轮,所述控制部件安装于所述延伸弧部内,所述固定夹用于夹在耳轮上。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骨传导扬声器包括磁性组件、音圈、弹性组件、传导件及支撑部件,所述包括第一弹性件与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与所述第二弹性件分别安装于所述磁性组件的相对两端,所述音圈电连接于所述第一弹性件或所述第二弹性件;所述传导件连接于所述第二弹性件,所述支撑部件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与所述第二弹性件,所述磁性组件与所述支撑部件之间形成磁间隙,所述音圈安装于所述磁间隙内,工作时,所述弹性组件与所述磁性组件共同振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磁性组件开设有通孔。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骨传导耳机主体还包括连接所述音圈的电路板,所述电路板通过导电部件电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所述导电部件容置于所述通孔内。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弹性件贴合并电连接于所述电路板,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外边缘处设有朝向远离所述电路板的方向凸出的凸起部,以使所述凸起部与所述音圈之间形成振动空间。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弹性件由硬质材料制成且内置电路元件,所述音圈连接于所述第二弹性件并电连接所述电路元件。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骨传导扬声器包括磁性组件、音圈、振动件、传导件及支撑部件,所述磁性组件包括第一磁性件及第二磁性件,所述第一磁性件的中部开设通孔,所述第二磁性件穿设所述通孔,以使所述第一磁性件对应所述通孔的相对两侧与所述第二磁性件之间形成磁间隙,所述音圈安装于所述磁间隙内,所述振动件安装于靠近所述磁性组件的一端处,所述振动件连接于所述音圈且与所述音圈电导通,所述传导件连接于所述振动件,所述支撑部件用于支撑所述磁性组件及所述振动件。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耳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耳机的控制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耳机佩戴在耳朵上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二所述的耳机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二所述的耳机佩戴在耳朵上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三所述的耳机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三所述的耳机佩戴在耳朵上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耳机的骨传导耳机主体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四所述的耳机的骨传导扬声器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五所述的耳机的骨传导扬声器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实施例六所述的耳机的骨传导扬声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实施例一请参照图1、图3至图7,本技术提供一种耳机100,为骨传导耳机,包括骨传导耳机主体200与耳挂201,骨传导耳机主体200用于振动传递声音,耳挂201连接于骨传导耳机主体200,用于固定在人耳上,从而将骨传导耳机主体200固定在人耳600上。请参照图3、图5及图7,上述的耳机,采用耳挂201将骨传导耳机主体200固定在耳朵600的耳甲腔、耳舟、耳垂等位置,这样可以将骨传导耳机主体200的体积和重量减小,耳机佩戴在耳朵上,省去了耳箍,美观性也相应提高。其中,骨传导耳机主体200包括骨传导扬声器202、控制部件203及包覆于骨传导扬声器202与控制部件203外部的外壳204。骨传导扬声器202用于振动传递声音,控制部件203用于控制骨传导扬声器202运行,外壳204用于与耳朵接触,保护骨传导扬声器202。骨传导耳机主体200固定后,骨传导扬声器202对应于人耳耳甲腔、耳舟、耳垂等位置,优选为对应于人耳耳甲腔的位置,用于通过耳骨传递至人耳中,以使得人耳能够听到骨传导扬声器202发出的声音,控制部件203可以控制骨传导扬声器202的开、关、声音等的运行。骨传导耳机主体200可以制作成入耳式耳机的形状,即做成扁平钩状,以方便固定在人耳内不掉落,结合耳挂以更稳定地将耳机主体200固定在人耳内虽然在图中未示出,但也属于保护范围。控制部件203安装于耳挂201内。请参照图8,本实施例中,骨传导扬声器202包括磁性组件10、音圈20、弹性组件30a、传导件40及支撑部件50,磁性组件10用于提供磁场,音圈20用于通电以在磁场中产生振动。本实施例中,弹性组件30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n耳机主体,所述耳机主体包括扬声器、控制部件及包覆于所述扬声器外部的外壳;所述扬声器用于振动传递声音,所述控制部件用于控制所述扬声器运行;/n耳挂,所述耳挂连接于所述外壳,用于固定在人耳上,以固定所述耳机主体;所述耳机主体固定后,所述扬声器对应于人耳处;/n所述控制部件安装于所述耳挂内,以通过所述控制部件控制所述扬声器运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耳机主体,所述耳机主体包括扬声器、控制部件及包覆于所述扬声器外部的外壳;所述扬声器用于振动传递声音,所述控制部件用于控制所述扬声器运行;
耳挂,所述耳挂连接于所述外壳,用于固定在人耳上,以固定所述耳机主体;所述耳机主体固定后,所述扬声器对应于人耳处;
所述控制部件安装于所述耳挂内,以通过所述控制部件控制所述扬声器运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主体为骨传导耳机主体,所述扬声器为骨传导扬声器,所述骨传导扬声器对应于人耳的耳甲腔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挂连接于所述外壳靠近人耳的后部位置并由人耳的后部位置延伸至人耳的顶部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挂连接于所述外壳靠近人耳的底部位置并延伸至人耳的后部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挂包括延伸弧部及连接所述延伸弧部的固定夹,所述延伸弧部由所述外壳延伸至人耳的耳轮,所述控制部件安装于所述延伸弧部内,所述固定夹用于夹在耳轮上。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骨传导扬声器包括磁性组件、音圈、弹性组件、传导件及支撑部件,所述弹性组件包括第一弹性件与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与所述第二弹性件分别安装于所述磁性组件的相对两端,所述音圈电连接于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达云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创想听力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